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考试医学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考试大纲现已公布
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考试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考试说明
第一部分:病理学
Ⅰ.课程简介
一、内容概述与要求
病理学考试是为招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专科接本科学生而实施的入学考试。广义的病理 学分为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内容。
病理学授课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是了解、熟悉或掌握病理学的绪论、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病变特点和发展规律;各论主要学习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传染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典型病例进行初步的分析。病理学考试从两个层次上对考生进行测试,较高层次的要求为“掌握”和“熟悉”,较低层次的要求是“了解”。这里的“掌握”和“熟悉”是对病理学基本病理变化概念、病变特点;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变特点提出的要求,“了解”是对疾病的病因、临床病理联系、临床防治原则提出的要求。
病理生理学课程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影像技术岗位人员进行医学影像诊断等工作过程中对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理论、 基础知识、基本病理过程及各系统常见临床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等知识的需求而设置。参加病理生理学考试的考生应理解或了解病理生理学总论、 基本病理过程和病理生理学各论 3 个学习项目。病理生理学总论分为 2 个学习子项目,包括绪论和疾病概论,主要介绍病理生理学课程和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讨论疾病的概念、发生发展的原因、基本机制和转归。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如脱水、水肿、休克等。病理生理学各论分为 4 个学习子项目,主要论述体内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常见而共同的病理过程,临床上称其为综合征。如心血管疾病时的心力衰竭、呼吸系统疾病时的呼吸衰竭、严重肝脏疾病时的肝功能衰竭和泌尿系统疾病时的肾功能衰竭等。病理生理学考试从两个层次上对考生进行测试, 较高层次的要求为“理解”和“掌握”,较低层次的要求为“了解”。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考试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分值合计为 30 分,多项选择题分值合计为 30 分,名词解释分值合计为 40
分,简答题分值合计为 50 分。
Ⅱ. 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
病理学部分
一、绪论
1.知识范围
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发展史。 2.考核要求
熟悉病理学的任务、范围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掌握病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及其在临床 中的应用。
二、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一)适应
1.知识范围
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2.考核要求
(1)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
(2)掌握适应的常见类型。
(二)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知识范围变性和坏死。
2.考核要求
(1)掌握变性、坏死、坏疽、机化的概念。
(2)掌握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
(3)熟悉玻璃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的类型和病变特点。
(4)掌握坏死的类型、病理变化及坏死的结局。
(三)损伤的修复1.知识范围
再生、纤维性修复、创伤愈合、骨折愈合、再生修复的分子机制、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2.考核要求
(1)熟悉各种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
(2)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结构和功能。
(3)熟悉创伤愈合类型及不同类型之间的区别。
(4)了解骨折愈合的过程及影响愈合的因素。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充血和出血
1.知识范围充血、淤血。
2.考核要求
(1)掌握充血、淤血、槟榔肝和心力衰竭细胞的概念;掌握淤血的后果。
(2)熟悉慢性肺淤血、慢性肝淤血的病变特点。
(3)了解淤血的原因。
(二)血栓形成
1.知识范围
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形成过程和类型及血栓的结局。
2.考核要求
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血栓的类型和结局。
(三)栓塞
1.知识范围
栓塞的概念、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2.考核要求
(1)掌握栓塞的概念。
(2)熟悉栓子的运行途径。
(3)了解栓塞的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四)梗死
1.知识范围
梗死的概念、形成原因和条件、梗死的病变和类型、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2.考核要求
(1)熟悉梗死的概念、形成原因和条件。
(2)掌握梗死的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四、炎症
(一)炎症概述1.知识范围
炎症的概念、炎症的原因和炎症基本病理变化。
2.考核要求
(1)了解炎症的概念和原因。
(2)掌握变质、渗出、增生的概念。
(3)掌握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二)急性炎症1.知识范围
急性炎症时血管改变、液体渗出、白细胞渗出和急性炎症的形态学类型。
2.考核要求
(1)掌握假膜性炎、脓肿、蜂窝织炎的概念。
(2)掌握急性炎症的病理分类和各类型的病变特征。
(3)熟悉各种炎细胞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三)慢性炎症
1.知识范围
慢性炎症的病因、机制和类型。
2.考核要求
(1)掌握炎性肉芽肿的概念。
(2)熟悉肉芽肿性炎的类型和各类型的病变特征。
(四)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及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1.知识范围
炎症的局部表现、全身反应、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2.考核要求
(1)熟悉炎症的局部表现、全身反应。
(2)熟悉炎症的结局。
五、肿瘤
(一)肿瘤总论
1.知识范围
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肿瘤的命名与分类、常见肿瘤举例。
2.考核要求
(1)掌握肿瘤、异型性、转移、癌、肉瘤、癌前病变、原位癌、印戒细胞癌的概念。
(2)掌握肿瘤的异型性、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
(3)掌握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癌与肉瘤的区分。
(4)掌握肿瘤的命名原则。
(5)熟悉常见的肿瘤(乳头状瘤、腺瘤、鳞癌、腺癌)和癌前病变。
(6)了解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肿瘤的分类。
六、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动脉粥样硬化
1.知识范围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2.考核要求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
(2)掌握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类型、病变和并发症。
(3)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4)熟悉重要器官动脉粥样硬化。
(二)高血压病
1.知识范围
高血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高血压病类型和病理变化。
2.考核要求
(1)掌握缓进性高血压病的分期及各期病理变化。
(2)掌握高血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了解急进性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特点。
(三)风湿病
1.知识范围
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变;风湿病的各器官病变。
2.考核要求
(1)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风湿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
(2)熟悉风湿性关节、皮肤、脑的病变。
(3)了解风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四)感染性心内膜炎
1.知识范围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2.考核要求
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
七、呼吸系统疾病
(一)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知识范围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考核要求
(1)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病理联系和并发症。
(2)熟悉肺气肿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3)了解支气管扩张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4)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念和病理诊断标准。
(二)肺炎
1.知识范围
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
2.考核要求
(1)掌握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并发症和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及其与大叶性肺炎的区别。
(3)了解间质性肺炎的病理变化。
八、消化系统疾病
(一)慢性胃炎
1.知识范围
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2.考核要求
熟悉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
(二)消化性溃疡
1.知识范围
溃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并发症。
2.考核要求
(1)掌握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变化及结局和并发症。
(2)掌握良恶性溃疡的区别。
(3)了解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病毒性肝炎
1.知识范围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分型。
2.考核要求
(1)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2)熟悉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
(3)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四)肝硬化
1.知识范围
门脉性肝硬化和坏死后性肝硬化。
2.考核要求
(1)掌握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坏死后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
(3)了解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九、泌尿系统疾病
(一)肾小球肾炎1.知识范围
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常见病理类型。
2.考核要求
(1)了解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掌握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和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二)肾盂肾炎
1.知识范围
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
2.考核要求
(1)熟悉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因、感染途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了解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
十、内分泌系统疾病
1.知识范围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2.考核要求
(1)了解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病 理变化。
(2)了解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变化。
十一、传染病
(一)结核病
