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概述与要求
普通心理学考试是为招收心理学专业专科接本科学生而实施的入学考试。参加普通心理学考试的考生应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的基本问题、注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感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知觉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记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记忆过程、表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想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思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问题解决、情绪和情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意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技能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个性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气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气质类型、性格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能力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理解心理的实质、神经元、注意的认知理论、感觉的测量、视觉、听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记忆系统、创造性思维、情绪理论、意志行动及其心理过程、意志的品质与培养、动作技能、认知技能、需要、动机、兴趣、气质的生理基础、气质的作用、性格理论、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智力结构、能力的发展、能力的个别差异。了解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发展、神经系统、高级神经活动学说、错觉、概念及其形成、气质的测量、性格的测量、能力的测量。在普通心理学考试中,要求“掌握” 和 “理解 ”的内容是考试的重点,“了解”的内容是次重点。同时注意心理学应用能力的考核,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试卷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只写要点,不必解释;论述题要求既要有要点,又要有分析论述。
一、绪论
(一)知识要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的实质、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派别。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理解心理的实质、心理学的任务。
3.了解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派别。
二、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知识要点
神经元的构造及其分类、神经兴奋的传导、突触及突触传递、神经回路、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的结构和机能、反射和反射弧、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过程、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二)考核要求
1.掌握神经元的构造及其分类、反射和反射弧、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2.理解突触及突触传递、神经回路、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3.了解神经兴奋的传导、大脑的结构和机能、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过程。
三、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一)知识要点
心理发生的阶段、动物心理发展的阶段、意识与意识的内容、意识产生的原因、意识特征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心理发生的阶段。
2.了解动物心理发展的阶段。
3.掌握意识的概念、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4.意识的功能
四、注意
(一)知识要点
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外部表现、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特征、注意的认知理论。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功能、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2.理解注意的外部表现、注意的特征。
3.了解注意的认知理论。
五、感觉
(一)知识要点
感觉的概念、感觉的意义、感受性、感觉阈限、心理物理定律、感觉阈限的测量方法、视觉现象、听觉现象、听觉理论、内部感觉、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感觉的概念、感受性、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2.理解心理物理定律、韦伯定律、视觉现象、听觉现象、听觉理论、内部感觉。
3.了解感觉的意义、感觉阈限的测量方法。
六、知觉
(一)知识要点
知觉的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知觉的基本特征、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
(二)考核要求
1.掌握知觉的概念、知觉的基本特征、空间知觉。
2.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3.了解错觉。
七、记忆
(一)知识要点
记忆的概念、记忆的种类、记忆过程、记忆系统、记忆的组织、记忆术。
(二)考核要求
1.掌握记忆的概念、记忆的种类。
2.理解记忆过程、记忆系统。
3.了解记忆的组织、记忆术。
八、表象和想象
(一)知识要点
表象的概念、表象的特征、表象的种类、表象的作用、想象的概念、想象的种类、想象的意义、再造想象的概念、再造想象的条件、创造想象的概念、创造想象的条件、幻想。
(二)考核要求
1.掌握表象的概念、表象的特征、想象的概念、再造想象的概念、再造想象的条件、创造想象的概念、创造想象的条件。
2.理解表象的种类、想象的种类。
3.了解表象的作用、想象的意义、幻想。
九、思维
(一)知识要点
思维的概念、思维的种类、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概念的定义、概念的种类、概念的功能、概念的形成、问题解决的定义、问题解决的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思维的概念、思维的种类、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理解思维和语言的关系、问题解决的定义、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3.了解概念的定义、概念的种类、概念的功能、概念的形成、问题解决的过程。
十、言语
(一)知识要点
言语概念、语言概念、言语与语言关系、言语功能、言语活动特点、言语种类、言语中枢机制、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与言语活动、言语的感知与理解、动物言语、儿童演员发展。
(二)考核要求
1.掌握语言概念、言语的功能、言语活动特点、言语种类。
2.了解演员活动的生理机制。
3.了解言语的感知和理解。
4.掌握儿童言语发展的阶段性、言语发展理论。
十一、情绪和情感
(一)知识要点
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情绪、情感的作用、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和情感的分类、表情动作、心境、激情、应激、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情绪理论。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情绪、情感的作用、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情绪和情感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情绪理论。
3.了解表情动作。
十二、意志
(一)知识要点
意志的概念、意志行动表现、意志与认识、情绪和个性的关系、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意志的品质、意志品质的培养。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意志的概念、意志行动表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2.理解意志的品质、意志品质的培养。
3.了解意志与认识、情绪和个性的关系、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
十三、技能
(一)知识要点
技能的概念、技能与知识的关系、动作技能的概念、动作技能的种类、动作技能的构成成分、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点、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认知技能的概念、认知技能的种类、认知技能与动作技能的关系、认知技能形成的阶段、影响认知技能形成的因素。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技能的概念、技能与知识的关系、动作技能的概念、动作技能的种类、认知技能的概念、认知技能的种类、认知技能与动作技能的关系。
2.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点、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认知技能形成的阶段、影响认知技能形成的因素。
3.了解动作技能的构成成分。
十四、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一)知识要点
个性的概念、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的基本特征、需要的概念、需要的作用、需要的分类、需要的理论、动机的概念、动机的作用、动机的分类、动机理论、兴趣的概念、兴趣的作用、兴趣的分类、兴趣的品质。
(二)考核要求
1.掌握个性的概念、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的基本特征、需要的概念、需要的分类、动机的概念、动机的分类、兴趣的概念、兴趣的分类、兴趣的品质、理想概念、分类、信念概念、世界观的成分。
2.理解需要的理论、动机理论。
3.了解需要的作用、动机的作用、兴趣的作用。
4。了解理想、信念、世界观的概念、意义、分类。
十五、气质
(一)知识要点
气质的概念、气质学说、气质的生理基础、气质类型、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气质测量。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气质的概念、气质类型、气质的生理基础。
2.理解气质学说、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3.了解气质测量。
十六、性格
(一)知识要点
性格的概念、性格和气质的关系、性格特征、性格结构的动力特性、性格的类型理论、性格的特质理论、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性格的测量。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性格的概念、性格和气质的关系、性格特征、性格结构的动力特性、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2.理解性格的类型理论、性格的特质理论。
3.了解性格的测量。
十七、能力
(一)知识要点
能力的概念、能力和知识的关系、能力的种类、智力的概念、我国学者的智力结构理论、国外学者的智力结构理论、能力发展的趋势、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能力的个别差异、能力的测量。
(二)考核要求
1.掌握能力的概念、能力和知识的关系、能力的种类、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能力的个别差异。
2.理解智力的概念、我国学者的智力结构理论、国外学者的智力结构理论、能力发展的趋势。
3.了解能力的测量。
一、内容概述与总要求
西方心理学史考试是为招收心理学专业专科接本科的学生而实施的入学考试。参加西方心理学史考试的考生应掌握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掌握内容包括: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德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冯特的贡献,与冯特同时代的德国心理学家,意动心理学,构造主义,进化论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机能主义心理学,麦独孤的策动心理学,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勒温的拓扑心理学,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心理学,日内瓦学派。
掌握各个历史时期或者流派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流派的主要思想和基本理论观点和其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心理学理论观点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哲学、科学和心理学等历史背景,了解西方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动力,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方式理解西方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和脉络。了解历史上心理学研究的课题以“鉴古知今”,避免新的研究重蹈覆辙。理解各种理论观点先后的传承和反驳,各种理论的对比,和相互联系。能用批判的观点分析各个心理学流派代表人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和其局限性。
在西方心理学史考试中,要求“掌握” 和 “理解 ”的内容是考试的重点,“了解”的内容是次重点。要求记忆在西方心理学历史上出现的重要的理论观点和基本概念, 同时考核综合分析的能力,对基本心理学理论能进行论述、比较分析和评价。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试卷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是选择一项或者多项的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只写要点,不必解释;论述题要求有详细的分析论述。
一、绪论
(一)知识要点
心理学史的研究两个时期;古希腊、罗马及欧洲中世纪的哲学心理学家的主要观点;唯物史观、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心理学史的研究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前漫长的前科学心理学时期;第二个时期是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后的科学心理学时期。
2.掌握德谟克利特认为灵魂是原子构成;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代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主要心理学观点。柏拉图认为学习就是回忆,是理性主义哲学的思想。
3.了解什么是辩证唯物史观,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
二、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知识要点
17至19世纪英法两国哲学心理学思想的主要特点;笛卡儿和洛克的心理学思想;贝克莱和休谟的心理学思想;英格兰和苏格兰联想主义者包括哈特莱、布朗、詹姆·斯穆勒、约翰·姆勒、培因;十八世纪法国感觉主义者包括孔狄亚克、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特。
(二)考核要求
1.掌握17至19世纪英法两国心理学思想的主要特点:(1)心理学仍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2)心理学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以笛卡儿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心理学思想以机械决定论为理论模式;(3)心理学思想以经验主义为主要理论特征,并以联想主义和感觉主义为两种表现形式。
2.掌握笛卡儿是反射动作学说的创始人。他提出心身交感论的二元论思想,认为主观上明白的观念,并非来源于人的实践经验,而是人的理性中所固有的,是人的“固有观念”,也称天赋观念。
3.理解霍布斯是近代英国经验主义和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他坚持决定论,把联想分为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存在机械主义的倾向
4.掌握洛克建立近代第一个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认识论体系。提出“白板说”反驳 “天赋观念”论。他认为人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但又持“二重经验论”。
5.掌握概念:洛克从经验来源把观念分为“第一性的质的观念”和“第二性的质的观念”。
6.了解贝克莱和休谟是近代英国经验主义和联想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
7.掌握哈特莱是近代联想主义心理学体系的创建者。认为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反对洛克的反省说;坚持身心平行的二元论思想。
8.了解詹姆斯·穆勒是一个极端的联想主义者,坚持心理机械观;而约翰·穆勒以“心理化学说”代替“心理机械观”(或心理力学)并主张心理学应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9.了解培因是联想主义心理学最重要的代表。他创办的《心灵》杂志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学杂志。
10.了解布朗作为英国联想主义的代表,用“提示”代替“联想”的概念。
11.了解感觉主义是法国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的特殊理论形式。拉·美特利、孔·狄亚克、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人坚信感觉是心理的唯一来源和基础,完全肯定感觉的可靠性,在肯定感觉的客观性和心理的基本成分方面有其合理性,但却片面夸大感觉的作用,抹煞思维或理性的作用。爱尔维修提出“教育万能论”。
