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HOT

当前位置: 河北专接本网 > 考试资讯 > 专升本的第一学历根本不是本科?教育部给出了回复!

专升本的第一学历根本不是本科?教育部给出了回复!

小编 2025年02月08日

此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校园招聘“三严禁”,即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

微信图片_20250208091227.jpg

比“985”“211”字眼,更为扎眼的,是对“第一学历”的限制。“第一学历含金量更高”、“金本、银硕、铜博”、“985名校硕士因本科普通被企业婉拒”……第一学历似乎成了人生污点。

而本次教育部发文,并非第一次严禁学历歧视。近年来,从公务员选调到国企就职,从升学深造到校园招聘,一条赤裸裸的“学历鄙视链”生生把人分出“三六九等”,毫不夸张地说,天下苦“学历歧视”,久矣。




不同学历,“明码标价”

在校招这场“神仙打架”的竞争中,卡学校,成为毕业生碰到的第一颗钉子,不少双非高校学生表示“连投简历的资格都没有”。即使好不容易闯过N轮面试,成功拿到offer也会发现,不同学历,明码标价,似乎已经成为校招市场上大家默许的“潜规则”。

有的大厂在校招时会采用“按校定薪”的规则,即根据应届生的毕业院校确定薪酬待遇。据网络上流出的校招薪资标准表来看,企业将应届毕业生划分为17个档次,每档薪资不同。最高档的毕业生可能获得41万年薪,是双非本科毕业生的4倍多。

微信图片_20250208091231.jpg


除了卡毕业院校层次,“第一学历”也成为了招聘中隐形的筛选标准。


前程无忧对1300位拥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职场人的一项调研显示:7成受访者曾遇到“第一学历限制”。其中,有4成受访者曾接触到企业在招聘信息中明确标注了“985/211本科优先”、“仅限统招/全日制本科”等字句;近3成受访者在应聘时虽然企业对“第一学历”没有明确标注,但仍感受到“隐形门槛”。
同时,这项调研还发现,本科985/211院校求职者成功拿到offer的人数是双非院校求职者的1.8倍,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第一学历歧视”普遍性存在。
在真实的职场中,“学历歧视”在不同类型的岗位上也有不一样的表现。     
一名大厂HR曾表示,对于技术类岗位的招聘,首先考虑的就是个人能力,但如果双方具有同样的技术水平,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确实都会成为公司评估薪水的参考。
非技术类岗位的招聘上,对“第一学历”的层次划分则更为严格。“相比于技术类,人事、运营等岗位会更在意应聘者各级学历就读院校的含金量”。这位HR观察到,公司近年来招聘的应届生绝大多数本硕均在“985”高校就读,还有部分是海外名校的毕业生。
据媒体报道,多名2024届应届毕业生在采访中表示,面对这种不平等对待,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这一情况,但他们均选择了“沉默”。原因各种各样:对方没有明示,不能确定是因为“第一学历”而导致未被录用;只想继续找工作;并非一家企业存在“第一学历”歧视,投诉了也没用。



没有“第一学历”!

此前,教育部针对网友提问“专升本(非成人高招专升本)毕业后的第一学历是专科还是本科”进行答复时强调: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使用“第一学历”这个概念,给强调“出身正统”的用人风向来了一记猛锤。
人社部于2021年印发的《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务院于2020年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均重申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用人导向。


微信图片_20250208091233.png`

今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拟提交的《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提案》,针对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遭遇的不同程度的歧视问题,建议规范就业歧视的内涵和定性,对在招聘过程中存在针对教育类型、学历层次等进行差别化对待行为的单位机构严肃问责。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潘复生也建议,着重对招生歧视、就业歧视作出更加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制定更为严格的处罚性条款;把高校招生、招聘就业等纳入新时代教育评价和人才评价改革中,健全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多元评价标准,消除学生档案、求职简历“第一学历”概念。
学历固然能一定程度上区分实力,但并不是评判一个人的唯一标准。若人生数十载,仅一考定终身,那么强调终身学习便毫无意义。让人才得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拔高用人学历,不造成人才浪费,或许是能够给烧得过火的“学历至上”社会降温的一剂良方。
河北专升本之后第一学历是本科还是专科?