1.知识范围
结核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变、转化规律、肺结核、肺外结核。
2.考核要求
(1)了解结核病的病变和发病机制。
(2)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和转化规律;掌握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变化及结局; 掌握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及各型的病变特点。
病理生理学部分
二、疾病概论
(一)健康与疾病
1.知识范围
健康、疾病、亚健康的概念。
2.考核要求
(1)掌握健康的概念。
(2)理解疾病的概念。
(3)了解亚健康的概念,了解亚健康的分类及特点。
(二)病因学
1.知识范围
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生的条件。
2.考核要求
(1)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生物因素,理化因素,营养因素,遗传因素,先天因素,免疫因素,心理、社会因素。
(2)了解疾病发生的条件和诱因。
(三)发病学
1.知识范围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2.考核要求
(1)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和整体。
(2)了解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包括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细胞机制、分子机制。
(四)疾病转归
1.知识范围
疾病的转归主要有康复和死亡两种形式。
2.考核要求
(1)了解康复的概念,包括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
(2)了解死亡的概念。
(3)掌握脑死亡的概念及判定标准。
三、脱水
(一)高渗性脱水
1.知识范围
高渗性脱水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原则。
2.考核要求
(1)掌握高渗性脱水的概念。
(2)理解高渗性脱水的原因和机制,包括单纯失水、低渗液的丢失、饮水不足。
(3)掌握高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包括口渴、细胞脱水、尿的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脱水热。
(二)低渗性脱水
1.知识范围
低渗性脱水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原则。
2.考核要求
(1)掌握低渗性脱水的概念。
(2)理解低渗性脱水的原因和机制,包括大量消化液丢失而只补充水、经皮肤失水只补充水、肾性失钠。
(3)掌握低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包括无口渴感、低血容量性休克、尿变化、脱水征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二)等渗性脱水
1.知识范围
等渗性脱水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原则。
2.考核要求
(1)掌握等渗性脱水的概念。
(2)理解等渗性脱水的原因和机制,包括大面积烧伤、小肠液丢失、大量抽放胸水腹
水。
(3)掌握等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
四、水肿
(一)水肿的发病机制
1.知识范围
水肿的概念,水肿的发病机制,水肿的特点。
2.考核要求
(1)掌握水肿的概念。
(2)掌握水肿的发病机制: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组织液生成多于回流,包括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和淋巴回流受阻;体内 外液体交换失衡--钠、水潴留。
(二)水肿的特点
1.知识范围
水肿液的性状,水肿的皮肤特点,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
2.考核要求
(1)理解水肿液的性状,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
(2)理解水肿的皮肤特点,分为凹陷性水肿和隐性水肿。
(3)了解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
五、休克
(一)病因和分类
1.知识范围
休克的概念、休克的发展阶段、休克的病因、休克的分类。
2.考核要求
(1)掌握休克的概念。
(2)了解休克的发展阶段。
(3)了解休克的病因。
(4)理解并掌握休克的分类。
(二)发生机制
1.知识范围
休克的分期、对休克的认识、休克各期的微循环改变的特点、神经体液—机制及其意义、 休克各期的临床表现及机制。
2.考核要求
(1)掌握休克的分期。
(2)掌握休克各期的微循环改变的特点。
(3)掌握休克各期的微循环改变的特点的神经体液机制及其意义。
(4)理解休克各期的微循环改变的意义。
(5)了解休克各期的临床表现及其机制。
(三)休克时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
1.知识范围
休克时细胞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细胞分子机制)、休克时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2.考核要求
(1)掌握休克时细胞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细胞分子机制)。
(2)了解休克时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
(3)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概念。
六、心功能不全
(一)病因、诱因与分类
1.知识范围
心功能不全的概念、心功能不全的病因、诱因和分类。
2.考核要求
(1)掌握心功能不全的概念。
(2)理解心功能不全的病因。
(3)了解心功能不全的诱因。
(4)理解心功能不全的分类。
(二)机体的代偿反应
1.知识范围
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激活、心脏本身的代偿反应和心脏以外的代偿反应。
2.考核要求
(1)掌握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激活,包括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和肾素-血管紧张 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2)掌握心脏本身的代偿反应,包括心率加快、心肌收缩性增强和心室重塑。
(3)理解心脏以外的代偿反应,包括血容量增加、血流重新分配、红细胞增多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增强。
(三)发病机制
1.知识范围
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和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不协调。
2.考核要求
(1)掌握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包括心肌收缩相关蛋白改变、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和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2)理解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包括钙离子复位延缓、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 心室舒张势能减少和心室顺应性降低。
(3)了解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不协调。
(四)临床表现
1.知识范围
低排出量综合征、肺循环淤血和体循环淤血。
2.考核要求
(1)理解低排出量综合征,包括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和心输出量不足。
(2)掌握肺循环淤血,包括呼吸困难的机制和呼吸困难的表现形式。
(3)掌握体循环淤血。
七、呼吸衰竭
(一)病因、诱因与分类
1.知识范围
呼吸衰竭的概念、呼吸衰竭的诱因、呼吸衰竭的分类。
2.考核要求
(1)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
(2)了解呼吸衰竭的诱因。
(3)掌握呼吸衰竭的分类。
(二)发病机制
1.知识范围
限制性通气障碍机制及血气变化、阻塞性通气障碍机制及血气变化、弥散障碍及肺泡通 气/血流比例失调的类型及血气改变、解剖分流增加的血气变化、ARDS 的概念。
2.考核要求
(1)理解限制性通气障碍机制。
(2)掌握阻塞性通气障碍的分类。
(4)理解不同类型的阻塞性通气障碍引起呼吸困难的类型。
(5)掌握通气障碍的血气变化。
(6)掌握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类型。
(7)理解弥散障碍时的血气改变。
(8)理解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血气变化。
(9)理解解剖分流与真性分流的关系。
(10)理解解剖分流增加时的血气变化。
(11)掌握 ARDS 的概念。
(三)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知识范围
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呼吸系统功能变化、循环系统功能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功 能紊乱、肾功能变化、消化系统变化。
2.考核要求
(1)理解呼吸衰竭时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
(2)掌握呼吸衰竭时呼吸系统功能变化。
(3)理解呼吸衰竭对心血管中枢的影响。
(4)理解呼吸衰竭导致肺动脉高压的机制。
(5)理解呼吸衰竭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6)掌握肺性脑病的概念。
(7)理解肺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八、肝性脑病
(一)病因和分型
1.知识范围
临床上按照肝脏病变、神经病学的症状和体征及病程将肝性脑病分为 A、B、C 三型。
2.考核要求
了解 A 型肝性脑病、B 型肝性脑病和 C 型肝性脑病的病因和特点。
(二)发病机制
1.知识范围
氨中毒、假性神经递质增多、血浆氨基酸失衡、γ-氨基丁酸的抑制作用、其他神经毒质的毒性作用。
2.考核要求
(1)掌握血氨升高的原因,包括氨清除不足、氨产生增多;掌握氨对脑的毒性作用, 包括氨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干扰神经细胞膜的离子转运。
(2)掌握假性神经递质的概念,理解假性神经递质学说建立的主要依据。
(三)诱因
1.知识范围
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2.考核要求
(1)理解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包括氮负荷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脑敏感性增高。
九、急性肾衰竭
(一)原因和种类
1.知识范围
急性肾衰竭的概念、急性肾衰竭的原因和种类。
2.考核要求
(1)掌握急性肾衰竭的概念。
(2)理解急性肾衰竭的原因和种类。
(二)发病机制
1.知识范围
肾血流减少、肾小球病变、肾小管阻塞和肾小管原尿反流。
2.考核要求
(1)掌握肾血流减少。
(2)掌握肾小球病变。
(3)掌握肾小管阻塞。
(4)掌握肾小管原尿反流。
(三)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
1.知识范围
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和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2.考核要求
(1)掌握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包括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2)理解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第二部分:人体解剖学
Ⅰ.课程简介
一、内容概述与要求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基本功能的形态科学,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 一方面牢固而熟练的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培养自学、观察、综合判断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大纲以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本要求,培养学生以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观察、研究和阐述人体的形态结构。
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按要求程度的不同,分为“掌握内容”、“熟悉内容”和“了解内 容”三级。掌握、熟悉的内容,学生必须通过反复学习与思考达到牢固掌握、熟练描述、准 确指认和联系实际应用的程度。了解内容则要求学生达到一般的认识和了解。大纲中未要求 的内容属参考内容。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考试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分值合计为 30 分,多项选择题分值合计 30 分,名词解释题目分值合计为
40 分,简答题分值合计为 50 分。
Ⅱ. 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
绪论
1.知识范围
(1)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
(2)轴、面和方位等解剖学术语。
2.考核要求
(1)熟悉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2)掌握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与人体的轴与面。
一、运动系统
(一) 骨学
1.知识范围
(1)概述: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及功能。
(2)躯干骨:椎骨、肋、胸骨。
(3)颅骨:脑颅骨、面颅骨。
(4)上肢骨:上肢带骨、自由上肢骨。
(5)下肢骨:下肢带骨、自由下肢骨。
2.考核要求
(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及功能。
(2)掌握躯干骨的组成及其功能。