三、17-19世纪荷兰和德国的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
(一)知识要点
17至19世纪的荷兰和德国心理学思想属于理性主义的范畴。理性心理学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官能心理学,另—种是统觉心理学。理性心理学起源于笛卡儿、斯宾诺莎、开创者为莱布尼兹,系统化者为沃尔夫,黑格尔则做了高度的发挥。莱布尼兹、康德、赫尔巴特、陆宰的心理学思想。
(二)考核要求
1.掌握笛卡儿、莱布尼兹、沃尔夫、康德、赫尔巴特、黑格尔、陆宰属于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家。
2.了解近代统觉心理学的发展,莱布尼兹首先提出统觉的问题,并把它归结为“自我意识”。沃尔夫把统觉视为近似于“注意”。康德对统觉做了专门论述,把它看作综合统一的认识能力,含有“整合”的意思。赫尔巴特进一步把康德的统觉思想发展为“统觉团”,即把新旧观念融为统一的整体。
3.理解莱布尼兹的“微觉说”是近代第一个对无意识的界定。赫尔巴特提出的意识阈的概念,对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弗格伊德的精神分析均有重要影响。
4.了解莱布尼兹主要心理学思想:一是单子论 ;二是预定和谐说;三是微觉与统觉说。
5.了解赫尔巴特是最早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人,最先将心理学与哲学、生理学分开。提出 “统觉团” 、“意识阈” 的概念。
6.掌握康德继承提顿斯在沃尔夫的两种心理官能(认识官能和欲求官能)基础上创始了感情、认识和意志的心理三分法。
7.了解沃尔夫是第一个以心理学为名出书的人,著有《经验心理学》和《理性心理学》。
总结:结合前面的内容了解经验心理学和理性心理学的含义,以及他们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中的作用。
四、十九世纪的生理心理学
(一)知识要点
贝尔-马戎第定律、缪勒的“神经特殊能量学说”、杨-赫尔姆霍茨三色说和赫尔姆霍茨听觉共鸣说(或部位论)、海林(黑林)四色说、大脑机能的定位说和大脑机能的统一说。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概念:贝尔-马戎第定律。
2.理解缪勒的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3.了解杨-赫尔姆霍茨三色说和海林(黑林)四色说。
4.了解赫尔姆霍茨的研究:神经传导速率,知觉经验论(无意识推理),视觉三色说和赫尔姆霍茨听觉共鸣说(或部位论)和不可知认识论的符号论。
5.了解加尔颅相学导致了脑机能定位研究,大脑机能定位说有:(1)伽尔的颅相学,它虽无科学根据,但承认脑是心理的器官、承认脑的动能有定位是有正面意义的。(2)布洛卡关于言语运动中枢的发现。(3)言语听觉中枢,又称韦尔尼克中枢(K.Wernicke,1874)的发现。(4)弗里奇和希齐格关于运动区的研究发现等。孟格支持严格定位说。大脑机能统一说有:(1)弗卢龙的大脑统一机能说。(2)戈尔茨的新的动物实验生理学,主张定位是暂时的、非严格的。(3)拉什利的“等势原则”,为统—说的新发展。我们应坚持大脑功能的整合定位观。
6.理解生理学家韦伯提由心理学上第一个定量的法则——差异阈限定律,即韦伯律。
总结:19世纪生理学的发展对于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有什么作用。
五、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冯特的贡献
(一)知识要点
心理物理学概念、费希纳是心理物理学的主要创始者、冯特的感情三度说、冯特心理学的体系。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概念:心理物理学。
2.了解费希纳是心理物理学的主要创始者,是实验心理学的先驱。1860年出版《心理物理学纲要》。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是关于身心之间或外界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或依存关系的严密科学。主要包括:(1)费希纳定律,即对数定律;(2)三种基本的心理物理法,如最小可觉差异法、正误法和均误法。他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引入心理学,提供了感觉测量和心理实验的方法和理论,为冯特建立实验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3.掌握冯特的感情三度说。
4.掌握冯特心理学的体系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性。
六、与冯特同时代的德国心理学家
(一)知识要点
艾宾浩斯对记忆研究的贡献、吉·伊·缪勒在心理学上的主要成就、吉·伊·缪勒几位学生在心理学上的成就。
(二)考核要求
1.掌握艾宾浩斯对记忆研究的贡献:(1)第一次用实验法研究作为高级心理过程的记忆,并对记忆做了定量分析;(2)首次发现保持与遗忘的规律,为绘制遗忘曲线提供科学数据;(3)采用实验和统汁的方法,对形成联想的过程和条件以及某些联想律做比较深入的分析。
2.了解吉·伊·缪勒在心理学上的主要成就:(1)修订和补充了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的理论与方法;(2)改进和丰富了黑林的色觉学说;(3)发现了全部学习比部分学习效果优越的规律,创造印象法和记忆鼓,揭示了决心(目的)和心向(或定势)对记忆效果的重要影响。
七、意动心理学
(一)知识要点
意动心理学、形质学派、符茨堡学派、二重心理学、布伦塔诺和冯特的区别、斯顿夫机能心理学的实质和特点。
(二)考核要求
1.理解意动心理学是欧洲机能心理学兴起的重要标志。其基本观点:(1)心理学对象是心理活动(意动)、心理机能和心理过程,不是心理内容。(2)把心理活动分为观念、判断和爱憎等三种活动。其实是认识和情意二分法。(3)心理学方法上反对内省法,主张采用反省或内部知觉,即现象学方法。布伦塔诺是创始人,主要著作是1874年出版《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提出心理学研究意动,包括表象的意动,判断的意动,爱憎的意动。
2.理解形质学派是由奥国心理学家厄棱费尔和麦农于19世纪末建立的一个学派。他们从意动心理学的观点出发,主张形、形质的形成有赖于意动。这种观点通过威塔塞克传递给格式塔学派。
3.了解符茨堡学派是20世纪初在德国符获堡大学心理学研究室屈尔佩领导下以研究思维著称的一个心理学派。重要的研究有三项:(1)马尔比的判断研究(1901):(2)瓦特的联想研究(1904);(3)彪勒的思考研究(1907)。这一学派关于无意象思维的实验研究成果,打破了传统的意识心理学的禁锢,提出了无意识参与思维活动的基本理论的问题,但是,对无意象思维的争论很激烈,直到20世纪30年代未。
4.掌握概念:无意象思维,屈尔佩为代表的符茨堡学派发现,思维内容中有既不是感觉、意象、也不是感情的因素。思维中含有更多的元素。
5.掌握二重心理学是19世纪末由屈尔佩和麦塞尔提出的把意动和内容均作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研究对象应包括机能和内容两项心理现象。但是,冯特内容心理学和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属于两种根本不同的理论体系,由于屈尔佩和麦塞尔不了解内容与机能两者对立统一的关系,因而才有二重心理学之说。
6.理解布伦塔诺和冯特的区别:(1)冯特是第—位专业心理学家,而布伦塔诺是哲学心理学思想家;(2)冯特以心理内容、意识构造和感觉元素为中心,进行静态、分析和复合的研究;而布伦塔诺则以心理活动、意识机能和整体指向为中心,进行动态、描述和整合的研究;(3)冯特以心理化学和经验主义为主要理论基础,重实验,采用实验内省法;而布伦塔诺则继承亚里士多德哲学和德国理性主义的传统,重经验,采用思辨、反省、描述等现象学方法。
7.了解斯顿夫机能心理学的实质和特点:
(1)他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心理机能,而心理机能的实质就是心理的活动、作用、体验、状态和过程;(2)他把心理内容、感觉现象排斥在心理学之外,而列入现象学之内;(3)他以意动的内在对象性为由(即机能离不开内容),把现象学又拉回心理学之中,使现象(内容)和意动(机能)并列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成为二重心理学的先导,并给实验现象学和完形学派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前提;(4)他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视角论证了音乐理论,为音乐心理学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5)他在知觉问题上坚持先验论,反对赫尔姆霍茨的经验论,为苛勒和考夫卡的知觉学说提供了理论前提。
八、构造主义心理学
(一)知识要点
构造主义心理学、铁钦纳构造心理学理论主要观点及其评价、、铁钦纳与冯特心理学观点的主要异同。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概念:刺激错误。
2.理解构造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以后的第—个心理学派。铁钦纳则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实际建立者。构造心理学这个名称是他于1898年提出的。构造心理学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或构造的元素及其心理复合体构成的规律。实质上它是元素心理学和内省心理学。其主要特点:(1)研究意识经验的构造:(2)采用实验内省法;(3)理解正常成年人的—般心理规律;(4)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5)不关注个别差异心理、教育心理、儿童心理等心理学领域及其他不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个体行为问题。
3.了解铁钦纳构造心理学的背景:(1)社会背景,即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为动力;(2)哲学背景,即以马赫主义(或经验批判主义)为理论基础:(3)心理学背景,即以继承和发展冯特内容心理学为思想线索。
4.理解铁钦纳构造心理学理论观点并简要评论。
5.了解铁钦纳与冯特的异同。
相同点:(1)心理学研究经验或经验的内容和构造;(2)心理学分析心理元素及其复合体构成的规律;(3)坚持心身平行论;(4)提出采用实验内省法。
不同点:(1)冯特主张研究“直接经验”’铁钦纳提出研究“从属经验。;(2)冯特主张对心智操作进行心理学的解释,铁钦纳原来坚信科学心理学不能仅仅限于描述,主张到生理学中去寻找解释,但晚年则认为内省只能描述心理:(3)冯特重视统觉和意志,把注意视为一种心理过程,铁钦纳不重视统觉和意志,把注意视为一种心理状态;(4)冯特主张有两种心理元素(感觉和感情)。两种基本属性(性质和强度),铁钦纳提出三种心理,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五种属性(性质、强度、持久性、清晰性和广延性);(5)冯特主张感情三度说,认为感情包括愉快—不愉快、兴奋-沉静、紧张—松弛等三个向度,铁钦纳提由感情只有偷决。不愉快两种基本属性。
九、进化论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
(一)知识要点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心理学的影响、斯宾塞是把进化论引入心理学的第一人、高尔顿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动物心理的研究、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个别差异的研究。
(二)考核要求
1.掌握达尔文的进化论对心理学的影响:(1)达尔文说明动物与人类在生理解剖、行为和心理过程的连续性引起科学家开始研究动物心理机能,产生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2)使心理学的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对意识内容进行分析到重视意识的机能即心理学从对心理要素的关心转向关心有机体对其环境的适应。(3)使个别差异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总之,对动物实验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个性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的发展都有贡献。
2.了解斯宾塞(英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把进化论引入心理学的第一人,是进化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以生物决定论代替机械决定论,促进了动物心理学和机能心理学的兴起。
3.理解动物心理的研究:(1)达尔文对动物和人类表情的研究。《人与动物的表情》(2)罗曼尼斯轶事派《动物的智慧》。(3)摩尔根创立“吝啬律”(经济律)摩尔根原则,力求制止拟人观点)(4)桑代克,真正介绍动物实验的第一人,所持心理学理论是机能主义向行为主义的过渡。
4.理解名词:吝啬律,摩尔根为纠正动物研究中的拟人论倾向而提出吝啬律,即对动物心理的研究中,只要能用更低级的心灵作用来解释的动物活动就绝不用较高级的心灵作用来解释它,并创制了“比较心理学”术语来称呼他的研究。
5.了解儿童心理学的研究:(1)达尔文根据对自己的一个孩子的观察著《一个婴孩的生活概述》于1877年发表。采用“传记法”,是最早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观察报告。(2)1882年普莱尔采用观察和实验方法著《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
6.了解个别差异的研究: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者,1883年创立“优生学”。差异心理学创始人。创造一种数学统计的方法。现代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的先驱。差异心理学之父。 首次用量化的方法对智力进行测量。最早做联想测验。采用“相关系数”、提出“回归”趋势等统计方法。是把问卷调查、心理测验和统计方法引入心理学的第一人。
十、机能主义心理学
(一)知识要点
机能心理学;芝加哥学派包括杜威、安吉尔、卡尔;哥伦比亚学派包括卡持尔、桑代克、吴伟士;美国机能心理学派的先驱是詹姆斯和霍尔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机能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心理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2)关心心理的作用而不太重视心理的内容,反对把心理视为毫无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机能;(3)反对把心理学当作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4)反对心理学只研究一般成人的正常心理,主张扩大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2.了解机能心理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真正产生于美国本土的第一个心理学派。主张心理学研究个体适应环境的心理机能,故把机能心理学简称为适应心理学。它虽然是一个松散的学派,但却代表美国心理学的主流和传统。广义机能主义包括欧洲德英两国的早期机能主义和后来作为美国心理学总倾向哥伦比亚机能主义,狭义机能主义则专指作为鲜明旗帜,与构造主义对立的芝加哥机能主义。
3.理解芝加哥学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形成的一个自觉的学派,又称狭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它反对构造主义,主张研究个体适应环境的机能。这一学派创始于杜威,形成于安吉尔,卡尔则集其大成。他们三人各以具有影响的代表作(杜威1896年的《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安吉尔1907年的《机能心理学的领域》、卡尔1925年的《心理学》,反映该学派的基本主张与形成及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3.了解意志与认识、情绪和个性的关系、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
4.了解哥伦比亚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具有机能主义总倾向的心理学派。它以卡特尔为先驱,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吴伟士。该学派有较自由的教学和研究方向,没有标榜自已是一个新的学派,但却有一贯的共同特点。他们反对心理学是纯科学的构造主义的主张,主要采用实验、测验和统计等客观观察法,通过人的整个活动,致力于个别差异、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
5.掌握哥伦比亚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特点:(1)摆脱只研究心理的普通规律的束缚,重视个别差异,着重对个体智力和能力的研究。(2)摆脱只研究意识内容的束缚,把心理活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刺激-反应的联合代替观念的联合。(3)将内省法降到了很次要的位置,重视客观方法。如实验法、测验法、统计法、等级法、评选法等,其中测验法是主要方法。(4)不把心理学限于描述心理“是什么”,而更重视心理学在教育、工业等社会事务的实际应用。
6.掌握詹姆士的“意识流”说。
7.掌握詹姆斯—朗格情绪说
8.理解桑代克首创用实验研究动物心理的方法,1898年发表《动物的智慧》一书,提出了“尝试与错误”学习理论。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他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开始分化出来。1913《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独立。
9.掌握桑代克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桑代克是联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贡献:(1)第一个用实验法研究动物心理,开辟动物心理学研究的新道路;
(2)提出三条著名的学习定律(即练习律、效果律和准备律),后来他依据人类学习的实验研究对学习律又做重要修正;(3)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创建第一个较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4)设计很多心理测验和教育测验,成为美国当时心理测量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从而使广义机能主义成了美国心理学的主流,并以客观精神为机能主义过渡到行为主义提供了重要前提。但联结主义心理学还存在着机械论和本能决定论的倾向。
10.掌握概念:练习律,桑代克提出的术语。分为使用律和不用律,即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练习得越多就变得越强;不练习的时间越长就变得越弱。
11.掌握概念:效果律,桑代克提出的术语。如果某一联结跟随着一个“令人满意的事态”,那么这一联结就得到增强,如果跟随着一个“恼人的事态”那么这一联结就遭到削弱。
12.理解1918年吴伟士出版了专著《动力心理学》。他概括心理及行为公式是:S-O-R。其中S代表刺激,O代表有机体,R代表反应。这样他就把意识活动与行为纳入一个系统来看待。这一思想被以后的新行为主义者所采纳,将这一公式扩充为:W-S-Ow-R-W。他以折中主义来调和各种学派,实际被视为广义机能主义最典型的代表。