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第一学历的定义:


第一学历,即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学历,也就是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最高学历,排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日制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脱产班、成人高考(函授,业余)、电大、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的在职教育。
第一、第二学历的区分原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计划经济背景下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含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上级是各省市原第一教育局,毕业时颁发的学历是由第一教育局颁发,所以称之为第一学历。


成人高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学校等其它继续教育形式则是由各省市第二教育局负责,颁发的学历称为第二学历。第一学历与第二学历是同一层次的两种类型的学历。

专升本的考试类型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简称普通专升本,选拔当年各省全日制普通高校的专科应届毕业生。

河北专升本的招生对象是应届高职(专科)毕业生,只限报考本省本科院校,不允许跨省报考(个别省份除外)。

国家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规定,普通高校统招专升本为国家统招计划普通全日制学历,毕业证盖所学习高校章,证书上显示“普通高等学校”字样,国家承认,教育部电子注册,属于第一学历。

微信图片_2025020809124.jpg

微信图片_20250208091244.jpg

第二种是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包括成人高考专升本、自考专升本、远程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

成考专升本的毕业证盖所学习高校章,证书上显示“成人教育脱产、业余或函授”字样,国家承认,教育部电子注册,属于第二学历

微信图片_2025020809125.jpg

自考专升本的毕业证盖省级自学考试委员会及主考高校印章,证书上显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字样,属于第二学历(所谓的全日制自考也属于第二学历)。

微信图片_20250208091252.jpg

远程教育专升本的毕业证盖所学习高校章,证书上显示“网络教育”字样,国家承认,教育部电子注册,属于第二学历。


微信图片_20250208091253.jpg

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并且“第一学历”“第二学历”之说,来自于计划经济时期,作为计划经济产物的“第一学历”是为了分清阶级出身(如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一定是有干部身份的人)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是身份的象征,这为“第一学历”情节的滋长提供了土壤。如今计划经济时代早已过去,用人单位也不再将此作为标准了。

微信图片_20250208091256.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对于第一学历的问题也进行了权威回复: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所说“学历”通常指的是最高或最后的学历,没有使用“第一学历”概念。如果一定要强调“第一学历”,小学、中学也是学历。

再者,你有能力从专科考到本科甚至硕士,就凭这个成功考上的经历,你已经向别人证明了你的能力,你以前是什么学历已经不再重要了!


总结:

如果一定要纠结,那么按照全日制学历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概念来说,普通专升本第一学历为本科!

此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校园招聘“三严禁”,即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

微信图片_20250208091227.jpg

比“985”“211”字眼,更为扎眼的,是对“第一学历”的限制。“第一学历含金量更高”、“金本、银硕、铜博”、“985名校硕士因本科普通被企业婉拒”……第一学历似乎成了人生污点。

而本次教育部发文,并非第一次严禁学历歧视。近年来,从公务员选调到国企就职,从升学深造到校园招聘,一条赤裸裸的“学历鄙视链”生生把人分出“三六九等”,毫不夸张地说,天下苦“学历歧视”,久矣。




不同学历,“明码标价”

在校招这场“神仙打架”的竞争中,卡学校,成为毕业生碰到的第一颗钉子,不少双非高校学生表示“连投简历的资格都没有”。即使好不容易闯过N轮面试,成功拿到offer也会发现,不同学历,明码标价,似乎已经成为校招市场上大家默许的“潜规则”。

有的大厂在校招时会采用“按校定薪”的规则,即根据应届生的毕业院校确定薪酬待遇。据网络上流出的校招薪资标准表来看,企业将应届毕业生划分为17个档次,每档薪资不同。最高档的毕业生可能获得41万年薪,是双非本科毕业生的4倍多。

微信图片_20250208091231.jpg


除了卡毕业院校层次,“第一学历”也成为了招聘中隐形的筛选标准。


前程无忧对1300位拥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职场人的一项调研显示:7成受访者曾遇到“第一学历限制”。其中,有4成受访者曾接触到企业在招聘信息中明确标注了“985/211本科优先”、“仅限统招/全日制本科”等字句;近3成受访者在应聘时虽然企业对“第一学历”没有明确标注,但仍感受到“隐形门槛”。
同时,这项调研还发现,本科985/211院校求职者成功拿到offer的人数是双非院校求职者的1.8倍,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第一学历歧视”普遍性存在。
在真实的职场中,“学历歧视”在不同类型的岗位上也有不一样的表现。     
一名大厂HR曾表示,对于技术类岗位的招聘,首先考虑的就是个人能力,但如果双方具有同样的技术水平,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确实都会成为公司评估薪水的参考。
非技术类岗位的招聘上,对“第一学历”的层次划分则更为严格。“相比于技术类,人事、运营等岗位会更在意应聘者各级学历就读院校的含金量”。这位HR观察到,公司近年来招聘的应届生绝大多数本硕均在“985”高校就读,还有部分是海外名校的毕业生。
据媒体报道,多名2024届应届毕业生在采访中表示,面对这种不平等对待,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这一情况,但他们均选择了“沉默”。原因各种各样:对方没有明示,不能确定是因为“第一学历”而导致未被录用;只想继续找工作;并非一家企业存在“第一学历”歧视,投诉了也没用。