(3)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辨认各部椎骨及特殊椎骨。
(4)掌握胸骨、肋骨的形态及主要结构。
(5)掌握颅的组成。
(6)掌握脑颅诸骨和面颅诸骨的位置。
(7)熟悉颅底内面观的形态、结构及主要孔、裂。
(8)了解眶、骨性 鼻腔的构成,熟悉鼻腔外侧壁的结构。
(9)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
(10)掌握上肢骨的组成。
(11)掌握上肢带骨及自由上肢骨各骨的形态及主要结构。
(12)掌握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各骨的形态及主要结构。
(二)骨连接
1.知识范围
(1)概述:骨连结的形态分类、功能意义及结构。
(2)躯干骨连结:椎骨连结、肋的连结、脊柱、胸廓。
(3)颅骨连结。
(4)四肢骨连结:上肢骨连结、下肢骨连结。
2.考核要求
(1)熟悉骨连结的形态分类及功能意义。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和运动形式。
(2)掌握胸廓的组成;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及胸骨角的定义和临床意义。
(3)掌握椎骨间的连结和椎间盘的结构。
(4)熟悉脊柱的位置、组成和分部。
(5)了解脊柱的正常弯曲、各面观及其运动。
(6)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7)掌握肩、肘关节,熟悉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8)熟悉腕骨的排列位置和名称。
(9)掌握骨盆的组成、分部及女性骨盆的特点及意义。
(10)掌握髋关节、膝关节,熟悉踝关节,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三)肌学
1.知识范围
(1)概述:骨骼肌的构造、形态、起止点及辅助装置。
(2)头肌:面肌、咀嚼肌。
(3)躯干肌:颈肌、背肌、胸肌、膈、腹肌。
(4)上肢肌:肩肌、臂肌、前臂肌。
(5)下肢肌:髋肌、大腿肌、小腿肌。
2.考核要求
(1)掌握肌的辅助装置。
(2)了解肌的形态、结构、起止和作用及肌的配布规律。
(3)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4)了解颈肌的分群、分层、名称。
(5)掌握咀嚼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6)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和斜角肌间隙。
(7)掌握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肌的位置和作用。
(8)掌握膈的形态,包括裂孔的位置和通过物及膈的作用。
(9)掌握腹肌的分群、形态、层次、纤维方向和作用。
(10)掌握腹直肌鞘的组成和特点。
(11)掌握腹股沟管的结构、位置和临床意义。
(12)掌握三角肌的位置和作用。
(13)熟悉臂肌的分群、名称和作用。
(14)熟悉前臂肌的分群、层次,了解名称及作用。
(15)掌握臀大肌,熟悉髂腰肌的位置和作用。
(16)熟悉大腿肌的分群、名称、排列概况和作用。
(17)了解小腿各肌群的组成和作用。
二、消化系统
1.知识范围
(1)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考核要求
(1)口腔。
了解口腔的境界及分部。了解腭的形态结构。
掌握咽峡的构成。
掌握乳牙和恒牙的牙式,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
掌握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掌握颏舌肌的起止和作用。 掌握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和导管的开口部位。
(2)咽。
掌握咽的位置、分部以及各部的形态结构和通路。 掌握各扁桃体的位置和功能,了解咽壁的构造。
(3)食管。
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及狭窄部位(包括距中切牙的距离)。 了解食管的构造特点。
(4)胃。
掌握胃的形态、位置和分部。了解胃壁的构造。
(5)小肠。
掌握十二指肠的位置、分部及其形态特征。掌握空肠、回肠的位置及其形态区别。
了解肠壁的构造特点。
(6)大肠。
掌握大肠的分部及形态结构特点。
掌握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形态结构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掌握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掌握直肠、肛管的形态、位置和构造。
(7)肝。
掌握肝的形态(分叶、肝门)、位置(成人、小儿)。 了解体表投影。
(8)胆囊和肝外胆道系统。
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功能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的汇合和开口部位及胆汁的排出途径。
(9)胰。
掌握胰的形态与位置。了解胰的功能。
三、呼吸系统
1.知识范围
呼吸系统组成、功能及呼吸道的结构特点。肺的形态、位置及分叶。
2.考核要求
(1)鼻。
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
掌握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
(2)咽(见消化系统)。
(3)喉。
掌握喉的位置,主要体表标志。掌握喉的软骨、连结。
掌握喉腔的形态结构及分部。
(4)气管。
掌握气管的位置、结构特点及气管杈结构。
(5)支气管。
掌握左、右主支气管形态差别及其临床意义。
(6)肺。
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了解肺内支气管和肺段的概念。
(7)胸膜。
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
掌握胸膜壁层的分部及胸膜隐窝(特别是肋膈隐窝)的位置。 熟悉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8)纵隔。
熟悉纵隔的概念,纵隔的划分。
了解其各部的主要器官。
四、泌尿系统
1.知识范围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
2.考核要求
(1)肾。
掌握肾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熟悉肾的被膜和肾的固定装置。
了解肾段的概念和肾的体表投影。
(2)输尿管。
掌握输尿管的形态、分部,各部的位置和在盆部(特别是女性)的主要毗邻。 掌握输尿管狭窄的位置及意义。
(3)膀胱。
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
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和粘膜特点。
(4)尿道。
熟悉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口部位。(男性尿道见男性生殖系统)。
五、生殖系统
1.知识范围
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考核要求
男性生殖器:掌握男殖生殖器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了解其功能。
(1)内生殖器。
掌握睾丸及附睾的形态与位置。了解睾丸和附睾的结构。
掌握输精管的形态特征、分部和行径。掌握精索的组成及位置。
熟悉射精管的合成、行径与开口。熟悉精囊腺的形态和位置。
掌握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
了解前列腺的分叶。
熟悉尿道球腺的位置和腺管的开口。
(2)外生殖器。
了解阴囊的形态、构造。掌握阴茎分部及构成。
熟悉海绵体的构造,阴茎皮肤的特点。
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形态、结构特点,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 女性生殖器:掌握女性生殖器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了解其功能。
(1)内生殖器。
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
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掌握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 熟悉子宫壁的构造。
掌握阴道的形态、位置以及阴道穹的组成与毗邻。
(2)外生殖器。
了解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掌握阴道前庭内阴道口和尿道外口的位置。
【附】乳房:
掌握女性乳房的形态和构造特点。了解其位置。
(3)会阴。
了解会阴的界限和分区。熟悉狭义会阴的概念。 腹膜:
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
熟悉腹膜被覆脏器的不同情况(腹膜与器官的关系)。
掌握大网膜的位置,掌握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网膜囊和网膜孔的位置。 熟悉各系膜的名称、位置和附着。
熟悉韧带的构成,熟悉十二指肠悬韧带及肝、胃的韧带名称和位置。 掌握直肠膀胱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及意义。
六、内分泌系统
1.知识范围
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
2.考核要求
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松果体的形态、位置。
七、脉管系统
1.知识范围
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的的组成及特点。
2.考核要求心血管系统:
(1)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
(2)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3)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的概念。
(4)了解血管吻合、侧支循环的概念。
(5)掌握头、颈、四肢的动脉博动点及常用止血点(颞浅、面、颈总、锁骨下、肱、桡、股和足背动脉)。
(一)心。
(1)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心的各腔形态结构及开口、房间隔与室间隔的形态结构。
(2)熟悉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的常见部位。
(3)熟悉心壁的构造(心外膜、心肌层、心内膜、结缔组织支架)。
(4)掌握心传导系统的组成(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左、右束支)、位置和功能。
(5)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重要分支(前室间支、旋支、后室间支、窦房结支和房室结支)及三大主干(前室间支、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分布区域。
(6)熟悉心大、中、小静脉的行径和注入部位。
(7)掌握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部位。
(8)了解心的体表投影。掌握心包的分层及心包腔的构成。
(二)动脉。
(1)了解动脉的分布规律和器官内血管的配布规律。
(2)掌握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的行径。
(3)掌握动脉韧带的位置及其来源。
体循环的动脉: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及其分部。
1.升主动脉:掌握升主动脉的起止、位置和分支(左、右冠状动脉–––详见心脏)。
2.主动脉弓:掌握主动脉弓的形态,位置、感受器和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1)颈总动脉。
掌握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行径。
掌握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形态、位置及功能概况。 掌握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的分布。
熟悉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径。
(2)锁骨下动脉及上肢的动脉。
掌握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主要分支、起止、行径和分布。 熟悉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及位置。
(3)胸主动脉。
掌握胸主动脉的起止和行径。
掌握肋间后动脉的行径和分布规律。
(4)腹主动脉。
掌握腹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和主要分支。了解膈下动脉、腰动脉的分布。
掌握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以及它们主要分支的行径和分布。 了解肠动脉的配布特点。
掌握肾动脉、肾上腺的动脉、睾丸动脉(卵巢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5)髂总动脉。
掌握髂总动脉的起止和行径。
掌握子宫动脉的行径和分布,并了解它与输尿管的关系。 了解髂内动脉分支的分布情况。
(6)髂外动脉和下肢的动脉。
掌握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布。 熟悉股深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熟悉腹壁下动脉、腓动脉、足底内、外侧动脉的行径,足底弓的组成。
(三)静脉
(1)掌握静脉系的组成及静脉的结构特点。
(2)了解几种特殊静脉(硬脑膜窦、板障静脉和导静脉等)的特点。
1.肺循环的静脉:了解左、右肺静脉的行径。
2.体循环的静脉。
(1)上腔静脉系。
掌握上腔静脉的组成、起止、行径。掌握头臂静脉的组成和行径。
掌握颈内静脉的起止、行径和主要属支。了解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掌握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的起止、行径以及颈外静脉的行径。 了解上肢其它深静脉。
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行径、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 掌握奇静脉的起止、行径。
了解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起止和行径。了解椎静脉丛的位置、交通和结构特点。
(2)下腔静脉系。
掌握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的起止与行径。 掌握肾静脉和睾丸(或卵巢)静脉的行径及其特点。