十一、麦独孤的策动心理学
(一)知识要点
策动心理学、情操、自我情操。
(二)考核要求
1.了解策动心理学:麦独孤是策动心理学的创始人。1912年他出版《心理学,行为的研究》反对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心理学。1930年称名为策动心理学。对本能、情绪、情操和意志进行论述,认为策动和维持行为的动力是本能,—切行为都在于奋力达到一定的目的。麦独孤的策动心理学对动力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等均做出了贡献。但存在拟人化和目的论的偏向。理论属于英国机能主义的心理学。
2.掌握概念:情操,麦独孤认为情操是以一定的客体为对象而组织起来的情绪趋势的关系,还是持久长存的心理成分。
3.理解概念:自我情操,麦独孤在各种情操中特别重视自我情操。自我情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形成的情绪组织,它的发展有赖于社会道德。自我情操是意志活动的重要因素或决定的力量。
十二、行为主义
(一)知识要点
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的特点、行为主义的发展三个时期代表人、早期或古典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述评、拉什里的大脑皮层整体活动原则和均势原则。
(二)考核要求
1.理解行为主义的特点:(1)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外显行为的纯客观的自然科学;(2)摒弃主观内省法,代之以客观观察法、实验法、条性反射法、测验法;(3)把刺激(S)与反应(R)看作有机体行为的共同因素,并以S—R为解释行为的基本原则;(4)坚持环境决定论,忽视内发性的动机和个体的自由意志,强调外在控制的训练价值。
2.了解华生与巴甫洛夫的的观点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3.掌握华生于1913年发表了《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正式宣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华生行为主义是西方现代心理学史上的第—次革命,它的矛头指向传统心理学两个中心思想,即意识心理学和内省主义,把行为作为心理学的对象,把客观法作为心理学的方法。但有极大的片面性,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评价过高。1913-1930华生为代表的第一代行为主义。(早期或古典行为主义)1930-1960赫尔、托尔曼、斯金纳等新行为主义;1960-以后班杜拉为代表的新新行为主义(社会认知学派)。
4.理解早期或古典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1)资本主义提高生产效率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迫切需要为其社会背景;(2)机械唯物主义哲学思想:(3)巴甫洛夫条性反射学说为其主要自然科学基础;(4)动物心理学和机能心理学为其心理学的思想来源。
5.掌握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要点和简评。
6.掌握大脑皮层整体活动原则:拉施里根据动物实验发现,切除大脑皮层对学习效率影响的大小以切除分量的多少为转移。切除分量愈多,影响愈大。而且所受影响的大小还以所学活动的复杂程度而异,活动愈复杂,受影响愈大。但与切除的部位无关。
7.掌握概念:均势原则(等功原则),拉施里根据动物实验提出,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从其对任务的功效来说,本质上是与另一部位相等的。由此切除动物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对动物学习效率并不发生不同的影响。
十三、新行为主义
(一)知识要点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赫尔的假设演绎行为主义心理学、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新行为主义的产生原因和背景,新行为主义的特征;逻辑实证主义、操作性定义,托尔曼提出的整体行为的特性,认知地图、潜伏学习、最小努力原则;习惯强度、反应势能,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新行为主义的产生原因:(1)因华生行为主义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完全排斥意识,遭到人们的反对和责难,为摆脱这种困境而提出新的主张和理论。(2)因30年代后出现了美国布里奇曼的物理学操作观点、维也纳学派的操作实证论(逻辑实证主义)以及动物心理学研究的—般操作方法,三者汇合成—股操作主义的思潮渗入心理学的缘故。
2.了解,新行为主义(neo-behaviorism) :新行为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后在美国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主要代表人物有: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等人。新行为主义赞成古典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的主题应该是外显的行为,但不赞成必须回避对抽象实体的理论思辨。如果使用的理论术语能够根据操作来定义,并且能够产生对外显行为的可检验性预测,这种思辨就是可以接受的。
3.理解新行为主义特征。新行为主义者之间有很多差异,但共同倾向是: (1)不排除意识经验,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注意对动机和认知机制的研究。(2)改变华生对分子行为的研究,主张心理学必须研究整体行为。(3)修正华生较简单的S—R行为公式,以较复杂的S—O—R行为公式所取代。(4)强调心理研究的客观方法,使用理论,必须以逻辑实证主义所要求的方式使用,心理学术语都必须操作性地进行界定从而客观化,摆脱那些不能进行客观观察或科学论证的问题。
4.了解概念:逻辑实证主义,是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结合。1924年左右维也纳一个哲学家团体将孔德和马赫的旧实证主义与形式逻辑结合发展的一种科学哲学。它不再坚持科学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可观察的、可实证的理想化标准,退而承认对不能直接观察的对象也可用间接观察和逻辑证实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5.了解概念:操作性定义,布里奇曼创立,认为抽象概念应该根据测量它所用的方法来定义,这种定义称为操作性定义。
6.掌握托尔曼提出的整体行为的特性:第一、整体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的结果。它是有预定目的的行为。(目的性);第二、整体行为总是利用环境提供的各种途径和工具来排除障碍、实现目的。(认知的特征);第三、整体行为必然优先选择较短的途径或较容易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这叫“最小努力原则”(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第四、整体行为不是对刺激的简单机械的、被动的反应是可以教育变化的。
7.掌握概念:认知地图,托尔曼的术语。指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8.掌握概念:潜伏学习:根据托尔曼的术语,是指已经发生但还没有转化为行为的学习。
9.掌握概念:最小努力原则:托尔曼提出,整体行为必然优先选择较短的途径或较容易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这叫“最小努力原则”。
10.理解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理论观点和成就:(1)提出整体的行为模式,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是行为的整体性。它包括行为的目的性、认知性、最小努力原则和可教育性等四个特征。(2)提出中介变量概念,初期(1937)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后期(1951)改为需要系统、信念价值动机和行为空间。(3)提出符号学习理论,又称符号-完形-期待理论,构建认知地图,形成潜伏学习学习模式。评价:他弥补了华生行为主义的缺陷,构建符号-完形学习理论,成了认知心理学的先驱。但最终仍陷入客观主义和机械主义的境地。
11.掌握概念:习惯强度:赫尔提出的一种S-R之间的中介变量,操作性定义为,环境情境(S)和反应(R)之间联结的强度,这种强度取决于刺激-反应之间结对强化的次数。
12.掌握概念:反应势能:P296赫尔的术语。把习得性反应发生的可能性称为反应势能。
13.理解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在于:(1)前者具有明确的刺激物而后者则没有明确的刺激物。(2)前者刺激在先而反应在后,它是一个“S—R”过程,而后者则是反应在先而刺激在后,是一个“R—S”过程。(3)前者是一个完全被动的过程,而后者则需要动物首先进行主动的探索(操作)活动。 总之,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比经典性条件反射更高级,更复杂的一个反射活动,它对解释人与动物的行为形成有着更广泛的适用性。因此,斯金纳用他发现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概念解释动物及人类的一切行为。
14.理解斯金纳的心理学主要观点的述评。
15.理解新行为主义到新的新行为主义的转变。
16.掌握新的新行为主义的特点。
17.掌握班杜拉观察学习的过程,了解交互决定论,自我调节理论及自我效能感理论。
十四、格式塔心理学
(一)知识要点
完形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完形心理学(或格式塔心理学)产生标志、主要代表人、完形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特征、(心物)同型论、组织完形法、顿悟学习、完形派对构造主义等传统心理学的“一束说”和恒定说的批评。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完形心理学产生的背景:(1)社会背景:20世纪初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崛起,决定德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均倾向于整体研究;(2)哲学背景,以康德的先验论、马赫的经验批判主义特别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其主要哲学基础’并和怀特海的新实在论观点以及劳埃德.摩尔根的突创进化论的影响有关;(3)自然科学背景:场论是完形心理学的主要自然科学基础,并且还以拓扑学和向量分析作为其自然科学根据;(4)心理学背景:马赫的形式要素说,特别是厄棱费尔的形质
2.掌握完形心理学(或格式塔心理学)产生标志:德国心理学家魏特默1912年发表《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成为完形心理学建立的宣言书。主要代表有考夫卡、苛勒等。
3.理解完形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就是意识经验具有结构性(即格式塔)和整体性,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和行为心理学的联结主义,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总和,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完形主义有两个主要特征:(1)强调整体,认为心理现象是个整体,而不是彼此独立元素的拼合:(2)描述现象,主张心理学要描述现象而不是分割现象以追求它的构造。完形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1)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和整体行为;(2)研究任务是研究行为与心理物理场的因果关系的规律;(3) 研究方法有自然观察法(纯粹经验和质的观察)现象学实验法、拓扑学陈述和向量分析。
4.掌握完形心理学的主要实验根据:(1)似动现象的实验(1912年)是韦特默建立完形心理学的主要实验根据,也是创建完形心理学派的开端和标志;(2)小鸡视觉辨别实验(1918)是苛勒为验证完形心理学提供的一个实验根据,提出“关系转换说”的学习迁移理论。
5.理解完形学习理论属于认知学习理论的范畴。包括顿悟学习、学习迁移和创造性思维等内容。完形学派(格式塔学派)开创了知觉心理学。
6.掌握概念:似动现象(或phi现象),魏特默的术语。 phi现象是一种运动错觉,人们看见一条光线从某个位置向另一位置移动,而实际上是由两条以一定速率明灭的光线引起的。
7.了解概念:(心物)同型论:是完形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关于心物和心身关系的理论,指一切经验现象共存的完形特性在物理、生理与心理现象间具有对应的同型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心身平行论的观点。
8.掌握概念:组织完形法,是完形学派提出的一系列有实验佐证的知觉组织法则。包 括图形(形象)—背景、接近法则、相似法则、闭合法则、连续法则等。
9.掌握概念:顿悟学习,是完形心理学家描述的一种学习模式。认为学习不是盲目试误的渐进过程,也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联结,而是突然领悟到行为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的关系,豁然贯通、顿悟的结果。顿悟学习和试误学习是相互补充的过程。
10.了解概念:行为环境:考夫卡的术语。指人对客观地理环境的意识,即意想中的环境。
11.理解完形派对构造主义等传统心理学的“一束说”和恒定说的批评:完形派认为构造派持“捆束假设”和“恒定假说”。一束说(捆束假设):指一种心理学的立论前提,它把意识或行为看作是由多个元素累加起来,成为一束一捆,而元素之间毫无内在联系。格式塔学派颠覆了传统心理学认为的心理构成是从部分到整体的自下而上进行的,相反,他们研究心理活动是从整体到部分的自上而下的过程。恒定说:相同的刺激总是导致相同的感觉,在这个意义上,物理刺激和感觉之间存在着严格的一一对应。心理物理学、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都持这一经验主义哲学观点。格式塔心理学家据理反对这一观点,认为某一刺激所引起的感觉与脑内存在的活动模式有关,也与条件刺激、环境有关,脑不是被动接收感觉信息,而能动改变感觉信息。
十五、勒温的拓扑心理学
(一)知识要点
团体动力学、(心理)生活空间、蔡格尼克效应、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勒温心理学与早期格式塔学派观点的主义区别、述评勒温的拓扑心理学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团体动力学是勒温把其早期研究个体行为的心理动力场或生活空间学说应用于研究社会问题的结果。它是关于团体生活动力的学说。认为团体是一个动力整体,整体不等于各部分之和;正如个人在其生活空间里形成心理场一样,团体与其环境形成社会场,团体的本质在于其各成员间的相互依存性。团体动力学研究团体气氛、团体成员间人际关系、领袖和领导方式、团体凝聚力、团体决策以及小团体形成和成功的条性等。1.掌握概念:生活空间,勒温的术语。指人和心理环境的总和。心理环境不是指客观的环境事实,而指我们头脑里的事实。分为:准物理事实、准社会事实、准概念事实心理环境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2.了解概念:准需要:勒温的术语。指心理需要。而不是生物需要。
3.掌握概念:蔡格尼克效应,对未完成任务的记忆要比已完成任务的记忆更为长久这一倾向。
4.掌握概念:双趋冲突,根据勒温的观点,当一个人同时为两个目标吸引时所出现的那种冲突。
5.掌握概念:双避冲突,根据勒温的观点,当一个人为两个目标据斥时所出现的那种冲突。
6.掌握概念:趋避冲突,根据勒温的观点,当一个人既为一个目标吸引,又为这个目标据斥时所出现的冲突。
7.了解勒温心理学与早期格式塔学派观点的主义区别::勒温是拓扑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者。勒温心理学的主要特点:(1)改变偏重知觉的研究,致力于需求、动机、意志和人格的研究;(2)改变同型论的理论基础,采用拓扑学的陈述、向量的分析和场论的解释;(3)改变侧重于个体的研究,逐步集中于团体社会行为的研究,把团体动力学摆在研究工作的首位。
8.了解勒温的拓扑心理学:拓扑心理学是勒温根据动力场理论采用拓扑学图形陈述人及其行为的一种心理学体系,属于完形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向量心理学是拓扑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采用向量分析来解释需求系统和心理动力的一种心理学理论。拓扑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否定刺激-反应公式,提出B=f(PE)行为公式。(2)创造生活空间基本概念,以兼指人与环境。(3)指出行为动力,包括需求、紧张、引拒值、向量和移动。(4)人格组织,把人格结构描绘成为一个直观的空间系统,构建了勒温的人格结构理论。
9.了解拓扑心理学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勒温改变以往实验心理学只研究个体不研究群体的传统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起极大推动作用。提升了心理学的应用性,促使心理学关注社会实际生活,开展了行动研究。培养了海德、费斯廷格等一大批心理学人才,特别是实验社会心理学人才,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在应用心理学的研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0.了解勒温心理学的局限性:(1)混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如心理环境、生活空间等概念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理论中存在主观想象的,如区域、疆界、移动等,不能被证明的假设。(2)借用的物理学和数学中场、向量、拓扑、效价等概念在一些地方造成了心理学概念的混乱,没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3)动力学理论总是涉及一个比较小的时间差异,因而忽视了个体的历史背景。
十六、精神分析心理学
(一)知识要点
精神分析产生的背景、精神分析学派的特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二)考核要求
1.了解精神分析产生的背景:(1)社会背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奥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加上犹太人家长制和维多利亚性道德的压抑,精神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精神分析的产生正适应这一社会需要;(2)思想背景:精神分析的远因来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影响,近因直接来自德国莱布尼兹的微觉说、赫尔巴特的意识阈限概念、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尼采的权力意志和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的影响;(3)科学背景:物理学对弗洛伊德的机械论、决定论和唯能论的影响较大,达尔文进化论对生物决定论和泛性论有直接影响,奥国、英国尤其法国精神病学心因性理论影响最大。