没有“第一学历”!

此前,教育部针对网友提问“专升本(非成人高招专升本)毕业后的第一学历是专科还是本科”进行答复时强调: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使用“第一学历”这个概念,给强调“出身正统”的用人风向来了一记猛锤。
人社部于2021年印发的《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务院于2020年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均重申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用人导向。


微信图片_20250208091233.png`

今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拟提交的《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提案》,针对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遭遇的不同程度的歧视问题,建议规范就业歧视的内涵和定性,对在招聘过程中存在针对教育类型、学历层次等进行差别化对待行为的单位机构严肃问责。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潘复生也建议,着重对招生歧视、就业歧视作出更加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制定更为严格的处罚性条款;把高校招生、招聘就业等纳入新时代教育评价和人才评价改革中,健全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多元评价标准,消除学生档案、求职简历“第一学历”概念。
学历固然能一定程度上区分实力,但并不是评判一个人的唯一标准。若人生数十载,仅一考定终身,那么强调终身学习便毫无意义。让人才得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拔高用人学历,不造成人才浪费,或许是能够给烧得过火的“学历至上”社会降温的一剂良方。
河北专升本之后第一学历是本科还是专科?


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第一学历的定义:


第一学历,即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学历,也就是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最高学历,排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日制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脱产班、成人高考(函授,业余)、电大、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的在职教育。
第一、第二学历的区分原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计划经济背景下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普通高校(含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上级是各省市原第一教育局,毕业时颁发的学历是由第一教育局颁发,所以称之为第一学历。


成人高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学校等其它继续教育形式则是由各省市第二教育局负责,颁发的学历称为第二学历。第一学历与第二学历是同一层次的两种类型的学历。

专升本的考试类型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简称普通专升本,选拔当年各省全日制普通高校的专科应届毕业生。

河北专升本的招生对象是应届高职(专科)毕业生,只限报考本省本科院校,不允许跨省报考(个别省份除外)。

国家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规定,普通高校统招专升本为国家统招计划普通全日制学历,毕业证盖所学习高校章,证书上显示“普通高等学校”字样,国家承认,教育部电子注册,属于第一学历。

微信图片_2025020809124.jpg

微信图片_20250208091244.jpg

第二种是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包括成人高考专升本、自考专升本、远程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

成考专升本的毕业证盖所学习高校章,证书上显示“成人教育脱产、业余或函授”字样,国家承认,教育部电子注册,属于第二学历

微信图片_2025020809125.jpg

自考专升本的毕业证盖省级自学考试委员会及主考高校印章,证书上显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字样,属于第二学历(所谓的全日制自考也属于第二学历)。

微信图片_20250208091252.jpg

远程教育专升本的毕业证盖所学习高校章,证书上显示“网络教育”字样,国家承认,教育部电子注册,属于第二学历。


微信图片_20250208091253.jpg

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并且“第一学历”“第二学历”之说,来自于计划经济时期,作为计划经济产物的“第一学历”是为了分清阶级出身(如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一定是有干部身份的人)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是身份的象征,这为“第一学历”情节的滋长提供了土壤。如今计划经济时代早已过去,用人单位也不再将此作为标准了。

微信图片_20250208091256.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对于第一学历的问题也进行了权威回复: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所说“学历”通常指的是最高或最后的学历,没有使用“第一学历”概念。如果一定要强调“第一学历”,小学、中学也是学历。

再者,你有能力从专科考到本科甚至硕士,就凭这个成功考上的经历,你已经向别人证明了你的能力,你以前是什么学历已经不再重要了!


总结:

如果一定要纠结,那么按照全日制学历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概念来说,普通专升本第一学历为本科!

相关文章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