HOT

HOT

当前位置: 河北专接本网 > 考试内容 > 2024年河北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

2024年河北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

小编 2025年01月03日

河北省2024年普通高校专科升本科教育选拔考试


《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河北省2024年普通高校专科升本科教育选拔考试


《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从意识的起源来看,一方面,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意识也是()发展的产物。

A.社会历史

B.客观存在

C.思维


D.逻辑
3.以下不属于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和质变是互不渗透的

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这说明()

A.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

B.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C.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D.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存在性

B.物质性

C.运动性


D.可知性


6.恩格斯在谈到事物()的“辩证图景”时指出:“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A.普遍联系

B.普遍发展

C.对立性


D.统一性


7.以下不属于联系特点的是()

A.客观性

B.普遍性

C.多样性


D.单一性


8.物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实质是()。

A.事物内部的相对静止

B.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更替

C.生物运动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是矛盾的()。

A.同一性

B.斗争性

C.独立性


D.发展性


10.矛盾的()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同一性


D.斗争性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从不同方面对实践的本质所做的规定,总括起来就是()

A.人类所从事的道德伦理活动

B.人类为了生存而被动适应环境的活动

C.人类处理情感关系的活动


D.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13.人的认识活动既表现为实践基础上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具体的认识过程,又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的总过程。这属于()的观点。

A.唯心主义认识论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


1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

A.是绝对确定的

B.是不确定的

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D.是抽象的


15.揭示事物自己发展自己的完整过程及本质的规律是()

A.质量互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肯定否定规律


16.以下不属于社会意识的是()

A.自然地理环境

B.道德

C.哲学


D.艺术


17.()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B.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18.()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19.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

A.决定作用

B.能动作用

C.被动反应


D.控制作用


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是()

A.相互包含

B.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C.相互独立


D.相互补充


23.()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A.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B.以人为本

C.统筹兼顾


D.全面协调可持续


2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质是()。

A.实现共同富裕

B.国家强盛

C.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D.实现现代化


25.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坚持正确方法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B.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C.统筹改革发展稳定


D.坚持重大改革可以无法无据


26.()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

A.直接民主

B.协商民主

C.间接民主


D.选举民主


27.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构建()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A.安全共同体

B.经济共同体

C.全球共同体


D.人类命运共同体


28.()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A.新技术、新工艺

B.现代农业

C.现代化经济体系


D.教育、科技、人才


3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的发展理念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调共生的新路径。

A.保护生态环境不利于发展生产力

B.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生产力无关

C.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D.保护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



河北省2024年普通高校专科升本科教育选拔考试


《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河北省2024年普通高校专科升本科教育选拔考试


《政治》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从意识的起源来看,一方面,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意识也是()发展的产物。

A.社会历史

B.客观存在

C.思维


D.逻辑
3.以下不属于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和质变是互不渗透的

4.“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这说明()

A.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

B.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C.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D.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5.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存在性

B.物质性

C.运动性


D.可知性


6.恩格斯在谈到事物()的“辩证图景”时指出:“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A.普遍联系

B.普遍发展

C.对立性


D.统一性


7.以下不属于联系特点的是()

A.客观性

B.普遍性

C.多样性


D.单一性


8.物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实质是()。

A.事物内部的相对静止

B.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更替

C.生物运动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是矛盾的()。

A.同一性

B.斗争性

C.独立性


D.发展性


10.矛盾的()是指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同一性


D.斗争性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从不同方面对实践的本质所做的规定,总括起来就是()

A.人类所从事的道德伦理活动

B.人类为了生存而被动适应环境的活动

C.人类处理情感关系的活动


D.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13.人的认识活动既表现为实践基础上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具体的认识过程,又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的总过程。这属于()的观点。

A.唯心主义认识论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

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


1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

A.是绝对确定的

B.是不确定的

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D.是抽象的


15.揭示事物自己发展自己的完整过程及本质的规律是()

A.质量互变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肯定否定规律


16.以下不属于社会意识的是()

A.自然地理环境

B.道德

C.哲学


D.艺术


17.()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A.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B.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18.()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19.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

A.决定作用

B.能动作用

C.被动反应


D.控制作用


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是()

A.相互包含

B.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C.相互独立


D.相互补充


23.()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A.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B.以人为本

C.统筹兼顾


D.全面协调可持续


2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质是()。

A.实现共同富裕

B.国家强盛

C.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D.实现现代化


25.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坚持正确方法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B.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C.统筹改革发展稳定


D.坚持重大改革可以无法无据


26.()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

A.直接民主

B.协商民主

C.间接民主


D.选举民主


27.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构建()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

A.安全共同体

B.经济共同体

C.全球共同体


D.人类命运共同体


28.()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A.新技术、新工艺

B.现代农业

C.现代化经济体系


D.教育、科技、人才


3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的发展理念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调共生的新路径。

A.保护生态环境不利于发展生产力

B.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生产力无关

C.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D.保护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



相关文章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