2.掌握精神分析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19世纪末叶由奥国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所创立,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还包括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的体系、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体系。
3.掌握精神分析学派的特点:精神分析学派的特点:(1)精神分析产生于精神疾病治疗的实践,多为精神病学家所参与:(2)研究情绪障碍、变态行为、人格异常;(3)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人格等更深层的心理;(4)采用临床观察法进行研究。
4.掌握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1)以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结构论;(2)本能论(先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后改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3)焦虑论(包括客观焦虑、神经质焦虑和道德焦虑)以及防御机制;(4)性欲论;(5)梦论。
5.掌握以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结构理论是弗洛伊德学说的核心。他早期提出“心理地形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出潜意识(深层)、前意识(中层)和意识(表层)三个层面所构成。他晚期提出“人格结构说”,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所构成。它既奠定精神分析学派探索人的心理和人格结构的基础,又开拓后来研究人格的一条道路。
6.掌握:性欲论是弗洛伊德学说的理论支柱之一,也是区别于新精神分析的主要之处。他把性欲理解为寻求广义上的快感,由力比多所驱动,是人类行为的真正动机和发生的原因。他按力比多能量贯注的变化,把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即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性潜伏期和生殖期。
7.掌握:梦论是弗洛伊德学说的理论支柱之一,也是区别了解潜意识活动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他把梦视为被压抑的愿望伪装的满足。人的梦境有显梦和隐意两种。梦的工作方式有四种,即凝缩、移置、象征化和润饰。
8.掌握概念:俄狄浦斯情结,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它通常在儿童性欲发展阶段的性器期这一阶段表现出来,儿童的性欲望指向异性父母而敌视同性父母。
9.掌握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的体系:(1)心灵或人格整体论是分析心理学的核心和方法论。(2)把人格结构视为由意识(自我)、个体潜意识(情结)和集体潜意识(原型)所构成。原型主要有六种,即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拇斯、阴影、自我(或完全自我)和曼达拉。(3)把力比多由性力扩展为生命力,并成为人格发展的动力。(4)提出性格类型说,先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两种态度类型,后又分为八种功能类型。他强调心理结构的整体论,扩大潜意识的内涵,沟通个体和种族历史经验的文化联系,开创性格类型学和字词联想测验,对心理学、医学、文艺、历史、宗教具有广泛影响。
10.掌握概念:个人潜意识,荣格的术语,指一个人当前意识不到的个人生活经验。
11.掌握概念:集体潜意识,荣格的术语,指潜意识心灵中反映着人类自古以来的普遍经验的部分。对荣格而言,集体潜意识是人格中最有力的成份。
12.理解概念:情结,荣格认为,个人潜意识中主要内容是情结。情结是一些相互联系的潜意识内容的群集。情结是自主的,具有自己的内驱力;带有强烈的情绪情感色彩;人人都有情结,只是在内容、数量、强度和来源等方面各不相同。情结的来源主要是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以及和本性不相容的道德冲突和集体潜意识。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帮助病人解开情结,使之从情结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不过,情结也并非只有消极作用,有时它也是灵感和创造力的源泉。
13.掌握概念:原型,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中主要内容是原型。原型是对某种特定经验作出情绪反应的遗传倾向。原型是多样的,原型主要有六种,即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拇斯、阴影、自我(或完全自我)和曼达拉。
14.了解概念:外倾性,根据荣格的观点,它是指向生活的一种态度,以爱交际和愿意冒险为特征。
15.了解概念:内倾性,根据荣格的观点,它是指向生活的一种态度,其特征是喜欢独处和爱反省。
16.了解概念:力比多,对弗洛伊德来说,它是与生本能相关的所有能量,主要是性驱力;对荣格而言,它是为个体的成长提供能量的创造性的生命力。
17.掌握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体系。(1)以追求优越为统一人格核心和总目标;(2)以器官缺陷(后扩大到心理、社会方面)的自卑与补偿为人格发展动力;(3)以生活风格和创造性自我为个人定型化的行为模式:(4)以社会兴趣为个体形成了关心社会、公共意识的精神。阿德勒的心理整体论,主观目的论和社会文化定向,不仅为社会文化学派奠定思想基础,而且也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提供前提条件。
18.掌握概念:追求优越,阿德勒的术语。指人生而具有把人格统一于某个总目标的内驱力,这个内驱力被称为追求优越,指每个人都力求达到更为完善的发展、成就满足和自我实现。
19.掌握概念:生活风格,阿德勒认为,每个人追求优越的目标不同,方式也不同。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生活风格。它是一个人在早期社会生活道路上已定型化的行为模式,是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
20.理解概念:创造性自我,阿德勒的术语。指人们可以能动地选择并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和生活风格,决定自己的人格。
21.掌握概念:社会兴趣,阿德勒提出社会兴趣概念。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与别人和谐相处的先天需要,人是人们中的一员,是社会的一部分,对社会和世界的事业负有责任,这就是社会兴趣,它可以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情况。
22.了解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与弗洛伊德的正统精神分析的相同点及其区别。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与弗洛伊德的正统精神分析的共同之点,就是它们均属于潜意识心理学的范畴。但是它们又有区别:(1)弗洛伊德重视回忆童年的经验,比较被动悲观,而阿德勒则重视早期经验的直接观察与研究,着眼未来,比较乐观;(2)弗洛伊德重视儿童时期的心理性欲,坚持生物决定论,而阿德勒等人则重视儿童与家庭的关系,开始承认社会变因对人格的影响;(3)弗洛伊德极端重视潜意识的价值,而阿德勒、荣格虽不否认它,但也注意到意识的作用;(4)弗洛伊德重视人格的分析,而阿德勒、荣格则更多注意人格的整体性和自我系统的调节作用。
23.掌握阿德勒按一个人社会兴趣的发展程度将生活风格划分为四种类型:统治-支配型、索取-依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前三种都是错误的生活风格,只有第四种才是正确的、可以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的生活风格。
十七、新精神分析
(一) 知识要点
从精神分析到新精神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新精神分析组成和主要特点、新精神分析与古典精神分析的区别、霍妮的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观点、基本焦虑、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说、逃避自由、个人性格、社会性格、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说人格发展划分的八个阶段
(二)考核要求
1.了解从精神分析到新精神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出是:(1)一些德国精神分析家移居美国后,正遇上世界性经济危机,加上美国与欧洲文化传统又不同,因而病人极为关心的问题是经济问题。这是他们抛弃泛性论而重视社会因素致病的基本原因。(2)新精神分析是精神分析在同美国的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种学、文化人类学等理论的融合中形成的。(3)社会文化学派是美国实用主义和行为主义的观点同精神分析的许多论点和治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主要代表有:霍妮、沙利文、卡丁纳、弗罗姆、埃里克森等。
2.了解新精神分析是20世纪30年代后在美国兴起的精神分析学派,又称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简称文化学派。它仍然坚持以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学说,但却做了—些重要的修订和补充。狭义新精神分析指美国的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广义的新精神分析指未脱离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体系的所有对弗洛伊德理论进行变通、修正和扩充的理论,包括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霍妮、弗洛姆和埃里克森等人的美国社会文化学派及英国的对象关系论、瑞士的存在主义分析学派等。
3.掌握新精神分析与古典精神分析的主要区别:(1)从对里比多或性等生物因素的强调到对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因素的重视(2)重视发生、发展心理学。(3)从主张性恶论到倾向于性善论。
4.了解霍妮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开创者。她将精神分析的研究重点从本能与文化的矛盾转移到文化本身的矛盾,最先建立起了社会文化学派的基本理论框架。她还坚信人生来就有自我实现的建设性力量,这种乐观的精神也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开辟了道路。此外,霍妮还分析了社会文化对女性心理的影响,她是妇女心理学的创始人。
5.掌握霍妮认为由基本焦虑直接导致的内心冲突叫“基本冲突”。个体解决基本冲突的策略是对焦虑的防御方式,称为“神经病的需要”。策略经常使用变成人格的固定部分。“神经病的需要”概括为三种指向性活动,形成三种病态人格: (1)贬低自己,自卑、自暴自弃。趋向人们活动,出于求爱的需要。形成依从型人格类型。(2)炫耀自己,好胜,对抗、攻击或支配别人。反对人们的活动,出于权利的需要。形成攻击(反抗)型人格类型。(3)逃避现实,消极应付生活。避开人们的活动,出于独立的需要。形成退避(分离)型人格类型。
6.掌握概念:基本焦虑,如果父母不能给儿童以应有的照顾、保护和真正的爱,就会使儿童在内心产生不安全感和无助感。这种感受还会无意识地泛化到今后面临的所有生活境遇之中,霍妮称之为“基本焦虑”。
7.掌握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说试图用人道主义精神来调和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的学说。弗洛姆把现代社会中人们可以对付孤独和微不足道之感的几种心理机制,称为性格的动力倾向性,即 接纳倾向性、剥削倾向性、贮藏倾向性、市场倾向性和生产倾向性。前四种是病态的,后一种是健康的。后有加入两种倾向性,恋生狂和恋尸狂。
8.掌握概念:逃避自由,弗洛姆认为现代人陷入一个矛盾的困境:一个方面追求独立性和力量感的个性化,另一方面又感到自身与自然、与他人甚至与自己日益疏远的孤立无助感,所以人既想追求独立和自由,又害怕孤独和风险从而又不自觉地“逃避自由”。“逃避自由”是乞求回复到较安全的存在的潜意识中的动机力量。
9.掌握概念:个人性格,弗洛姆将人的性格分为个人性格和社会性格两部分。个人性格是指个体身上由于个人经验、父母性格、个人生长的社会环境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10.掌握概念:社会性格,弗洛姆将人的性格分为个人性格和社会性格两部分。社会性格则是代表着某种文化中的大多数人所共有是性格结构核心。一般而言,人的性格主要由社会性格那一部分所决定,在此基础上才表现出个人性格在行为上的差异。
11.掌握艾里克森提出了一个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发展渐成说。他认为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的,并且表现为一个分阶段、有顺序、连续的过程。他将这个过程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以这个阶段产生的危机命名的:第一阶段(0~1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第二阶段(1~3岁)自主对怀疑羞怯;第三阶段(3~5岁)主动对内疚;第四阶段(5~12岁)勤奋对自卑;第五阶段(12~20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第六阶段(20~24岁)亲密对孤独;第七阶段(25~65岁) 繁殖对停滞;第八阶段 (65岁以后)自我整合对绝望。
十八、日内瓦学派心理学
(一)知识要点
日内瓦学派、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皮亚杰将儿童智慧发展划分四个阶段、运算、格式、同化、顺应、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客体永久性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日内瓦学派是当代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主要派别之一。20世纪50年代,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创立。旨在通过对儿童的科学概念以及心理运算起源的实验分析,探索智慧形成和认知机制的发生发展规律。也称为发生认识论体系。
2.掌握: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是在内外因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的量和质的变化的认知发展观。他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四因素是:(1)生物的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成熟。(2)物理环境,指个体对物体做出动作中所习得的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3)社会环境,指人际关系和语言、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包括社会传递和社会影响。(4)平衡化,指儿童内部的自我调节过程。
3.理解皮亚杰提出心理运算有四个重要特征:(1)心理运算是一种能在(心理)头脑中、意识上、思想中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2)心里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内化动作。(3)运算具有守恒性。(4)心理运算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集合成系统,形成一种整合的整体结构。
4.掌握皮亚杰将儿童心理或认知(智慧)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是儿童智慧(思维)的萌芽时期;(2)前运算阶段(2~6、7岁),出现前概念(或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出现了初步的逻辑思维:(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出现了抽象的逻辑思维。
5.掌握概念:格式或图式,皮亚杰术语。指动作的结构和组织,这些动作和组织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它是可以变化和发展的。
6.掌握概念:同化,皮亚杰的术语。是指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机体的动作,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
7.掌握概念:顺应,皮亚杰的术语。是指机体图式不能同化客体时,必须建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使机体适应环境。
8.了解概念:运算,皮亚杰根据运算的有无将儿童思维发展进行初步划分。心理运算是一种能在(心理)头脑中、意识上、思想中进行的,内化了的、可逆的、守恒的动作;运算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集合成系统,形成一种整合的整体结构。
9.掌握概念: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指儿童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思维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10.掌握概念:客体永久性 ,当客体在视野中消失时,儿童依然知道该客体的存在的,这就是皮亚杰所称儿童建立了客体永久性。
十九、人本主义运动
(一)知识要点
人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人本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二)考核要求
1.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形成:1.对行为注意的批判和对精神分析的扬弃;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产生背景)。
2.掌握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价值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自我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质性研究法和现象学方法。
二十、心理学史的回顾与反思
1.了解心理学史编纂的观点和原则
2.掌握心理学史发展中的四次革命是什么?为什么称为四次革命?
3.理解心理学发展中的对立与融合。
4.了解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复杂纠葛。
本文地址: https://www.51jieben.com/hebei/content/20210824/7169.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拜课网所有,欢迎分享本文给你的同学,转载请保留出处!