掌握大隐静脉的起始、行径,注入部位及其属支。
掌握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和注入部位。了解下肢浅、深静脉的交通支。 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行径和属支,掌握其主要收集范围。
掌握肝门静脉系的结构特点和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吻合及其侧支循环。
(四)淋巴系统
(1)掌握淋巴系的组成和功能。
(2)了解淋巴的产生、回流及其与心血管系的关系。
1.淋巴管道与淋巴结。
掌握四级淋巴管道的构成及特点。
掌握胸导管的起始、行径、注入及其收集的范围;右淋巴导管组成、注入和收集范围。 熟悉全身的主要淋巴干。
了解淋巴结的形态及结构特点。
2.人体各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掌握局部淋巴结的概念。
(1)头颈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掌握下颌下、颏下、颈外侧浅、深淋巴结群的部位,各群淋巴结的收集范围与输出淋巴 管去向。
掌握颈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
(2)上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掌握腋淋巴结分群,各群的分布和收集范围。 掌握锁骨下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
(3)胸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了解胸壁和胸腔内的各主要淋巴结群的位置。 掌握肺门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
掌握支气管纵隔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
(4)腹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掌握腰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肠系膜上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的分布和收集范围。 掌握腰淋巴干和肠淋巴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
(5)盆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了解髂外淋巴结的分布与收集范围。
熟悉髂内淋巴结、骶淋巴结的分布与收集范围。
(6)下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掌握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的分布及收集范围。
【附】了解乳房、子宫、肺、食管、胃、肝、直肠、肛管等器官的淋巴回流。
3.脾和胸腺。
掌握脾的形态、位置。了解脾的功能。
了解胸腺的形态和位置。
八、感觉器
1.知识范围
感觉器的概念、视器、前庭蜗器。2.考核要求
(1)感觉器官概述。
熟悉感觉器官的组成、种类和主要功能。掌握感受器的分类、位置及其主要功能。
(2)视器。
了解视器(眼)的组成和主要功能。熟悉眼球的外形和结构特点。
掌握眼球壁的分层、各层的分部、结构和功能。 掌握眼球内容物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掌握眼房、房水、房水循环途径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眼辅助装置的组成和各自主要功能。
熟悉眼脸的形态和构造及临床意义。掌握结膜的形态、结构和分部。
熟悉泪腺和泪道的位置、形态、构造和泪液排泄途径。 熟悉眼球外肌的名称、位置、作用及临床意义。
(3)前庭蜗器。
了解耳的组成和各部的主要功能。 了解外耳的组成及耳廓的结构特点。
掌握外耳道的形态特点、分部、位置和幼儿外耳道的特点。 掌握鼓膜的形态,分部、位置、功能和临床意义。
熟悉中耳的组成。
掌握鼓室的形态、位置和交通。
了解听小骨的名称、连结、位置和作用。了解鼓膜张肌和镫骨肌的作用。
熟悉咽鼓管的形态特征、开口位置、作用和幼儿咽鼓管的特点。 熟悉乳突小房和乳突窦的位置。
了解内耳的位置和分部。
掌握骨迷路和膜迷路的分部和形态特点。
掌握膜迷路内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 了解声波的传导途径。
九、神经系统
1.知识范围
神经系统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传导通路。
2.考核要求
(一)总论
掌握神经系统的分部及各部的组成,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熟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的概念及反射弧的组成。 了解神经系统在体内的功能及地位,神经系统的发生。
掌握灰质、白质、皮质、髓质、神经纤维、神经、神经核、纤维束、神经节和网状结构 等神经系统常用术语概念。
(二)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
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特点,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掌握脊髓灰、白质的位置及分部。掌握灰质前、后、侧角的主要核团的位置、功能及性 质,了解脊髓灰质细胞 Rexed 板层构筑。
掌握脊髓主要的上、下行纤维束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熟悉脊髓的功能。
2.脑干。
掌握脑的位置、分部。
掌握脑干的位置和组成,掌握脑干各部的主要外部结构及其与脑神经的联系。 熟悉脑干的内部结构概况(神经核、纤维束和网状结构的配布规律)。
了解各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与脑神经的联系和功能。
熟悉重要的非脑神经核团(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榄核、脑桥核、红核和黑质)的位置。 熟悉各主要上行纤维束(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和外侧丘系)、下行纤维束(锥
体束)的起止、行程、在脑内各部的位置和功能。 了解脑干网状结构的概念。
了解脑干的功能。
3.小脑。
掌握小脑的位置、外形、三对小脑脚及分叶。
了解小脑皮质的分层、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联系的概况。 熟悉小脑核及其主要联系。
了解小脑的功能。
4.间脑。
掌握间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 掌握第三脑室的位置和沟通关系。
熟悉背侧丘脑的位置、形态和主要核团的名称及腹后核的功能。 掌握内、外膝状体的位置和功能。
掌握下丘脑的位置和组成。熟悉下丘脑主要核团的名称及功能,了解主要纤维联系和功能。
了解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结构和功能联系。
5.端脑。
掌握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分叶和各叶的主要沟回。了解边缘叶、边缘系统、嗅脑和海 马结构的组成、位置和功能。
了解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概况,皮质结构概况及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的概念。 掌握大脑皮质主要功能区的位置及功能。
掌握基底核及新、旧纹状体的概念和各核的位置及纹状体的功能。 了解髓质的位置、纤维的组成概况。
熟悉胼胝体纤维的组成概况。
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各主要纤维束的位置及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掌握侧脑室的形态和分部。
6.脑和脊髓的被摸、血管及脑脊液和血脑屏障。
掌握硬脊膜的附着、硬膜外隙的连通及其与硬膜外麻醉的关系。
掌握蛛网膜下隙的位置、内容,终池的位置及内容。了解齿状韧带。 掌握硬脑膜的组成特点、形成结构。
熟悉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连通。熟悉海绵窦的位置、内容物及交通。
掌握脑室系统的组成、位置和连通概况以及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掌握脑的动脉,颈内动脉系和椎动脉系的概念。熟悉颈内动脉的行程及主要分支的分布 范围,椎-基底动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分布概况。
掌握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及功能。
了解大脑静脉的回流概况。了解脊髓动脉的来源、分布特点以及脊髓静脉的回流概况。 了解血脑屏障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三)周围神经系统
1.脊神经。
(1)掌握脊神经的数目、分部、纤维成份和分支概况。
(2)掌握颈丛的组成和位置。
熟悉皮支的浅出部位及分布概况。掌握膈神经的走形和分布。
(3)掌握臂丛的组成和位置。
熟悉胸长神经、胸背神经的位置和分布。
掌握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的走形和主要分布。
了解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损伤后运动及感觉障碍的主要表现。
(4)掌握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的分布概况及其皮支的节段性分布。
(5)掌握腰丛的组成和位置。
掌握股神经、闭孔神经的走形和主要分布情况。
了解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的分布概况。
(6)掌握骶丛的组成和位置。
掌握坐骨神经的走形和主要分支,了解其常见变异。 掌握胫神经的走形、皮支分布区及所支配的肌群。
掌握腓总神经的走形、位置;腓浅、腓深神经的皮支分布区及所支配的肌群。 了解胫神经、腓总神经损伤后运动及感觉障碍的主要表现。 2.脑神经。
(1)掌握脑神经的名称、顺序、连接脑和进出颅的部位、性质和分布概况。
(2)掌握嗅神经的性质和功能。了解嗅神经的起始、行程。
(3)掌握视神经的性质和功能。熟悉视神经的行程。
(4)掌握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的纤维成份、行程、支配眼球外肌的情况及副交感纤维的分布与功能。
熟悉睫状神经节的位置、性质。
了解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5)了解三叉神经的纤维成份,三叉神经节的位置。
熟悉三大主干在头面部的感觉分布范围。了解各干的主要分支的行程和分布。
了解三叉神经损伤或受刺激后的主要表现。
(6)掌握面神经的纤维成份、行程、主要分支(鼓索、表情肌支)的分布概况。 了解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的位置和性质。
了解不同部位损伤后的表现。
(7)熟悉前庭蜗神经的性质、组成、各部的行程和功能。
(8)熟悉舌咽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支(舌支、咽支、颈动脉窦支)的分布概况。 熟悉耳神经节的位置和性质。
(9)熟悉迷走神经的纤维成份、主干行程及各纤维成份的分布概况。 熟悉喉上神经的位置和分布,喉返神经的行程、分布范围。
熟悉迷走神经前、后干在腹部的分支、分布。
(10)掌握副神经主干的行径及分布概况。了解副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11)掌握舌下神经的分布概况。熟悉其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3.内脏神经。
(1)掌握内脏运动神经的特点。
(2)掌握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掌握交感干的位置、组成。
掌握主要椎前节的名称、位置。
熟悉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的去向。熟悉灰交通支与白交通支的概念。
掌握交感神经节前、后纤维分布规律。熟悉内脏大神经和内脏小神经的组成。
(3)掌握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掌握副交感神经节的分布规律。
熟悉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和耳神经节的位置、性质。
掌握动眼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交换神经元部位,节后纤维的分布、功能。 熟悉迷走神经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与分布概况。
熟悉盆内脏神经的分布概况。
(4)掌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区别。
(5)了解内脏感觉神经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6)了解牵涉痛的概念。
(四)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1)掌握躯干、四肢深感觉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及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丘系交叉水平以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
(2)了解非意识性本体感觉束向小脑的投射。
(3)掌握躯干、四肢浅感觉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及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以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
(4)熟悉头面部痛、温觉传导通路(要求内容同躯干四肢)。
(5)掌握视觉传导路的组成、纤维部分交叉(视交叉)的情况及在内囊的位置和皮质投射区。
(6)掌握瞳孔对光反射径路。
熟悉视觉传导路不同部位损伤后的视野变化。
熟悉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的结构基础及反射径路在不同部位损伤后的表现。
(7)熟悉听觉的传导通路。
(8)了解平衡觉和嗅觉的传导通路。
(9)掌握锥体系的组成、行径、交叉及对各运动核的支配情况。
(10)掌握骨骼肌随意运动上、下两级神经元管理的基本情况。
(11)熟悉核上瘫与核下瘫不同表现的形态学基础,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不同表
现。
(12)熟悉锥体外系的概念,了解锥体外系的组成、纤维联系概况和功能。
本文地址: https://www.51jieben.com/syllabus/2466.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河北专接本网所有,欢迎分享本文给你的同学,转载请保留出处!