一、内容概述与要求
普通心理学考试是为招收心理学专业专科接本科学生而实施的入学考试。参加普通心理学考试的考生应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的基本问题、注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感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知觉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记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记忆过程、表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想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思维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问题解决、情绪和情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意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技能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个性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气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气质类型、性格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能力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理解心理的实质、神经元、注意的认知理论、感觉的测量、视觉、听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记忆系统、创造性思维、情绪理论、意志行动及其心理过程、意志的品质与培养、动作技能、认知技能、需要、动机、兴趣、气质的生理基础、气质的作用、性格理论、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智力结构、能力的发展、能力的个别差异。了解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发展、神经系统、高级神经活动学说、错觉、概念及其形成、气质的测量、性格的测量、能力的测量。在普通心理学考试中,要求“掌握” 和 “理解 ”的内容是考试的重点,“了解”的内容是次重点。同时注意心理学应用能力的考核,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试卷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只写要点,不必解释;论述题要求既要有要点,又要有分析论述。
一、绪论
(一)知识要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的实质、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派别。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理解心理的实质、心理学的任务。
3.了解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派别。
二、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知识要点
神经元的构造及其分类、神经兴奋的传导、突触及突触传递、神经回路、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的结构和机能、反射和反射弧、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过程、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二)考核要求
1.掌握神经元的构造及其分类、反射和反射弧、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2.理解突触及突触传递、神经回路、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3.了解神经兴奋的传导、大脑的结构和机能、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过程。
三、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一)知识要点
心理发生的阶段、动物心理发展的阶段、意识与意识的内容、意识产生的原因、意识特征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心理发生的阶段。
2.了解动物心理发展的阶段。
3.掌握意识的概念、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4.意识的功能
四、注意
(一)知识要点
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外部表现、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注意的特征、注意的认知理论。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功能、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2.理解注意的外部表现、注意的特征。
3.了解注意的认知理论。
五、感觉
(一)知识要点
感觉的概念、感觉的意义、感受性、感觉阈限、心理物理定律、感觉阈限的测量方法、视觉现象、听觉现象、听觉理论、内部感觉、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感觉的概念、感受性、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2.理解心理物理定律、韦伯定律、视觉现象、听觉现象、听觉理论、内部感觉。
3.了解感觉的意义、感觉阈限的测量方法。
六、知觉
(一)知识要点
知觉的概念、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知觉的基本特征、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
(二)考核要求
1.掌握知觉的概念、知觉的基本特征、空间知觉。
2.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3.了解错觉。
七、记忆
(一)知识要点
记忆的概念、记忆的种类、记忆过程、记忆系统、记忆的组织、记忆术。
(二)考核要求
1.掌握记忆的概念、记忆的种类。
2.理解记忆过程、记忆系统。
3.了解记忆的组织、记忆术。
八、表象和想象
(一)知识要点
表象的概念、表象的特征、表象的种类、表象的作用、想象的概念、想象的种类、想象的意义、再造想象的概念、再造想象的条件、创造想象的概念、创造想象的条件、幻想。
(二)考核要求
1.掌握表象的概念、表象的特征、想象的概念、再造想象的概念、再造想象的条件、创造想象的概念、创造想象的条件。
2.理解表象的种类、想象的种类。
3.了解表象的作用、想象的意义、幻想。
九、思维
(一)知识要点
思维的概念、思维的种类、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概念的定义、概念的种类、概念的功能、概念的形成、问题解决的定义、问题解决的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思维的概念、思维的种类、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理解思维和语言的关系、问题解决的定义、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3.了解概念的定义、概念的种类、概念的功能、概念的形成、问题解决的过程。
十、言语
(一)知识要点
言语概念、语言概念、言语与语言关系、言语功能、言语活动特点、言语种类、言语中枢机制、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与言语活动、言语的感知与理解、动物言语、儿童演员发展。
(二)考核要求
1.掌握语言概念、言语的功能、言语活动特点、言语种类。
2.了解演员活动的生理机制。
3.了解言语的感知和理解。
4.掌握儿童言语发展的阶段性、言语发展理论。
十一、情绪和情感
(一)知识要点
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情绪、情感的作用、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情绪和情感的分类、表情动作、心境、激情、应激、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情绪理论。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情感的两极性、情绪、情感的作用、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情绪和情感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道德感、理智感、美感、情绪理论。
3.了解表情动作。
十二、意志
(一)知识要点
意志的概念、意志行动表现、意志与认识、情绪和个性的关系、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意志的品质、意志品质的培养。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意志的概念、意志行动表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2.理解意志的品质、意志品质的培养。
3.了解意志与认识、情绪和个性的关系、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
十三、技能
(一)知识要点
技能的概念、技能与知识的关系、动作技能的概念、动作技能的种类、动作技能的构成成分、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点、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认知技能的概念、认知技能的种类、认知技能与动作技能的关系、认知技能形成的阶段、影响认知技能形成的因素。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技能的概念、技能与知识的关系、动作技能的概念、动作技能的种类、认知技能的概念、认知技能的种类、认知技能与动作技能的关系。
2.理解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点、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认知技能形成的阶段、影响认知技能形成的因素。
3.了解动作技能的构成成分。
十四、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一)知识要点
个性的概念、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的基本特征、需要的概念、需要的作用、需要的分类、需要的理论、动机的概念、动机的作用、动机的分类、动机理论、兴趣的概念、兴趣的作用、兴趣的分类、兴趣的品质。
(二)考核要求
1.掌握个性的概念、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的基本特征、需要的概念、需要的分类、动机的概念、动机的分类、兴趣的概念、兴趣的分类、兴趣的品质、理想概念、分类、信念概念、世界观的成分。
2.理解需要的理论、动机理论。
3.了解需要的作用、动机的作用、兴趣的作用。
4。了解理想、信念、世界观的概念、意义、分类。
十五、气质
(一)知识要点
气质的概念、气质学说、气质的生理基础、气质类型、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气质测量。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气质的概念、气质类型、气质的生理基础。
2.理解气质学说、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3.了解气质测量。
十六、性格
(一)知识要点
性格的概念、性格和气质的关系、性格特征、性格结构的动力特性、性格的类型理论、性格的特质理论、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性格的测量。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性格的概念、性格和气质的关系、性格特征、性格结构的动力特性、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2.理解性格的类型理论、性格的特质理论。
3.了解性格的测量。
十七、能力
(一)知识要点
能力的概念、能力和知识的关系、能力的种类、智力的概念、我国学者的智力结构理论、国外学者的智力结构理论、能力发展的趋势、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能力的个别差异、能力的测量。
(二)考核要求
1.掌握能力的概念、能力和知识的关系、能力的种类、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能力的个别差异。
2.理解智力的概念、我国学者的智力结构理论、国外学者的智力结构理论、能力发展的趋势。
3.了解能力的测量。
一、内容概述与总要求
西方心理学史考试是为招收心理学专业专科接本科的学生而实施的入学考试。参加西方心理学史考试的考生应掌握西方近代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掌握内容包括: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德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冯特的贡献,与冯特同时代的德国心理学家,意动心理学,构造主义,进化论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机能主义心理学,麦独孤的策动心理学,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勒温的拓扑心理学,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心理学,日内瓦学派。
掌握各个历史时期或者流派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流派的主要思想和基本理论观点和其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心理学理论观点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哲学、科学和心理学等历史背景,了解西方心理学历史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部动力,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思维方式理解西方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和脉络。了解历史上心理学研究的课题以“鉴古知今”,避免新的研究重蹈覆辙。理解各种理论观点先后的传承和反驳,各种理论的对比,和相互联系。能用批判的观点分析各个心理学流派代表人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和其局限性。
在西方心理学史考试中,要求“掌握” 和 “理解 ”的内容是考试的重点,“了解”的内容是次重点。要求记忆在西方心理学历史上出现的重要的理论观点和基本概念, 同时考核综合分析的能力,对基本心理学理论能进行论述、比较分析和评价。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试卷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是选择一项或者多项的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只写要点,不必解释;论述题要求有详细的分析论述。
一、绪论
(一)知识要点
心理学史的研究两个时期;古希腊、罗马及欧洲中世纪的哲学心理学家的主要观点;唯物史观、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
(二)考核要求
1.掌握心理学史的研究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前漫长的前科学心理学时期;第二个时期是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后的科学心理学时期。
2.掌握德谟克利特认为灵魂是原子构成;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代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主要心理学观点。柏拉图认为学习就是回忆,是理性主义哲学的思想。
3.了解什么是辩证唯物史观,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
二、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英国和法国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知识要点
17至19世纪英法两国哲学心理学思想的主要特点;笛卡儿和洛克的心理学思想;贝克莱和休谟的心理学思想;英格兰和苏格兰联想主义者包括哈特莱、布朗、詹姆·斯穆勒、约翰·姆勒、培因;十八世纪法国感觉主义者包括孔狄亚克、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特。
(二)考核要求
1.掌握17至19世纪英法两国心理学思想的主要特点:(1)心理学仍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2)心理学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以笛卡儿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心理学思想以机械决定论为理论模式;(3)心理学思想以经验主义为主要理论特征,并以联想主义和感觉主义为两种表现形式。
2.掌握笛卡儿是反射动作学说的创始人。他提出心身交感论的二元论思想,认为主观上明白的观念,并非来源于人的实践经验,而是人的理性中所固有的,是人的“固有观念”,也称天赋观念。
3.理解霍布斯是近代英国经验主义和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他坚持决定论,把联想分为自由联想和控制联想,存在机械主义的倾向
4.掌握洛克建立近代第一个唯物主义经验论的认识论体系。提出“白板说”反驳 “天赋观念”论。他认为人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但又持“二重经验论”。
5.掌握概念:洛克从经验来源把观念分为“第一性的质的观念”和“第二性的质的观念”。
6.了解贝克莱和休谟是近代英国经验主义和联想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
7.掌握哈特莱是近代联想主义心理学体系的创建者。认为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反对洛克的反省说;坚持身心平行的二元论思想。
8.了解詹姆斯·穆勒是一个极端的联想主义者,坚持心理机械观;而约翰·穆勒以“心理化学说”代替“心理机械观”(或心理力学)并主张心理学应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9.了解培因是联想主义心理学最重要的代表。他创办的《心灵》杂志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学杂志。
10.了解布朗作为英国联想主义的代表,用“提示”代替“联想”的概念。
11.了解感觉主义是法国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的特殊理论形式。拉·美特利、孔·狄亚克、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人坚信感觉是心理的唯一来源和基础,完全肯定感觉的可靠性,在肯定感觉的客观性和心理的基本成分方面有其合理性,但却片面夸大感觉的作用,抹煞思维或理性的作用。爱尔维修提出“教育万能论”。