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考试医学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考试大纲现已公布
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考试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考试说明
第一部分:病理学
Ⅰ.课程简介
一、内容概述与要求
病理学考试是为招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专科接本科学生而实施的入学考试。广义的病理 学分为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内容。
病理学授课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是了解、熟悉或掌握病理学的绪论、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病变特点和发展规律;各论主要学习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传染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典型病例进行初步的分析。病理学考试从两个层次上对考生进行测试,较高层次的要求为“掌握”和“熟悉”,较低层次的要求是“了解”。这里的“掌握”和“熟悉”是对病理学基本病理变化概念、病变特点;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变特点提出的要求,“了解”是对疾病的病因、临床病理联系、临床防治原则提出的要求。
病理生理学课程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影像技术岗位人员进行医学影像诊断等工作过程中对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理论、 基础知识、基本病理过程及各系统常见临床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等知识的需求而设置。参加病理生理学考试的考生应理解或了解病理生理学总论、 基本病理过程和病理生理学各论 3 个学习项目。病理生理学总论分为 2 个学习子项目,包括绪论和疾病概论,主要介绍病理生理学课程和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讨论疾病的概念、发生发展的原因、基本机制和转归。基本病理过程主要讨论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如脱水、水肿、休克等。病理生理学各论分为 4 个学习子项目,主要论述体内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常见而共同的病理过程,临床上称其为综合征。如心血管疾病时的心力衰竭、呼吸系统疾病时的呼吸衰竭、严重肝脏疾病时的肝功能衰竭和泌尿系统疾病时的肾功能衰竭等。病理生理学考试从两个层次上对考生进行测试, 较高层次的要求为“理解”和“掌握”,较低层次的要求为“了解”。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考试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分值合计为 30 分,多项选择题分值合计为 30 分,名词解释分值合计为 40
分,简答题分值合计为 50 分。
Ⅱ. 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
病理学部分
一、绪论
1.知识范围
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发展史。 2.考核要求
熟悉病理学的任务、范围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掌握病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及其在临床 中的应用。
二、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一)适应
1.知识范围
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2.考核要求
(1)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
(2)掌握适应的常见类型。
(二)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知识范围变性和坏死。
2.考核要求
(1)掌握变性、坏死、坏疽、机化的概念。
(2)掌握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
(3)熟悉玻璃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性钙化的类型和病变特点。
(4)掌握坏死的类型、病理变化及坏死的结局。
(三)损伤的修复1.知识范围
再生、纤维性修复、创伤愈合、骨折愈合、再生修复的分子机制、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2.考核要求
(1)熟悉各种细胞组织的再生能力。
(2)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结构和功能。
(3)熟悉创伤愈合类型及不同类型之间的区别。
(4)了解骨折愈合的过程及影响愈合的因素。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充血和出血
1.知识范围充血、淤血。
2.考核要求
(1)掌握充血、淤血、槟榔肝和心力衰竭细胞的概念;掌握淤血的后果。
(2)熟悉慢性肺淤血、慢性肝淤血的病变特点。
(3)了解淤血的原因。
(二)血栓形成
1.知识范围
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形成过程和类型及血栓的结局。
2.考核要求
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条件、血栓的类型和结局。
(三)栓塞
1.知识范围
栓塞的概念、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2.考核要求
(1)掌握栓塞的概念。
(2)熟悉栓子的运行途径。
(3)了解栓塞的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四)梗死
1.知识范围
梗死的概念、形成原因和条件、梗死的病变和类型、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2.考核要求
(1)熟悉梗死的概念、形成原因和条件。
(2)掌握梗死的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四、炎症
(一)炎症概述1.知识范围
炎症的概念、炎症的原因和炎症基本病理变化。
2.考核要求
(1)了解炎症的概念和原因。
(2)掌握变质、渗出、增生的概念。
(3)掌握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二)急性炎症1.知识范围
急性炎症时血管改变、液体渗出、白细胞渗出和急性炎症的形态学类型。
2.考核要求
(1)掌握假膜性炎、脓肿、蜂窝织炎的概念。
(2)掌握急性炎症的病理分类和各类型的病变特征。
(3)熟悉各种炎细胞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三)慢性炎症
1.知识范围
慢性炎症的病因、机制和类型。
2.考核要求
(1)掌握炎性肉芽肿的概念。
(2)熟悉肉芽肿性炎的类型和各类型的病变特征。
(四)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及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1.知识范围
炎症的局部表现、全身反应、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2.考核要求
(1)熟悉炎症的局部表现、全身反应。
(2)熟悉炎症的结局。
五、肿瘤
(一)肿瘤总论
1.知识范围
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肿瘤的命名与分类、常见肿瘤举例。
2.考核要求
(1)掌握肿瘤、异型性、转移、癌、肉瘤、癌前病变、原位癌、印戒细胞癌的概念。
(2)掌握肿瘤的异型性、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
(3)掌握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癌与肉瘤的区分。
(4)掌握肿瘤的命名原则。
(5)熟悉常见的肿瘤(乳头状瘤、腺瘤、鳞癌、腺癌)和癌前病变。
(6)了解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肿瘤的分类。
六、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动脉粥样硬化
1.知识范围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2.考核要求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
(2)掌握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类型、病变和并发症。
(3)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4)熟悉重要器官动脉粥样硬化。
(二)高血压病
1.知识范围
高血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高血压病类型和病理变化。
2.考核要求
(1)掌握缓进性高血压病的分期及各期病理变化。
(2)掌握高血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了解急进性高血压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特点。
(三)风湿病
1.知识范围
风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变;风湿病的各器官病变。
2.考核要求
(1)掌握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风湿性心脏病的病理变化。
(2)熟悉风湿性关节、皮肤、脑的病变。
(3)了解风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四)感染性心内膜炎
1.知识范围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2.考核要求
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
七、呼吸系统疾病
(一)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知识范围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考核要求
(1)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病理联系和并发症。
(2)熟悉肺气肿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
(3)了解支气管扩张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4)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概念和病理诊断标准。
(二)肺炎
1.知识范围
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和间质性肺炎。
2.考核要求
(1)掌握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并发症和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及其与大叶性肺炎的区别。
(3)了解间质性肺炎的病理变化。
八、消化系统疾病
(一)慢性胃炎
1.知识范围
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2.考核要求
熟悉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变化。
(二)消化性溃疡
1.知识范围
溃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并发症。
2.考核要求
(1)掌握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变化及结局和并发症。
(2)掌握良恶性溃疡的区别。
(3)了解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病毒性肝炎
1.知识范围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分型。
2.考核要求
(1)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
(2)熟悉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病理类型。
(3)了解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四)肝硬化
1.知识范围
门脉性肝硬化和坏死后性肝硬化。
2.考核要求
(1)掌握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熟悉坏死后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
(3)了解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九、泌尿系统疾病
(一)肾小球肾炎1.知识范围
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常见病理类型。
2.考核要求
(1)了解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掌握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小球肾炎和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
(二)肾盂肾炎
1.知识范围
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
2.考核要求
(1)熟悉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因、感染途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2)了解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变化。
十、内分泌系统疾病
1.知识范围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2.考核要求
(1)了解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病 理变化。
(2)了解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变化。
十一、传染病
(一)结核病
1.知识范围
结核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变、转化规律、肺结核、肺外结核。
2.考核要求
(1)了解结核病的病变和发病机制。
(2)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和转化规律;掌握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变化及结局; 掌握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类型及各型的病变特点。
病理生理学部分
二、疾病概论
(一)健康与疾病
1.知识范围
健康、疾病、亚健康的概念。
2.考核要求
(1)掌握健康的概念。
(2)理解疾病的概念。
(3)了解亚健康的概念,了解亚健康的分类及特点。
(二)病因学
1.知识范围
疾病发生的原因,疾病发生的条件。
2.考核要求
(1)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生物因素,理化因素,营养因素,遗传因素,先天因素,免疫因素,心理、社会因素。
(2)了解疾病发生的条件和诱因。
(三)发病学
1.知识范围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2.考核要求
(1)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和整体。
(2)了解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包括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细胞机制、分子机制。
(四)疾病转归
1.知识范围
疾病的转归主要有康复和死亡两种形式。
2.考核要求
(1)了解康复的概念,包括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
(2)了解死亡的概念。
(3)掌握脑死亡的概念及判定标准。
三、脱水
(一)高渗性脱水
1.知识范围
高渗性脱水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原则。
2.考核要求
(1)掌握高渗性脱水的概念。
(2)理解高渗性脱水的原因和机制,包括单纯失水、低渗液的丢失、饮水不足。
(3)掌握高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包括口渴、细胞脱水、尿的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和脱水热。
(二)低渗性脱水
1.知识范围
低渗性脱水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原则。
2.考核要求
(1)掌握低渗性脱水的概念。
(2)理解低渗性脱水的原因和机制,包括大量消化液丢失而只补充水、经皮肤失水只补充水、肾性失钠。
(3)掌握低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包括无口渴感、低血容量性休克、尿变化、脱水征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二)等渗性脱水
1.知识范围
等渗性脱水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和防治原则。
2.考核要求
(1)掌握等渗性脱水的概念。
(2)理解等渗性脱水的原因和机制,包括大面积烧伤、小肠液丢失、大量抽放胸水腹
水。
(3)掌握等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
四、水肿
(一)水肿的发病机制
1.知识范围
水肿的概念,水肿的发病机制,水肿的特点。
2.考核要求
(1)掌握水肿的概念。
(2)掌握水肿的发病机制: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组织液生成多于回流,包括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和淋巴回流受阻;体内 外液体交换失衡--钠、水潴留。
(二)水肿的特点
1.知识范围
水肿液的性状,水肿的皮肤特点,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
2.考核要求
(1)理解水肿液的性状,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
(2)理解水肿的皮肤特点,分为凹陷性水肿和隐性水肿。
(3)了解全身性水肿的分布特点: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
五、休克
(一)病因和分类
1.知识范围
休克的概念、休克的发展阶段、休克的病因、休克的分类。
2.考核要求
(1)掌握休克的概念。
(2)了解休克的发展阶段。
(3)了解休克的病因。
(4)理解并掌握休克的分类。
(二)发生机制
1.知识范围
休克的分期、对休克的认识、休克各期的微循环改变的特点、神经体液—机制及其意义、 休克各期的临床表现及机制。
2.考核要求
(1)掌握休克的分期。
(2)掌握休克各期的微循环改变的特点。
(3)掌握休克各期的微循环改变的特点的神经体液机制及其意义。
(4)理解休克各期的微循环改变的意义。
(5)了解休克各期的临床表现及其机制。
(三)休克时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
1.知识范围
休克时细胞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细胞分子机制)、休克时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2.考核要求
(1)掌握休克时细胞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细胞分子机制)。
(2)了解休克时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
(3)掌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概念。
六、心功能不全
(一)病因、诱因与分类
1.知识范围
心功能不全的概念、心功能不全的病因、诱因和分类。
2.考核要求
(1)掌握心功能不全的概念。
(2)理解心功能不全的病因。
(3)了解心功能不全的诱因。
(4)理解心功能不全的分类。
(二)机体的代偿反应
1.知识范围
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激活、心脏本身的代偿反应和心脏以外的代偿反应。
2.考核要求
(1)掌握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激活,包括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和肾素-血管紧张 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2)掌握心脏本身的代偿反应,包括心率加快、心肌收缩性增强和心室重塑。
(3)理解心脏以外的代偿反应,包括血容量增加、血流重新分配、红细胞增多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增强。
(三)发病机制
1.知识范围
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和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不协调。
2.考核要求
(1)掌握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包括心肌收缩相关蛋白改变、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和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2)理解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包括钙离子复位延缓、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 心室舒张势能减少和心室顺应性降低。
(3)了解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不协调。
(四)临床表现
1.知识范围
低排出量综合征、肺循环淤血和体循环淤血。
2.考核要求
(1)理解低排出量综合征,包括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和心输出量不足。
(2)掌握肺循环淤血,包括呼吸困难的机制和呼吸困难的表现形式。
(3)掌握体循环淤血。
七、呼吸衰竭
(一)病因、诱因与分类
1.知识范围
呼吸衰竭的概念、呼吸衰竭的诱因、呼吸衰竭的分类。
2.考核要求
(1)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
(2)了解呼吸衰竭的诱因。
(3)掌握呼吸衰竭的分类。
(二)发病机制
1.知识范围
限制性通气障碍机制及血气变化、阻塞性通气障碍机制及血气变化、弥散障碍及肺泡通 气/血流比例失调的类型及血气改变、解剖分流增加的血气变化、ARDS 的概念。
2.考核要求
(1)理解限制性通气障碍机制。
(2)掌握阻塞性通气障碍的分类。
(4)理解不同类型的阻塞性通气障碍引起呼吸困难的类型。
(5)掌握通气障碍的血气变化。
(6)掌握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类型。
(7)理解弥散障碍时的血气改变。
(8)理解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血气变化。
(9)理解解剖分流与真性分流的关系。
(10)理解解剖分流增加时的血气变化。
(11)掌握 ARDS 的概念。
(三)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知识范围
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呼吸系统功能变化、循环系统功能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功 能紊乱、肾功能变化、消化系统变化。
2.考核要求
(1)理解呼吸衰竭时酸碱平衡及电解质代谢紊乱。
(2)掌握呼吸衰竭时呼吸系统功能变化。
(3)理解呼吸衰竭对心血管中枢的影响。
(4)理解呼吸衰竭导致肺动脉高压的机制。
(5)理解呼吸衰竭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6)掌握肺性脑病的概念。
(7)理解肺性脑病的发生机制。
八、肝性脑病
(一)病因和分型
1.知识范围
临床上按照肝脏病变、神经病学的症状和体征及病程将肝性脑病分为 A、B、C 三型。
2.考核要求
了解 A 型肝性脑病、B 型肝性脑病和 C 型肝性脑病的病因和特点。
(二)发病机制
1.知识范围
氨中毒、假性神经递质增多、血浆氨基酸失衡、γ-氨基丁酸的抑制作用、其他神经毒质的毒性作用。
2.考核要求
(1)掌握血氨升高的原因,包括氨清除不足、氨产生增多;掌握氨对脑的毒性作用, 包括氨使脑内神经递质发生改变、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干扰神经细胞膜的离子转运。
(2)掌握假性神经递质的概念,理解假性神经递质学说建立的主要依据。
(三)诱因
1.知识范围
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2.考核要求
(1)理解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包括氮负荷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脑敏感性增高。
九、急性肾衰竭
(一)原因和种类
1.知识范围
急性肾衰竭的概念、急性肾衰竭的原因和种类。
2.考核要求
(1)掌握急性肾衰竭的概念。
(2)理解急性肾衰竭的原因和种类。
(二)发病机制
1.知识范围
肾血流减少、肾小球病变、肾小管阻塞和肾小管原尿反流。
2.考核要求
(1)掌握肾血流减少。
(2)掌握肾小球病变。
(3)掌握肾小管阻塞。
(4)掌握肾小管原尿反流。
(三)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
1.知识范围
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和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2.考核要求
(1)掌握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包括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2)理解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
第二部分:人体解剖学
Ⅰ.课程简介
一、内容概述与要求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位置毗邻、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基本功能的形态科学,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重要基础课。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 一方面牢固而熟练的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培养自学、观察、综合判断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大纲以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本要求,培养学生以进化发展的观点、形态与功能相结合的观点、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来观察、研究和阐述人体的形态结构。
本大纲所列教学内容按要求程度的不同,分为“掌握内容”、“熟悉内容”和“了解内 容”三级。掌握、熟悉的内容,学生必须通过反复学习与思考达到牢固掌握、熟练描述、准 确指认和联系实际应用的程度。了解内容则要求学生达到一般的认识和了解。大纲中未要求 的内容属参考内容。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考试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分值合计为 30 分,多项选择题分值合计 30 分,名词解释题目分值合计为
40 分,简答题分值合计为 50 分。
Ⅱ. 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
绪论
1.知识范围
(1)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
(2)轴、面和方位等解剖学术语。
2.考核要求
(1)熟悉解剖学的定义及分类。
(2)掌握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与人体的轴与面。
一、运动系统
(一) 骨学
1.知识范围
(1)概述: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及功能。
(2)躯干骨:椎骨、肋、胸骨。
(3)颅骨:脑颅骨、面颅骨。