三、17-19世纪荷兰和德国的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
(一)知识要点
17至19世纪的荷兰和德国心理学思想属于理性主义的范畴。理性心理学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官能心理学,另—种是统觉心理学。理性心理学起源于笛卡儿、斯宾诺莎、开创者为莱布尼兹,系统化者为沃尔夫,黑格尔则做了高度的发挥。莱布尼兹、康德、赫尔巴特、陆宰的心理学思想。
(二)考核要求
1.掌握笛卡儿、莱布尼兹、沃尔夫、康德、赫尔巴特、黑格尔、陆宰属于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家。
2.了解近代统觉心理学的发展,莱布尼兹首先提出统觉的问题,并把它归结为“自我意识”。沃尔夫把统觉视为近似于“注意”。康德对统觉做了专门论述,把它看作综合统一的认识能力,含有“整合”的意思。赫尔巴特进一步把康德的统觉思想发展为“统觉团”,即把新旧观念融为统一的整体。
3.理解莱布尼兹的“微觉说”是近代第一个对无意识的界定。赫尔巴特提出的意识阈的概念,对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弗格伊德的精神分析均有重要影响。
4.了解莱布尼兹主要心理学思想:一是单子论 ;二是预定和谐说;三是微觉与统觉说。
5.了解赫尔巴特是最早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人,最先将心理学与哲学、生理学分开。提出 “统觉团” 、“意识阈” 的概念。
6.掌握康德继承提顿斯在沃尔夫的两种心理官能(认识官能和欲求官能)基础上创始了感情、认识和意志的心理三分法。
7.了解沃尔夫是第一个以心理学为名出书的人,著有《经验心理学》和《理性心理学》。
总结:结合前面的内容了解经验心理学和理性心理学的含义,以及他们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中的作用。
四、十九世纪的生理心理学
(一)知识要点
贝尔-马戎第定律、缪勒的“神经特殊能量学说”、杨-赫尔姆霍茨三色说和赫尔姆霍茨听觉共鸣说(或部位论)、海林(黑林)四色说、大脑机能的定位说和大脑机能的统一说。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概念:贝尔-马戎第定律。
2.理解缪勒的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3.了解杨-赫尔姆霍茨三色说和海林(黑林)四色说。
4.了解赫尔姆霍茨的研究:神经传导速率,知觉经验论(无意识推理),视觉三色说和赫尔姆霍茨听觉共鸣说(或部位论)和不可知认识论的符号论。
5.了解加尔颅相学导致了脑机能定位研究,大脑机能定位说有:(1)伽尔的颅相学,它虽无科学根据,但承认脑是心理的器官、承认脑的动能有定位是有正面意义的。(2)布洛卡关于言语运动中枢的发现。(3)言语听觉中枢,又称韦尔尼克中枢(K.Wernicke,1874)的发现。(4)弗里奇和希齐格关于运动区的研究发现等。孟格支持严格定位说。大脑机能统一说有:(1)弗卢龙的大脑统一机能说。(2)戈尔茨的新的动物实验生理学,主张定位是暂时的、非严格的。(3)拉什利的“等势原则”,为统—说的新发展。我们应坚持大脑功能的整合定位观。
6.理解生理学家韦伯提由心理学上第一个定量的法则——差异阈限定律,即韦伯律。
总结:19世纪生理学的发展对于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有什么作用。
五、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冯特的贡献
(一)知识要点
心理物理学概念、费希纳是心理物理学的主要创始者、冯特的感情三度说、冯特心理学的体系。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概念:心理物理学。
2.了解费希纳是心理物理学的主要创始者,是实验心理学的先驱。1860年出版《心理物理学纲要》。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是关于身心之间或外界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或依存关系的严密科学。主要包括:(1)费希纳定律,即对数定律;(2)三种基本的心理物理法,如最小可觉差异法、正误法和均误法。他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引入心理学,提供了感觉测量和心理实验的方法和理论,为冯特建立实验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3.掌握冯特的感情三度说。
4.掌握冯特心理学的体系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性。
六、与冯特同时代的德国心理学家
(一)知识要点
艾宾浩斯对记忆研究的贡献、吉·伊·缪勒在心理学上的主要成就、吉·伊·缪勒几位学生在心理学上的成就。
(二)考核要求
1.掌握艾宾浩斯对记忆研究的贡献:(1)第一次用实验法研究作为高级心理过程的记忆,并对记忆做了定量分析;(2)首次发现保持与遗忘的规律,为绘制遗忘曲线提供科学数据;(3)采用实验和统汁的方法,对形成联想的过程和条件以及某些联想律做比较深入的分析。
2.了解吉·伊·缪勒在心理学上的主要成就:(1)修订和补充了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的理论与方法;(2)改进和丰富了黑林的色觉学说;(3)发现了全部学习比部分学习效果优越的规律,创造印象法和记忆鼓,揭示了决心(目的)和心向(或定势)对记忆效果的重要影响。
七、意动心理学
(一)知识要点
意动心理学、形质学派、符茨堡学派、二重心理学、布伦塔诺和冯特的区别、斯顿夫机能心理学的实质和特点。
(二)考核要求
1.理解意动心理学是欧洲机能心理学兴起的重要标志。其基本观点:(1)心理学对象是心理活动(意动)、心理机能和心理过程,不是心理内容。(2)把心理活动分为观念、判断和爱憎等三种活动。其实是认识和情意二分法。(3)心理学方法上反对内省法,主张采用反省或内部知觉,即现象学方法。布伦塔诺是创始人,主要著作是1874年出版《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提出心理学研究意动,包括表象的意动,判断的意动,爱憎的意动。
2.理解形质学派是由奥国心理学家厄棱费尔和麦农于19世纪末建立的一个学派。他们从意动心理学的观点出发,主张形、形质的形成有赖于意动。这种观点通过威塔塞克传递给格式塔学派。
3.了解符茨堡学派是20世纪初在德国符获堡大学心理学研究室屈尔佩领导下以研究思维著称的一个心理学派。重要的研究有三项:(1)马尔比的判断研究(1901):(2)瓦特的联想研究(1904);(3)彪勒的思考研究(1907)。这一学派关于无意象思维的实验研究成果,打破了传统的意识心理学的禁锢,提出了无意识参与思维活动的基本理论的问题,但是,对无意象思维的争论很激烈,直到20世纪30年代未。
4.掌握概念:无意象思维,屈尔佩为代表的符茨堡学派发现,思维内容中有既不是感觉、意象、也不是感情的因素。思维中含有更多的元素。
5.掌握二重心理学是19世纪末由屈尔佩和麦塞尔提出的把意动和内容均作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研究对象应包括机能和内容两项心理现象。但是,冯特内容心理学和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属于两种根本不同的理论体系,由于屈尔佩和麦塞尔不了解内容与机能两者对立统一的关系,因而才有二重心理学之说。
6.理解布伦塔诺和冯特的区别:(1)冯特是第—位专业心理学家,而布伦塔诺是哲学心理学思想家;(2)冯特以心理内容、意识构造和感觉元素为中心,进行静态、分析和复合的研究;而布伦塔诺则以心理活动、意识机能和整体指向为中心,进行动态、描述和整合的研究;(3)冯特以心理化学和经验主义为主要理论基础,重实验,采用实验内省法;而布伦塔诺则继承亚里士多德哲学和德国理性主义的传统,重经验,采用思辨、反省、描述等现象学方法。
7.了解斯顿夫机能心理学的实质和特点:
(1)他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心理机能,而心理机能的实质就是心理的活动、作用、体验、状态和过程;(2)他把心理内容、感觉现象排斥在心理学之外,而列入现象学之内;(3)他以意动的内在对象性为由(即机能离不开内容),把现象学又拉回心理学之中,使现象(内容)和意动(机能)并列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成为二重心理学的先导,并给实验现象学和完形学派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前提;(4)他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视角论证了音乐理论,为音乐心理学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5)他在知觉问题上坚持先验论,反对赫尔姆霍茨的经验论,为苛勒和考夫卡的知觉学说提供了理论前提。
八、构造主义心理学
(一)知识要点
构造主义心理学、铁钦纳构造心理学理论主要观点及其评价、、铁钦纳与冯特心理学观点的主要异同。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概念:刺激错误。
2.理解构造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以后的第—个心理学派。铁钦纳则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实际建立者。构造心理学这个名称是他于1898年提出的。构造心理学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或构造的元素及其心理复合体构成的规律。实质上它是元素心理学和内省心理学。其主要特点:(1)研究意识经验的构造:(2)采用实验内省法;(3)理解正常成年人的—般心理规律;(4)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5)不关注个别差异心理、教育心理、儿童心理等心理学领域及其他不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个体行为问题。
3.了解铁钦纳构造心理学的背景:(1)社会背景,即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为动力;(2)哲学背景,即以马赫主义(或经验批判主义)为理论基础:(3)心理学背景,即以继承和发展冯特内容心理学为思想线索。
4.理解铁钦纳构造心理学理论观点并简要评论。
5.了解铁钦纳与冯特的异同。
相同点:(1)心理学研究经验或经验的内容和构造;(2)心理学分析心理元素及其复合体构成的规律;(3)坚持心身平行论;(4)提出采用实验内省法。
不同点:(1)冯特主张研究“直接经验”’铁钦纳提出研究“从属经验。;(2)冯特主张对心智操作进行心理学的解释,铁钦纳原来坚信科学心理学不能仅仅限于描述,主张到生理学中去寻找解释,但晚年则认为内省只能描述心理:(3)冯特重视统觉和意志,把注意视为一种心理过程,铁钦纳不重视统觉和意志,把注意视为一种心理状态;(4)冯特主张有两种心理元素(感觉和感情)。两种基本属性(性质和强度),铁钦纳提出三种心理,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五种属性(性质、强度、持久性、清晰性和广延性);(5)冯特主张感情三度说,认为感情包括愉快—不愉快、兴奋-沉静、紧张—松弛等三个向度,铁钦纳提由感情只有偷决。不愉快两种基本属性。
九、进化论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
(一)知识要点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心理学的影响、斯宾塞是把进化论引入心理学的第一人、高尔顿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动物心理的研究、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个别差异的研究。
(二)考核要求
1.掌握达尔文的进化论对心理学的影响:(1)达尔文说明动物与人类在生理解剖、行为和心理过程的连续性引起科学家开始研究动物心理机能,产生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2)使心理学的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对意识内容进行分析到重视意识的机能即心理学从对心理要素的关心转向关心有机体对其环境的适应。(3)使个别差异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总之,对动物实验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个性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的发展都有贡献。
2.了解斯宾塞(英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把进化论引入心理学的第一人,是进化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以生物决定论代替机械决定论,促进了动物心理学和机能心理学的兴起。
3.理解动物心理的研究:(1)达尔文对动物和人类表情的研究。《人与动物的表情》(2)罗曼尼斯轶事派《动物的智慧》。(3)摩尔根创立“吝啬律”(经济律)摩尔根原则,力求制止拟人观点)(4)桑代克,真正介绍动物实验的第一人,所持心理学理论是机能主义向行为主义的过渡。
4.理解名词:吝啬律,摩尔根为纠正动物研究中的拟人论倾向而提出吝啬律,即对动物心理的研究中,只要能用更低级的心灵作用来解释的动物活动就绝不用较高级的心灵作用来解释它,并创制了“比较心理学”术语来称呼他的研究。
5.了解儿童心理学的研究:(1)达尔文根据对自己的一个孩子的观察著《一个婴孩的生活概述》于1877年发表。采用“传记法”,是最早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观察报告。(2)1882年普莱尔采用观察和实验方法著《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
6.了解个别差异的研究: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者,1883年创立“优生学”。差异心理学创始人。创造一种数学统计的方法。现代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的先驱。差异心理学之父。 首次用量化的方法对智力进行测量。最早做联想测验。采用“相关系数”、提出“回归”趋势等统计方法。是把问卷调查、心理测验和统计方法引入心理学的第一人。
十、机能主义心理学
(一)知识要点
机能心理学;芝加哥学派包括杜威、安吉尔、卡尔;哥伦比亚学派包括卡持尔、桑代克、吴伟士;美国机能心理学派的先驱是詹姆斯和霍尔
(二)考核要求
1.掌握机能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1)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心理元素,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2)关心心理的作用而不太重视心理的内容,反对把心理视为毫无作用的副现象,强调心理的适应机能;(3)反对把心理学当作纯科学,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4)反对心理学只研究一般成人的正常心理,主张扩大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2.了解机能心理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真正产生于美国本土的第一个心理学派。主张心理学研究个体适应环境的心理机能,故把机能心理学简称为适应心理学。它虽然是一个松散的学派,但却代表美国心理学的主流和传统。广义机能主义包括欧洲德英两国的早期机能主义和后来作为美国心理学总倾向哥伦比亚机能主义,狭义机能主义则专指作为鲜明旗帜,与构造主义对立的芝加哥机能主义。
3.理解芝加哥学派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形成的一个自觉的学派,又称狭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它反对构造主义,主张研究个体适应环境的机能。这一学派创始于杜威,形成于安吉尔,卡尔则集其大成。他们三人各以具有影响的代表作(杜威1896年的《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安吉尔1907年的《机能心理学的领域》、卡尔1925年的《心理学》,反映该学派的基本主张与形成及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3.了解意志与认识、情绪和个性的关系、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
4.了解哥伦比亚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具有机能主义总倾向的心理学派。它以卡特尔为先驱,代表人物有桑代克、吴伟士。该学派有较自由的教学和研究方向,没有标榜自已是一个新的学派,但却有一贯的共同特点。他们反对心理学是纯科学的构造主义的主张,主要采用实验、测验和统计等客观观察法,通过人的整个活动,致力于个别差异、教育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
5.掌握哥伦比亚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特点:(1)摆脱只研究心理的普通规律的束缚,重视个别差异,着重对个体智力和能力的研究。(2)摆脱只研究意识内容的束缚,把心理活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刺激-反应的联合代替观念的联合。(3)将内省法降到了很次要的位置,重视客观方法。如实验法、测验法、统计法、等级法、评选法等,其中测验法是主要方法。(4)不把心理学限于描述心理“是什么”,而更重视心理学在教育、工业等社会事务的实际应用。
6.掌握詹姆士的“意识流”说。
7.掌握詹姆斯—朗格情绪说
8.理解桑代克首创用实验研究动物心理的方法,1898年发表《动物的智慧》一书,提出了“尝试与错误”学习理论。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他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开始分化出来。1913《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的独立。
9.掌握桑代克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桑代克是联结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贡献:(1)第一个用实验法研究动物心理,开辟动物心理学研究的新道路;
(2)提出三条著名的学习定律(即练习律、效果律和准备律),后来他依据人类学习的实验研究对学习律又做重要修正;(3)使教育心理学从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创建第一个较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4)设计很多心理测验和教育测验,成为美国当时心理测量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从而使广义机能主义成了美国心理学的主流,并以客观精神为机能主义过渡到行为主义提供了重要前提。但联结主义心理学还存在着机械论和本能决定论的倾向。
10.掌握概念:练习律,桑代克提出的术语。分为使用律和不用律,即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练习得越多就变得越强;不练习的时间越长就变得越弱。
11.掌握概念:效果律,桑代克提出的术语。如果某一联结跟随着一个“令人满意的事态”,那么这一联结就得到增强,如果跟随着一个“恼人的事态”那么这一联结就遭到削弱。
12.理解1918年吴伟士出版了专著《动力心理学》。他概括心理及行为公式是:S-O-R。其中S代表刺激,O代表有机体,R代表反应。这样他就把意识活动与行为纳入一个系统来看待。这一思想被以后的新行为主义者所采纳,将这一公式扩充为:W-S-Ow-R-W。他以折中主义来调和各种学派,实际被视为广义机能主义最典型的代表。
十一、麦独孤的策动心理学
(一)知识要点