(4)上肢骨:上肢带骨、自由上肢骨。
(5)下肢骨:下肢带骨、自由下肢骨。
2.考核要求
(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及功能。
(2)掌握躯干骨的组成及其功能。
(3)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辨认各部椎骨及特殊椎骨。
(4)掌握胸骨、肋骨的形态及主要结构。
(5)掌握颅的组成。
(6)掌握脑颅诸骨和面颅诸骨的位置。
(7)熟悉颅底内面观的形态、结构及主要孔、裂。
(8)了解眶、骨性 鼻腔的构成,熟悉鼻腔外侧壁的结构。
(9)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
(10)掌握上肢骨的组成。
(11)掌握上肢带骨及自由上肢骨各骨的形态及主要结构。
(12)掌握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各骨的形态及主要结构。
(二)骨连接
1.知识范围
(1)概述:骨连结的形态分类、功能意义及结构。
(2)躯干骨连结:椎骨连结、肋的连结、脊柱、胸廓。
(3)颅骨连结。
(4)四肢骨连结:上肢骨连结、下肢骨连结。
2.考核要求
(1)熟悉骨连结的形态分类及功能意义。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和运动形式。
(2)掌握胸廓的组成;掌握胸骨的形态结构及胸骨角的定义和临床意义。
(3)掌握椎骨间的连结和椎间盘的结构。
(4)熟悉脊柱的位置、组成和分部。
(5)了解脊柱的正常弯曲、各面观及其运动。
(6)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
(7)掌握肩、肘关节,熟悉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8)熟悉腕骨的排列位置和名称。
(9)掌握骨盆的组成、分部及女性骨盆的特点及意义。
(10)掌握髋关节、膝关节,熟悉踝关节,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形式。
(三)肌学
1.知识范围
(1)概述:骨骼肌的构造、形态、起止点及辅助装置。
(2)头肌:面肌、咀嚼肌。
(3)躯干肌:颈肌、背肌、胸肌、膈、腹肌。
(4)上肢肌:肩肌、臂肌、前臂肌。
(5)下肢肌:髋肌、大腿肌、小腿肌。
2.考核要求
(1)掌握肌的辅助装置。
(2)了解肌的形态、结构、起止和作用及肌的配布规律。
(3)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竖脊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4)了解颈肌的分群、分层、名称。
(5)掌握咀嚼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
(6)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作用和斜角肌间隙。
(7)掌握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肋间肌的位置和作用。
(8)掌握膈的形态,包括裂孔的位置和通过物及膈的作用。
(9)掌握腹肌的分群、形态、层次、纤维方向和作用。
(10)掌握腹直肌鞘的组成和特点。
(11)掌握腹股沟管的结构、位置和临床意义。
(12)掌握三角肌的位置和作用。
(13)熟悉臂肌的分群、名称和作用。
(14)熟悉前臂肌的分群、层次,了解名称及作用。
(15)掌握臀大肌,熟悉髂腰肌的位置和作用。
(16)熟悉大腿肌的分群、名称、排列概况和作用。
(17)了解小腿各肌群的组成和作用。
二、消化系统
1.知识范围
(1)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2)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考核要求
(1)口腔。
了解口腔的境界及分部。了解腭的形态结构。
掌握咽峡的构成。
掌握乳牙和恒牙的牙式,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
掌握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掌握颏舌肌的起止和作用。 掌握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和导管的开口部位。
(2)咽。
掌握咽的位置、分部以及各部的形态结构和通路。 掌握各扁桃体的位置和功能,了解咽壁的构造。
(3)食管。
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及狭窄部位(包括距中切牙的距离)。 了解食管的构造特点。
(4)胃。
掌握胃的形态、位置和分部。了解胃壁的构造。
(5)小肠。
掌握十二指肠的位置、分部及其形态特征。掌握空肠、回肠的位置及其形态区别。
了解肠壁的构造特点。
(6)大肠。
掌握大肠的分部及形态结构特点。
掌握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形态结构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掌握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掌握直肠、肛管的形态、位置和构造。
(7)肝。
掌握肝的形态(分叶、肝门)、位置(成人、小儿)。 了解体表投影。
(8)胆囊和肝外胆道系统。
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功能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的汇合和开口部位及胆汁的排出途径。
(9)胰。
掌握胰的形态与位置。了解胰的功能。
三、呼吸系统
1.知识范围
呼吸系统组成、功能及呼吸道的结构特点。肺的形态、位置及分叶。
2.考核要求
(1)鼻。
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
掌握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掌握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
(2)咽(见消化系统)。
(3)喉。
掌握喉的位置,主要体表标志。掌握喉的软骨、连结。
掌握喉腔的形态结构及分部。
(4)气管。
掌握气管的位置、结构特点及气管杈结构。
(5)支气管。
掌握左、右主支气管形态差别及其临床意义。
(6)肺。
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了解肺内支气管和肺段的概念。
(7)胸膜。
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
掌握胸膜壁层的分部及胸膜隐窝(特别是肋膈隐窝)的位置。 熟悉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8)纵隔。
熟悉纵隔的概念,纵隔的划分。
了解其各部的主要器官。
四、泌尿系统
1.知识范围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功能。
2.考核要求
(1)肾。
掌握肾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熟悉肾的被膜和肾的固定装置。
了解肾段的概念和肾的体表投影。
(2)输尿管。
掌握输尿管的形态、分部,各部的位置和在盆部(特别是女性)的主要毗邻。 掌握输尿管狭窄的位置及意义。
(3)膀胱。
掌握膀胱的形态、位置。
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和粘膜特点。
(4)尿道。
熟悉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口部位。(男性尿道见男性生殖系统)。
五、生殖系统
1.知识范围
生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考核要求
男性生殖器:掌握男殖生殖器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了解其功能。
(1)内生殖器。
掌握睾丸及附睾的形态与位置。了解睾丸和附睾的结构。
掌握输精管的形态特征、分部和行径。掌握精索的组成及位置。
熟悉射精管的合成、行径与开口。熟悉精囊腺的形态和位置。
掌握前列腺的形态、位置及主要毗邻。
了解前列腺的分叶。
熟悉尿道球腺的位置和腺管的开口。
(2)外生殖器。
了解阴囊的形态、构造。掌握阴茎分部及构成。
熟悉海绵体的构造,阴茎皮肤的特点。
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形态、结构特点,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 女性生殖器:掌握女性生殖器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了解其功能。
(1)内生殖器。
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
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掌握子宫的形态、分部、位置和固定装置。 熟悉子宫壁的构造。
掌握阴道的形态、位置以及阴道穹的组成与毗邻。
(2)外生殖器。
了解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掌握阴道前庭内阴道口和尿道外口的位置。
【附】乳房:
掌握女性乳房的形态和构造特点。了解其位置。
(3)会阴。
了解会阴的界限和分区。熟悉狭义会阴的概念。 腹膜:
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
熟悉腹膜被覆脏器的不同情况(腹膜与器官的关系)。
掌握大网膜的位置,掌握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网膜囊和网膜孔的位置。 熟悉各系膜的名称、位置和附着。
熟悉韧带的构成,熟悉十二指肠悬韧带及肝、胃的韧带名称和位置。 掌握直肠膀胱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及意义。
六、内分泌系统
1.知识范围
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
2.考核要求
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松果体的形态、位置。
七、脉管系统
1.知识范围
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的的组成及特点。
2.考核要求心血管系统:
(1)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
(2)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3)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的概念。
(4)了解血管吻合、侧支循环的概念。
(5)掌握头、颈、四肢的动脉博动点及常用止血点(颞浅、面、颈总、锁骨下、肱、桡、股和足背动脉)。
(一)心。
(1)掌握心的位置、外形、心的各腔形态结构及开口、房间隔与室间隔的形态结构。
(2)熟悉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的常见部位。
(3)熟悉心壁的构造(心外膜、心肌层、心内膜、结缔组织支架)。
(4)掌握心传导系统的组成(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左、右束支)、位置和功能。
(5)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重要分支(前室间支、旋支、后室间支、窦房结支和房室结支)及三大主干(前室间支、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分布区域。
(6)熟悉心大、中、小静脉的行径和注入部位。
(7)掌握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部位。
(8)了解心的体表投影。掌握心包的分层及心包腔的构成。
(二)动脉。
(1)了解动脉的分布规律和器官内血管的配布规律。
(2)掌握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的行径。
(3)掌握动脉韧带的位置及其来源。
体循环的动脉: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及其分部。
1.升主动脉:掌握升主动脉的起止、位置和分支(左、右冠状动脉–––详见心脏)。
2.主动脉弓:掌握主动脉弓的形态,位置、感受器和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1)颈总动脉。
掌握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行径。
掌握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形态、位置及功能概况。 掌握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的分布。
熟悉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径。
(2)锁骨下动脉及上肢的动脉。
掌握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主要分支、起止、行径和分布。 熟悉掌浅弓和掌深弓的组成及位置。
(3)胸主动脉。
掌握胸主动脉的起止和行径。
掌握肋间后动脉的行径和分布规律。
(4)腹主动脉。
掌握腹主动脉的起止、行径和主要分支。了解膈下动脉、腰动脉的分布。
掌握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以及它们主要分支的行径和分布。 了解肠动脉的配布特点。
掌握肾动脉、肾上腺的动脉、睾丸动脉(卵巢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5)髂总动脉。
掌握髂总动脉的起止和行径。
掌握子宫动脉的行径和分布,并了解它与输尿管的关系。 了解髂内动脉分支的分布情况。
(6)髂外动脉和下肢的动脉。
掌握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足背动脉的起止、行径和分布。 熟悉股深动脉的行径和分布。
熟悉腹壁下动脉、腓动脉、足底内、外侧动脉的行径,足底弓的组成。
(三)静脉
(1)掌握静脉系的组成及静脉的结构特点。
(2)了解几种特殊静脉(硬脑膜窦、板障静脉和导静脉等)的特点。
1.肺循环的静脉:了解左、右肺静脉的行径。
2.体循环的静脉。
(1)上腔静脉系。
掌握上腔静脉的组成、起止、行径。掌握头臂静脉的组成和行径。
掌握颈内静脉的起止、行径和主要属支。了解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掌握锁骨下静脉和腋静脉的起止、行径以及颈外静脉的行径。 了解上肢其它深静脉。
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行径、注入部位及临床意义。 掌握奇静脉的起止、行径。
了解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起止和行径。了解椎静脉丛的位置、交通和结构特点。
(2)下腔静脉系。
掌握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和腘静脉的起止与行径。 掌握肾静脉和睾丸(或卵巢)静脉的行径及其特点。