策动心理学、情操、自我情操。
(二)考核要求
1.了解策动心理学:麦独孤是策动心理学的创始人。1912年他出版《心理学,行为的研究》反对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心理学。1930年称名为策动心理学。对本能、情绪、情操和意志进行论述,认为策动和维持行为的动力是本能,—切行为都在于奋力达到一定的目的。麦独孤的策动心理学对动力心理学、情绪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等均做出了贡献。但存在拟人化和目的论的偏向。理论属于英国机能主义的心理学。
2.掌握概念:情操,麦独孤认为情操是以一定的客体为对象而组织起来的情绪趋势的关系,还是持久长存的心理成分。
3.理解概念:自我情操,麦独孤在各种情操中特别重视自我情操。自我情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形成的情绪组织,它的发展有赖于社会道德。自我情操是意志活动的重要因素或决定的力量。
十二、行为主义
(一)知识要点
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的特点、行为主义的发展三个时期代表人、早期或古典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述评、拉什里的大脑皮层整体活动原则和均势原则。
(二)考核要求
1.理解行为主义的特点:(1)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外显行为的纯客观的自然科学;(2)摒弃主观内省法,代之以客观观察法、实验法、条性反射法、测验法;(3)把刺激(S)与反应(R)看作有机体行为的共同因素,并以S—R为解释行为的基本原则;(4)坚持环境决定论,忽视内发性的动机和个体的自由意志,强调外在控制的训练价值。
2.了解华生与巴甫洛夫的的观点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3.掌握华生于1913年发表了《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一文,正式宣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华生行为主义是西方现代心理学史上的第—次革命,它的矛头指向传统心理学两个中心思想,即意识心理学和内省主义,把行为作为心理学的对象,把客观法作为心理学的方法。但有极大的片面性,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评价过高。1913-1930华生为代表的第一代行为主义。(早期或古典行为主义)1930-1960赫尔、托尔曼、斯金纳等新行为主义;1960-以后班杜拉为代表的新新行为主义(社会认知学派)。
4.理解早期或古典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1)资本主义提高生产效率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迫切需要为其社会背景;(2)机械唯物主义哲学思想:(3)巴甫洛夫条性反射学说为其主要自然科学基础;(4)动物心理学和机能心理学为其心理学的思想来源。
5.掌握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要点和简评。
6.掌握大脑皮层整体活动原则:拉施里根据动物实验发现,切除大脑皮层对学习效率影响的大小以切除分量的多少为转移。切除分量愈多,影响愈大。而且所受影响的大小还以所学活动的复杂程度而异,活动愈复杂,受影响愈大。但与切除的部位无关。
7.掌握概念:均势原则(等功原则),拉施里根据动物实验提出,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从其对任务的功效来说,本质上是与另一部位相等的。由此切除动物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对动物学习效率并不发生不同的影响。
十三、新行为主义
(一)知识要点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赫尔的假设演绎行为主义心理学、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新行为主义的产生原因和背景,新行为主义的特征;逻辑实证主义、操作性定义,托尔曼提出的整体行为的特性,认知地图、潜伏学习、最小努力原则;习惯强度、反应势能,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新行为主义的产生原因:(1)因华生行为主义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完全排斥意识,遭到人们的反对和责难,为摆脱这种困境而提出新的主张和理论。(2)因30年代后出现了美国布里奇曼的物理学操作观点、维也纳学派的操作实证论(逻辑实证主义)以及动物心理学研究的—般操作方法,三者汇合成—股操作主义的思潮渗入心理学的缘故。
2.了解,新行为主义(neo-behaviorism) :新行为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后在美国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体系。主要代表人物有: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等人。新行为主义赞成古典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的主题应该是外显的行为,但不赞成必须回避对抽象实体的理论思辨。如果使用的理论术语能够根据操作来定义,并且能够产生对外显行为的可检验性预测,这种思辨就是可以接受的。
3.理解新行为主义特征。新行为主义者之间有很多差异,但共同倾向是: (1)不排除意识经验,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注意对动机和认知机制的研究。(2)改变华生对分子行为的研究,主张心理学必须研究整体行为。(3)修正华生较简单的S—R行为公式,以较复杂的S—O—R行为公式所取代。(4)强调心理研究的客观方法,使用理论,必须以逻辑实证主义所要求的方式使用,心理学术语都必须操作性地进行界定从而客观化,摆脱那些不能进行客观观察或科学论证的问题。
4.了解概念:逻辑实证主义,是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结合。1924年左右维也纳一个哲学家团体将孔德和马赫的旧实证主义与形式逻辑结合发展的一种科学哲学。它不再坚持科学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可观察的、可实证的理想化标准,退而承认对不能直接观察的对象也可用间接观察和逻辑证实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5.了解概念:操作性定义,布里奇曼创立,认为抽象概念应该根据测量它所用的方法来定义,这种定义称为操作性定义。
6.掌握托尔曼提出的整体行为的特性:第一、整体行为总是指向一定的结果。它是有预定目的的行为。(目的性);第二、整体行为总是利用环境提供的各种途径和工具来排除障碍、实现目的。(认知的特征);第三、整体行为必然优先选择较短的途径或较容易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这叫“最小努力原则”(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第四、整体行为不是对刺激的简单机械的、被动的反应是可以教育变化的。
7.掌握概念:认知地图,托尔曼的术语。指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于头脑中的某些类似于一张现场地图的模型。
8.掌握概念:潜伏学习:根据托尔曼的术语,是指已经发生但还没有转化为行为的学习。
9.掌握概念:最小努力原则:托尔曼提出,整体行为必然优先选择较短的途径或较容易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这叫“最小努力原则”。
10.理解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理论观点和成就:(1)提出整体的行为模式,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是行为的整体性。它包括行为的目的性、认知性、最小努力原则和可教育性等四个特征。(2)提出中介变量概念,初期(1937)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后期(1951)改为需要系统、信念价值动机和行为空间。(3)提出符号学习理论,又称符号-完形-期待理论,构建认知地图,形成潜伏学习学习模式。评价:他弥补了华生行为主义的缺陷,构建符号-完形学习理论,成了认知心理学的先驱。但最终仍陷入客观主义和机械主义的境地。
11.掌握概念:习惯强度:赫尔提出的一种S-R之间的中介变量,操作性定义为,环境情境(S)和反应(R)之间联结的强度,这种强度取决于刺激-反应之间结对强化的次数。
12.掌握概念:反应势能:P296赫尔的术语。把习得性反应发生的可能性称为反应势能。
13.理解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在于:(1)前者具有明确的刺激物而后者则没有明确的刺激物。(2)前者刺激在先而反应在后,它是一个“S—R”过程,而后者则是反应在先而刺激在后,是一个“R—S”过程。(3)前者是一个完全被动的过程,而后者则需要动物首先进行主动的探索(操作)活动。 总之,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比经典性条件反射更高级,更复杂的一个反射活动,它对解释人与动物的行为形成有着更广泛的适用性。因此,斯金纳用他发现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概念解释动物及人类的一切行为。
14.理解斯金纳的心理学主要观点的述评。
15.理解新行为主义到新的新行为主义的转变。
16.掌握新的新行为主义的特点。
17.掌握班杜拉观察学习的过程,了解交互决定论,自我调节理论及自我效能感理论。
十四、格式塔心理学
(一)知识要点
完形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完形心理学(或格式塔心理学)产生标志、主要代表人、完形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特征、(心物)同型论、组织完形法、顿悟学习、完形派对构造主义等传统心理学的“一束说”和恒定说的批评。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完形心理学产生的背景:(1)社会背景:20世纪初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崛起,决定德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均倾向于整体研究;(2)哲学背景,以康德的先验论、马赫的经验批判主义特别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其主要哲学基础’并和怀特海的新实在论观点以及劳埃德.摩尔根的突创进化论的影响有关;(3)自然科学背景:场论是完形心理学的主要自然科学基础,并且还以拓扑学和向量分析作为其自然科学根据;(4)心理学背景:马赫的形式要素说,特别是厄棱费尔的形质
2.掌握完形心理学(或格式塔心理学)产生标志:德国心理学家魏特默1912年发表《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成为完形心理学建立的宣言书。主要代表有考夫卡、苛勒等。
3.理解完形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就是意识经验具有结构性(即格式塔)和整体性,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和行为心理学的联结主义,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总和,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完形主义有两个主要特征:(1)强调整体,认为心理现象是个整体,而不是彼此独立元素的拼合:(2)描述现象,主张心理学要描述现象而不是分割现象以追求它的构造。完形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1)研究对象是直接经验和整体行为;(2)研究任务是研究行为与心理物理场的因果关系的规律;(3) 研究方法有自然观察法(纯粹经验和质的观察)现象学实验法、拓扑学陈述和向量分析。
4.掌握完形心理学的主要实验根据:(1)似动现象的实验(1912年)是韦特默建立完形心理学的主要实验根据,也是创建完形心理学派的开端和标志;(2)小鸡视觉辨别实验(1918)是苛勒为验证完形心理学提供的一个实验根据,提出“关系转换说”的学习迁移理论。
5.理解完形学习理论属于认知学习理论的范畴。包括顿悟学习、学习迁移和创造性思维等内容。完形学派(格式塔学派)开创了知觉心理学。
6.掌握概念:似动现象(或phi现象),魏特默的术语。 phi现象是一种运动错觉,人们看见一条光线从某个位置向另一位置移动,而实际上是由两条以一定速率明灭的光线引起的。
7.了解概念:(心物)同型论:是完形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关于心物和心身关系的理论,指一切经验现象共存的完形特性在物理、生理与心理现象间具有对应的同型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心身平行论的观点。
8.掌握概念:组织完形法,是完形学派提出的一系列有实验佐证的知觉组织法则。包 括图形(形象)—背景、接近法则、相似法则、闭合法则、连续法则等。
9.掌握概念:顿悟学习,是完形心理学家描述的一种学习模式。认为学习不是盲目试误的渐进过程,也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联结,而是突然领悟到行为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的关系,豁然贯通、顿悟的结果。顿悟学习和试误学习是相互补充的过程。
10.了解概念:行为环境:考夫卡的术语。指人对客观地理环境的意识,即意想中的环境。
11.理解完形派对构造主义等传统心理学的“一束说”和恒定说的批评:完形派认为构造派持“捆束假设”和“恒定假说”。一束说(捆束假设):指一种心理学的立论前提,它把意识或行为看作是由多个元素累加起来,成为一束一捆,而元素之间毫无内在联系。格式塔学派颠覆了传统心理学认为的心理构成是从部分到整体的自下而上进行的,相反,他们研究心理活动是从整体到部分的自上而下的过程。恒定说:相同的刺激总是导致相同的感觉,在这个意义上,物理刺激和感觉之间存在着严格的一一对应。心理物理学、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都持这一经验主义哲学观点。格式塔心理学家据理反对这一观点,认为某一刺激所引起的感觉与脑内存在的活动模式有关,也与条件刺激、环境有关,脑不是被动接收感觉信息,而能动改变感觉信息。
十五、勒温的拓扑心理学
(一)知识要点
团体动力学、(心理)生活空间、蔡格尼克效应、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
勒温心理学与早期格式塔学派观点的主义区别、述评勒温的拓扑心理学
(二)考核要求
1.了解团体动力学是勒温把其早期研究个体行为的心理动力场或生活空间学说应用于研究社会问题的结果。它是关于团体生活动力的学说。认为团体是一个动力整体,整体不等于各部分之和;正如个人在其生活空间里形成心理场一样,团体与其环境形成社会场,团体的本质在于其各成员间的相互依存性。团体动力学研究团体气氛、团体成员间人际关系、领袖和领导方式、团体凝聚力、团体决策以及小团体形成和成功的条性等。1.掌握概念:生活空间,勒温的术语。指人和心理环境的总和。心理环境不是指客观的环境事实,而指我们头脑里的事实。分为:准物理事实、准社会事实、准概念事实心理环境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
2.了解概念:准需要:勒温的术语。指心理需要。而不是生物需要。
3.掌握概念:蔡格尼克效应,对未完成任务的记忆要比已完成任务的记忆更为长久这一倾向。
4.掌握概念:双趋冲突,根据勒温的观点,当一个人同时为两个目标吸引时所出现的那种冲突。
5.掌握概念:双避冲突,根据勒温的观点,当一个人为两个目标据斥时所出现的那种冲突。
6.掌握概念:趋避冲突,根据勒温的观点,当一个人既为一个目标吸引,又为这个目标据斥时所出现的冲突。
7.了解勒温心理学与早期格式塔学派观点的主义区别::勒温是拓扑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者。勒温心理学的主要特点:(1)改变偏重知觉的研究,致力于需求、动机、意志和人格的研究;(2)改变同型论的理论基础,采用拓扑学的陈述、向量的分析和场论的解释;(3)改变侧重于个体的研究,逐步集中于团体社会行为的研究,把团体动力学摆在研究工作的首位。
8.了解勒温的拓扑心理学:拓扑心理学是勒温根据动力场理论采用拓扑学图形陈述人及其行为的一种心理学体系,属于完形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向量心理学是拓扑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采用向量分析来解释需求系统和心理动力的一种心理学理论。拓扑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否定刺激-反应公式,提出B=f(PE)行为公式。(2)创造生活空间基本概念,以兼指人与环境。(3)指出行为动力,包括需求、紧张、引拒值、向量和移动。(4)人格组织,把人格结构描绘成为一个直观的空间系统,构建了勒温的人格结构理论。
9.了解拓扑心理学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勒温改变以往实验心理学只研究个体不研究群体的传统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起极大推动作用。提升了心理学的应用性,促使心理学关注社会实际生活,开展了行动研究。培养了海德、费斯廷格等一大批心理学人才,特别是实验社会心理学人才,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在应用心理学的研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0.了解勒温心理学的局限性:(1)混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如心理环境、生活空间等概念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理论中存在主观想象的,如区域、疆界、移动等,不能被证明的假设。(2)借用的物理学和数学中场、向量、拓扑、效价等概念在一些地方造成了心理学概念的混乱,没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3)动力学理论总是涉及一个比较小的时间差异,因而忽视了个体的历史背景。
十六、精神分析心理学
(一)知识要点
精神分析产生的背景、精神分析学派的特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二)考核要求
1.了解精神分析产生的背景:(1)社会背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奥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加上犹太人家长制和维多利亚性道德的压抑,精神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精神分析的产生正适应这一社会需要;(2)思想背景:精神分析的远因来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思想影响,近因直接来自德国莱布尼兹的微觉说、赫尔巴特的意识阈限概念、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尼采的权力意志和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的影响;(3)科学背景:物理学对弗洛伊德的机械论、决定论和唯能论的影响较大,达尔文进化论对生物决定论和泛性论有直接影响,奥国、英国尤其法国精神病学心因性理论影响最大。
2.掌握精神分析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19世纪末叶由奥国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所创立,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还包括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的体系、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体系。
3.掌握精神分析学派的特点:精神分析学派的特点:(1)精神分析产生于精神疾病治疗的实践,多为精神病学家所参与:(2)研究情绪障碍、变态行为、人格异常;(3)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人格等更深层的心理;(4)采用临床观察法进行研究。
4.掌握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1)以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结构论;(2)本能论(先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后改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3)焦虑论(包括客观焦虑、神经质焦虑和道德焦虑)以及防御机制;(4)性欲论;(5)梦论。
5.掌握以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结构理论是弗洛伊德学说的核心。他早期提出“心理地形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出潜意识(深层)、前意识(中层)和意识(表层)三个层面所构成。他晚期提出“人格结构说”,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所构成。它既奠定精神分析学派探索人的心理和人格结构的基础,又开拓后来研究人格的一条道路。
6.掌握:性欲论是弗洛伊德学说的理论支柱之一,也是区别于新精神分析的主要之处。他把性欲理解为寻求广义上的快感,由力比多所驱动,是人类行为的真正动机和发生的原因。他按力比多能量贯注的变化,把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即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性潜伏期和生殖期。
7.掌握:梦论是弗洛伊德学说的理论支柱之一,也是区别了解潜意识活动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他把梦视为被压抑的愿望伪装的满足。人的梦境有显梦和隐意两种。梦的工作方式有四种,即凝缩、移置、象征化和润饰。
8.掌握概念:俄狄浦斯情结,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它通常在儿童性欲发展阶段的性器期这一阶段表现出来,儿童的性欲望指向异性父母而敌视同性父母。
9.掌握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的体系:(1)心灵或人格整体论是分析心理学的核心和方法论。(2)把人格结构视为由意识(自我)、个体潜意识(情结)和集体潜意识(原型)所构成。原型主要有六种,即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拇斯、阴影、自我(或完全自我)和曼达拉。(3)把力比多由性力扩展为生命力,并成为人格发展的动力。(4)提出性格类型说,先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两种态度类型,后又分为八种功能类型。他强调心理结构的整体论,扩大潜意识的内涵,沟通个体和种族历史经验的文化联系,开创性格类型学和字词联想测验,对心理学、医学、文艺、历史、宗教具有广泛影响。
10.掌握概念:个人潜意识,荣格的术语,指一个人当前意识不到的个人生活经验。
11.掌握概念:集体潜意识,荣格的术语,指潜意识心灵中反映着人类自古以来的普遍经验的部分。对荣格而言,集体潜意识是人格中最有力的成份。
12.理解概念:情结,荣格认为,个人潜意识中主要内容是情结。情结是一些相互联系的潜意识内容的群集。情结是自主的,具有自己的内驱力;带有强烈的情绪情感色彩;人人都有情结,只是在内容、数量、强度和来源等方面各不相同。情结的来源主要是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以及和本性不相容的道德冲突和集体潜意识。心理治疗的目的就是帮助病人解开情结,使之从情结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不过,情结也并非只有消极作用,有时它也是灵感和创造力的源泉。
13.掌握概念:原型,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中主要内容是原型。原型是对某种特定经验作出情绪反应的遗传倾向。原型是多样的,原型主要有六种,即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拇斯、阴影、自我(或完全自我)和曼达拉。
14.了解概念:外倾性,根据荣格的观点,它是指向生活的一种态度,以爱交际和愿意冒险为特征。
15.了解概念:内倾性,根据荣格的观点,它是指向生活的一种态度,其特征是喜欢独处和爱反省。
16.了解概念:力比多,对弗洛伊德来说,它是与生本能相关的所有能量,主要是性驱力;对荣格而言,它是为个体的成长提供能量的创造性的生命力。
17.掌握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体系。(1)以追求优越为统一人格核心和总目标;(2)以器官缺陷(后扩大到心理、社会方面)的自卑与补偿为人格发展动力;(3)以生活风格和创造性自我为个人定型化的行为模式:(4)以社会兴趣为个体形成了关心社会、公共意识的精神。阿德勒的心理整体论,主观目的论和社会文化定向,不仅为社会文化学派奠定思想基础,而且也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提供前提条件。
18.掌握概念:追求优越,阿德勒的术语。指人生而具有把人格统一于某个总目标的内驱力,这个内驱力被称为追求优越,指每个人都力求达到更为完善的发展、成就满足和自我实现。
19.掌握概念:生活风格,阿德勒认为,每个人追求优越的目标不同,方式也不同。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生活风格。它是一个人在早期社会生活道路上已定型化的行为模式,是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
20.理解概念:创造性自我,阿德勒的术语。指人们可以能动地选择并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和生活风格,决定自己的人格。
21.掌握概念:社会兴趣,阿德勒提出社会兴趣概念。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与别人和谐相处的先天需要,人是人们中的一员,是社会的一部分,对社会和世界的事业负有责任,这就是社会兴趣,它可以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情况。
22.了解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与弗洛伊德的正统精神分析的相同点及其区别。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与弗洛伊德的正统精神分析的共同之点,就是它们均属于潜意识心理学的范畴。但是它们又有区别:(1)弗洛伊德重视回忆童年的经验,比较被动悲观,而阿德勒则重视早期经验的直接观察与研究,着眼未来,比较乐观;(2)弗洛伊德重视儿童时期的心理性欲,坚持生物决定论,而阿德勒等人则重视儿童与家庭的关系,开始承认社会变因对人格的影响;(3)弗洛伊德极端重视潜意识的价值,而阿德勒、荣格虽不否认它,但也注意到意识的作用;(4)弗洛伊德重视人格的分析,而阿德勒、荣格则更多注意人格的整体性和自我系统的调节作用。
23.掌握阿德勒按一个人社会兴趣的发展程度将生活风格划分为四种类型:统治-支配型、索取-依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前三种都是错误的生活风格,只有第四种才是正确的、可以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的生活风格。
十七、新精神分析
(一) 知识要点
从精神分析到新精神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新精神分析组成和主要特点、新精神分析与古典精神分析的区别、霍妮的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观点、基本焦虑、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说、逃避自由、个人性格、社会性格、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渐成说人格发展划分的八个阶段
(二)考核要求
1.了解从精神分析到新精神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出是:(1)一些德国精神分析家移居美国后,正遇上世界性经济危机,加上美国与欧洲文化传统又不同,因而病人极为关心的问题是经济问题。这是他们抛弃泛性论而重视社会因素致病的基本原因。(2)新精神分析是精神分析在同美国的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种学、文化人类学等理论的融合中形成的。(3)社会文化学派是美国实用主义和行为主义的观点同精神分析的许多论点和治疗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主要代表有:霍妮、沙利文、卡丁纳、弗罗姆、埃里克森等。
2.了解新精神分析是20世纪30年代后在美国兴起的精神分析学派,又称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简称文化学派。它仍然坚持以潜意识为基础的人格学说,但却做了—些重要的修订和补充。狭义新精神分析指美国的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广义的新精神分析指未脱离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体系的所有对弗洛伊德理论进行变通、修正和扩充的理论,包括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安娜.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霍妮、弗洛姆和埃里克森等人的美国社会文化学派及英国的对象关系论、瑞士的存在主义分析学派等。
3.掌握新精神分析与古典精神分析的主要区别:(1)从对里比多或性等生物因素的强调到对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因素的重视(2)重视发生、发展心理学。(3)从主张性恶论到倾向于性善论。
4.了解霍妮是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开创者。她将精神分析的研究重点从本能与文化的矛盾转移到文化本身的矛盾,最先建立起了社会文化学派的基本理论框架。她还坚信人生来就有自我实现的建设性力量,这种乐观的精神也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开辟了道路。此外,霍妮还分析了社会文化对女性心理的影响,她是妇女心理学的创始人。
5.掌握霍妮认为由基本焦虑直接导致的内心冲突叫“基本冲突”。个体解决基本冲突的策略是对焦虑的防御方式,称为“神经病的需要”。策略经常使用变成人格的固定部分。“神经病的需要”概括为三种指向性活动,形成三种病态人格: (1)贬低自己,自卑、自暴自弃。趋向人们活动,出于求爱的需要。形成依从型人格类型。(2)炫耀自己,好胜,对抗、攻击或支配别人。反对人们的活动,出于权利的需要。形成攻击(反抗)型人格类型。(3)逃避现实,消极应付生活。避开人们的活动,出于独立的需要。形成退避(分离)型人格类型。
6.掌握概念:基本焦虑,如果父母不能给儿童以应有的照顾、保护和真正的爱,就会使儿童在内心产生不安全感和无助感。这种感受还会无意识地泛化到今后面临的所有生活境遇之中,霍妮称之为“基本焦虑”。
7.掌握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说试图用人道主义精神来调和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的学说。弗洛姆把现代社会中人们可以对付孤独和微不足道之感的几种心理机制,称为性格的动力倾向性,即 接纳倾向性、剥削倾向性、贮藏倾向性、市场倾向性和生产倾向性。前四种是病态的,后一种是健康的。后有加入两种倾向性,恋生狂和恋尸狂。
8.掌握概念:逃避自由,弗洛姆认为现代人陷入一个矛盾的困境:一个方面追求独立性和力量感的个性化,另一方面又感到自身与自然、与他人甚至与自己日益疏远的孤立无助感,所以人既想追求独立和自由,又害怕孤独和风险从而又不自觉地“逃避自由”。“逃避自由”是乞求回复到较安全的存在的潜意识中的动机力量。
9.掌握概念:个人性格,弗洛姆将人的性格分为个人性格和社会性格两部分。个人性格是指个体身上由于个人经验、父母性格、个人生长的社会环境的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10.掌握概念:社会性格,弗洛姆将人的性格分为个人性格和社会性格两部分。社会性格则是代表着某种文化中的大多数人所共有是性格结构核心。一般而言,人的性格主要由社会性格那一部分所决定,在此基础上才表现出个人性格在行为上的差异。
11.掌握艾里克森提出了一个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发展渐成说。他认为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的,并且表现为一个分阶段、有顺序、连续的过程。他将这个过程分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以这个阶段产生的危机命名的:第一阶段(0~1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第二阶段(1~3岁)自主对怀疑羞怯;第三阶段(3~5岁)主动对内疚;第四阶段(5~12岁)勤奋对自卑;第五阶段(12~20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第六阶段(20~24岁)亲密对孤独;第七阶段(25~65岁) 繁殖对停滞;第八阶段 (65岁以后)自我整合对绝望。
十八、日内瓦学派心理学
(一)知识要点
日内瓦学派、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皮亚杰将儿童智慧发展划分四个阶段、运算、格式、同化、顺应、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客体永久性
(二)考核要求
1.了解日内瓦学派是当代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主要派别之一。20世纪50年代,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创立。旨在通过对儿童的科学概念以及心理运算起源的实验分析,探索智慧形成和认知机制的发生发展规律。也称为发生认识论体系。
2.掌握: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是在内外因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的量和质的变化的认知发展观。他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四因素是:(1)生物的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成熟。(2)物理环境,指个体对物体做出动作中所习得的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3)社会环境,指人际关系和语言、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包括社会传递和社会影响。(4)平衡化,指儿童内部的自我调节过程。
3.理解皮亚杰提出心理运算有四个重要特征:(1)心理运算是一种能在(心理)头脑中、意识上、思想中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2)心里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内化动作。(3)运算具有守恒性。(4)心理运算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集合成系统,形成一种整合的整体结构。
4.掌握皮亚杰将儿童心理或认知(智慧)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是儿童智慧(思维)的萌芽时期;(2)前运算阶段(2~6、7岁),出现前概念(或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出现了初步的逻辑思维:(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出现了抽象的逻辑思维。
5.掌握概念:格式或图式,皮亚杰术语。指动作的结构和组织,这些动作和组织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它是可以变化和发展的。
6.掌握概念:同化,皮亚杰的术语。是指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机体的动作,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
7.掌握概念:顺应,皮亚杰的术语。是指机体图式不能同化客体时,必须建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使机体适应环境。
8.了解概念:运算,皮亚杰根据运算的有无将儿童思维发展进行初步划分。心理运算是一种能在(心理)头脑中、意识上、思想中进行的,内化了的、可逆的、守恒的动作;运算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集合成系统,形成一种整合的整体结构。
9.掌握概念: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指儿童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思维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10.掌握概念:客体永久性 ,当客体在视野中消失时,儿童依然知道该客体的存在的,这就是皮亚杰所称儿童建立了客体永久性。
十九、人本主义运动
(一)知识要点
人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人本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二)考核要求
1.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形成:1.对行为注意的批判和对精神分析的扬弃;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产生背景)。
2.掌握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价值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自我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质性研究法和现象学方法。
二十、心理学史的回顾与反思
1.了解心理学史编纂的观点和原则
2.掌握心理学史发展中的四次革命是什么?为什么称为四次革命?
3.理解心理学发展中的对立与融合。
4.了解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复杂纠葛。
本文地址: https://www.51jieben.comhttps://www.51jieben.com/hebei/content/20210824/7169.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拜课网所有,欢迎分享本文给你的同学,转载请保留出处!
2022/05/05
2022/05/05
2022/05/05
2022/05/05
2022/05/05
2022/05/05
2022/05/05
2022/05/05
2022/03/18
2022/03/18
2021/04/14
2021/04/14
2021/04/14
2020/10/14
2020/10/14
2020/10/14
2019/07/08
2018/12/08
2020/10/14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