掌握大隐静脉的起始、行径,注入部位及其属支。
掌握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和注入部位。了解下肢浅、深静脉的交通支。 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行径和属支,掌握其主要收集范围。
掌握肝门静脉系的结构特点和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吻合及其侧支循环。
(四)淋巴系统
(1)掌握淋巴系的组成和功能。
(2)了解淋巴的产生、回流及其与心血管系的关系。
1.淋巴管道与淋巴结。
掌握四级淋巴管道的构成及特点。
掌握胸导管的起始、行径、注入及其收集的范围;右淋巴导管组成、注入和收集范围。 熟悉全身的主要淋巴干。
了解淋巴结的形态及结构特点。
2.人体各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掌握局部淋巴结的概念。
(1)头颈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掌握下颌下、颏下、颈外侧浅、深淋巴结群的部位,各群淋巴结的收集范围与输出淋巴 管去向。
掌握颈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
(2)上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掌握腋淋巴结分群,各群的分布和收集范围。 掌握锁骨下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
(3)胸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了解胸壁和胸腔内的各主要淋巴结群的位置。 掌握肺门淋巴结的位置和收集范围。
掌握支气管纵隔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
(4)腹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掌握腰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肠系膜上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的分布和收集范围。 掌握腰淋巴干和肠淋巴干的形成和收集范围。
(5)盆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了解髂外淋巴结的分布与收集范围。
熟悉髂内淋巴结、骶淋巴结的分布与收集范围。
(6)下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掌握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的分布及收集范围。
【附】了解乳房、子宫、肺、食管、胃、肝、直肠、肛管等器官的淋巴回流。
3.脾和胸腺。
掌握脾的形态、位置。了解脾的功能。
了解胸腺的形态和位置。
八、感觉器
1.知识范围
感觉器的概念、视器、前庭蜗器。2.考核要求
(1)感觉器官概述。
熟悉感觉器官的组成、种类和主要功能。掌握感受器的分类、位置及其主要功能。
(2)视器。
了解视器(眼)的组成和主要功能。熟悉眼球的外形和结构特点。
掌握眼球壁的分层、各层的分部、结构和功能。 掌握眼球内容物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掌握眼房、房水、房水循环途径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眼辅助装置的组成和各自主要功能。
熟悉眼脸的形态和构造及临床意义。掌握结膜的形态、结构和分部。
熟悉泪腺和泪道的位置、形态、构造和泪液排泄途径。 熟悉眼球外肌的名称、位置、作用及临床意义。
(3)前庭蜗器。
了解耳的组成和各部的主要功能。 了解外耳的组成及耳廓的结构特点。
掌握外耳道的形态特点、分部、位置和幼儿外耳道的特点。 掌握鼓膜的形态,分部、位置、功能和临床意义。
熟悉中耳的组成。
掌握鼓室的形态、位置和交通。
了解听小骨的名称、连结、位置和作用。了解鼓膜张肌和镫骨肌的作用。
熟悉咽鼓管的形态特征、开口位置、作用和幼儿咽鼓管的特点。 熟悉乳突小房和乳突窦的位置。
了解内耳的位置和分部。
掌握骨迷路和膜迷路的分部和形态特点。
掌握膜迷路内感受器的名称、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 了解声波的传导途径。
九、神经系统
1.知识范围
神经系统总论、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传导通路。
2.考核要求
(一)总论
掌握神经系统的分部及各部的组成,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熟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的概念及反射弧的组成。 了解神经系统在体内的功能及地位,神经系统的发生。
掌握灰质、白质、皮质、髓质、神经纤维、神经、神经核、纤维束、神经节和网状结构 等神经系统常用术语概念。
(二)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
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外形特点,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掌握脊髓灰、白质的位置及分部。掌握灰质前、后、侧角的主要核团的位置、功能及性 质,了解脊髓灰质细胞 Rexed 板层构筑。
掌握脊髓主要的上、下行纤维束的名称、位置和功能。 熟悉脊髓的功能。
2.脑干。
掌握脑的位置、分部。
掌握脑干的位置和组成,掌握脑干各部的主要外部结构及其与脑神经的联系。 熟悉脑干的内部结构概况(神经核、纤维束和网状结构的配布规律)。
了解各脑神经核的名称、位置、与脑神经的联系和功能。
熟悉重要的非脑神经核团(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榄核、脑桥核、红核和黑质)的位置。 熟悉各主要上行纤维束(内侧丘系、脊髓丘系、三叉丘系和外侧丘系)、下行纤维束(锥
体束)的起止、行程、在脑内各部的位置和功能。 了解脑干网状结构的概念。
了解脑干的功能。
3.小脑。
掌握小脑的位置、外形、三对小脑脚及分叶。
了解小脑皮质的分层、传入和传出神经纤维联系的概况。 熟悉小脑核及其主要联系。
了解小脑的功能。
4.间脑。
掌握间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 掌握第三脑室的位置和沟通关系。
熟悉背侧丘脑的位置、形态和主要核团的名称及腹后核的功能。 掌握内、外膝状体的位置和功能。
掌握下丘脑的位置和组成。熟悉下丘脑主要核团的名称及功能,了解主要纤维联系和功能。
了解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结构和功能联系。
5.端脑。
掌握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分叶和各叶的主要沟回。了解边缘叶、边缘系统、嗅脑和海 马结构的组成、位置和功能。
了解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概况,皮质结构概况及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的概念。 掌握大脑皮质主要功能区的位置及功能。
掌握基底核及新、旧纹状体的概念和各核的位置及纹状体的功能。 了解髓质的位置、纤维的组成概况。
熟悉胼胝体纤维的组成概况。
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各主要纤维束的位置及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掌握侧脑室的形态和分部。
6.脑和脊髓的被摸、血管及脑脊液和血脑屏障。
掌握硬脊膜的附着、硬膜外隙的连通及其与硬膜外麻醉的关系。
掌握蛛网膜下隙的位置、内容,终池的位置及内容。了解齿状韧带。 掌握硬脑膜的组成特点、形成结构。
熟悉硬脑膜窦的名称、位置、连通。熟悉海绵窦的位置、内容物及交通。
掌握脑室系统的组成、位置和连通概况以及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途径。
掌握脑的动脉,颈内动脉系和椎动脉系的概念。熟悉颈内动脉的行程及主要分支的分布 范围,椎-基底动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分布概况。
掌握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及功能。
了解大脑静脉的回流概况。了解脊髓动脉的来源、分布特点以及脊髓静脉的回流概况。 了解血脑屏障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三)周围神经系统
1.脊神经。
(1)掌握脊神经的数目、分部、纤维成份和分支概况。
(2)掌握颈丛的组成和位置。
熟悉皮支的浅出部位及分布概况。掌握膈神经的走形和分布。
(3)掌握臂丛的组成和位置。
熟悉胸长神经、胸背神经的位置和分布。
掌握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腋神经的走形和主要分布。
了解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损伤后运动及感觉障碍的主要表现。
(4)掌握胸神经前支在胸、腹壁的分布概况及其皮支的节段性分布。
(5)掌握腰丛的组成和位置。
掌握股神经、闭孔神经的走形和主要分布情况。
了解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的分布概况。
(6)掌握骶丛的组成和位置。
掌握坐骨神经的走形和主要分支,了解其常见变异。 掌握胫神经的走形、皮支分布区及所支配的肌群。
掌握腓总神经的走形、位置;腓浅、腓深神经的皮支分布区及所支配的肌群。 了解胫神经、腓总神经损伤后运动及感觉障碍的主要表现。 2.脑神经。
(1)掌握脑神经的名称、顺序、连接脑和进出颅的部位、性质和分布概况。
(2)掌握嗅神经的性质和功能。了解嗅神经的起始、行程。
(3)掌握视神经的性质和功能。熟悉视神经的行程。
(4)掌握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的纤维成份、行程、支配眼球外肌的情况及副交感纤维的分布与功能。
熟悉睫状神经节的位置、性质。
了解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5)了解三叉神经的纤维成份,三叉神经节的位置。
熟悉三大主干在头面部的感觉分布范围。了解各干的主要分支的行程和分布。
了解三叉神经损伤或受刺激后的主要表现。
(6)掌握面神经的纤维成份、行程、主要分支(鼓索、表情肌支)的分布概况。 了解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的位置和性质。
了解不同部位损伤后的表现。
(7)熟悉前庭蜗神经的性质、组成、各部的行程和功能。
(8)熟悉舌咽神经的纤维成份、主要分支(舌支、咽支、颈动脉窦支)的分布概况。 熟悉耳神经节的位置和性质。
(9)熟悉迷走神经的纤维成份、主干行程及各纤维成份的分布概况。 熟悉喉上神经的位置和分布,喉返神经的行程、分布范围。
熟悉迷走神经前、后干在腹部的分支、分布。
(10)掌握副神经主干的行径及分布概况。了解副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11)掌握舌下神经的分布概况。熟悉其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3.内脏神经。
(1)掌握内脏运动神经的特点。
(2)掌握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掌握交感干的位置、组成。
掌握主要椎前节的名称、位置。
熟悉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的去向。熟悉灰交通支与白交通支的概念。
掌握交感神经节前、后纤维分布规律。熟悉内脏大神经和内脏小神经的组成。
(3)掌握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部位。掌握副交感神经节的分布规律。
熟悉睫状神经节、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和耳神经节的位置、性质。
掌握动眼神经内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交换神经元部位,节后纤维的分布、功能。 熟悉迷走神经副交感节前纤维的起始与分布概况。
熟悉盆内脏神经的分布概况。
(4)掌握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区别。
(5)了解内脏感觉神经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6)了解牵涉痛的概念。
(四)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1)掌握躯干、四肢深感觉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及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丘系交叉水平以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
(2)了解非意识性本体感觉束向小脑的投射。
(3)掌握躯干、四肢浅感觉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及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以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
(4)熟悉头面部痛、温觉传导通路(要求内容同躯干四肢)。
(5)掌握视觉传导路的组成、纤维部分交叉(视交叉)的情况及在内囊的位置和皮质投射区。
(6)掌握瞳孔对光反射径路。
熟悉视觉传导路不同部位损伤后的视野变化。
熟悉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的结构基础及反射径路在不同部位损伤后的表现。
(7)熟悉听觉的传导通路。
(8)了解平衡觉和嗅觉的传导通路。
(9)掌握锥体系的组成、行径、交叉及对各运动核的支配情况。
(10)掌握骨骼肌随意运动上、下两级神经元管理的基本情况。
(11)熟悉核上瘫与核下瘫不同表现的形态学基础,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不同表
现。
(12)熟悉锥体外系的概念,了解锥体外系的组成、纤维联系概况和功能。
本文地址: https://www.51jieben.com/syllabus/2466.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河北专接本网所有,欢迎分享本文给你的同学,转载请保留出处!
2024/10/17
2024/10/14
2024/10/12
2024/10/12
2024/10/12
2024/10/12
2024/10/12
2024/10/12
2024/10/12
2024/10/12
2018/11/29
2019/12/04
2018/11/29
2019/12/04
2018/11/29
2018/05/11
2020/01/10
2022/03/04
2019/12/04
201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