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升本科教育考试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试说明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
Ⅰ. . 课程简介
一、内容概述与要求
考试内容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部分。
绪论部分讲述现代汉语概况,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汉语的概念及七大地域方言。语音部分讲述现代汉语语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较全面牢固地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掌握汉语语音的分析方法以及朗读技巧,具备说好并推广普通话的能力。
文字部分讲述汉字的性质和作用、汉字的构造和形体演变、汉字的整理和规范化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提高分析和正确运用现行汉字的水平。
词汇部分讲述词汇和词汇单位及构词法、词义的性质和构成、义项和义素、语义场,语境、词汇的组成、词汇的发展和规范化等。要求学生掌握词汇学、语义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能够正确辨析和解释词义,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
语法部分讲述词类的划分原则、各类词的特征、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及其类型、分析句子的方法、标点断句的方法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汉语语法体系,掌握用词造句的规律,具备辨别词性、短语和句子类型、析句、造句以及分辨句子正误、改正病句的能力。
修辞部分讲述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常用的修辞格和语体类型。要求学生注意选词造句,恰当地运用修辞格,具备语体意识,改进文风,对语言的运用逐步达到准确、鲜明、精炼、生动、连贯、得体的要求。
对各知识点的评价要求,区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了解:要求考生知道有关内容并准确再现;理解:要求考生理解有关知识并加以解释;掌握: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命题坚持基础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时间 50 分钟,满分 100 分。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改错题、名词解释题、分析题和简述题。
Ⅱ. . 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
一、绪论
(一)“现代汉语”、“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汉语方言”几个概念。(了解)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过程。(了解)
(三)汉语的国际地位、汉语七大方言的代表话和分布。(了解)
(四)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点。(理解)
二、语音
(一)语音概说
1.语音性质,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理解)
2.语音单位:音素、音节;元音、辅音;声母、韵母、声调。(了解)
3.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和用途,国际音标的制定原则和作用。(了解)
(二)声母、韵母、声调、音节
1.声母的发音特点。(掌握)
2.韵母的分类、十个单元音的发音特点、韵母结构的分析。(掌握)
3.四呼、前响二合元音韵母、后响二合元音韵母、中响三合元音韵母等基本概念。(了解)
4.普通话声调、调值和调类等基本概念、五度标记法。(理解)
5.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普通话音节结构特点、普通话音节的拼写规则。(掌握)
(三)音变
1.上声、“一、不”的变调。(了解)
2. 轻声、儿化的性质和作用。(理解)
3.语气词“啊”的音变。(了解)
(四)朗读和语调、语音规范化(了解)
三、文字
(一)汉字概说
1.汉字的性质。(理解)
2.汉字的特点。(理解)
(二)汉字的形体
1.现行汉字的前身: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了解)
2.现行汉字的形体:楷书和行书;印刷体和手写体。(了解)
(三)汉字的结构
1.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笔画,部件。(了解)
2.笔顺的基本规则。(掌握)
3.汉字的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掌握)
(四)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了解)
(五)使用规范汉字(掌握)
四、词汇
(一)词汇和词的结构
1.词汇和几种词汇单位。(了解)
2.词的结构
(1)单纯词:联绵词、叠音词 音译外来词。(了解)
(2)合成词:复合式(联合型、偏正型、补充型、动宾型、主谓型);重叠式;附加式。(掌握)
(二)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1.词义及其性质。(理解)
2.词义的分类:概念义;色彩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了解)
(三)义项和义素
1.义项的概念及分类;单义词和多义词;同音词。(理解)
2.义素的概念及分析。(了解)
(四)语义场
1.语义场的概念及其种类(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了解)
2.同义义场的概念、同义词的差别和辨析。(掌握)
3.反义义场的类型:互补反义义场、极性反义义场。(了解)
(五)语境和词义
语境和词义:根据语境解释词义;语境使词义单一化、具体化;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理解)
(六)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1.基本词汇的特点: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理解)
2.一般词汇的组成: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等。(理解)
(七)熟语: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及其特点。
1.熟语的概念。(了解)
2.成语的概念及特征。(了解)
3.谚语的概念。(了解)
4.惯用语的概念,惯用语与成语的区别。(了解)
5.歇后语的概念及分类。(了解)
(八)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1.词汇的发展变化:新词的产生;旧词的隐退和复出;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理解)
2.词汇的规范化。(理解)
五、语法
(一)语法概说
1.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理解)
2.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了解)
(1)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2)句法成分: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中心语、补语、独立语。
(二)词类
1.词类的划分
(1)划分词类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理解)
(2)词类的划分。(了解)
2.实词
(1)每类实词的主要语法特征。(了解)
(2)辨析词性。(掌握)
3.虚词
(1)介词:语法特征(了解);介词大都由及物动词虚化,注意二者的区别。(掌握)
(2)连词:语法特征(了解);连词、介词用法辨析。(掌握)
(3)助词:语法特征。(了解)
(4)语气词:语法特征(了解);语气词“的”、“了”和助词“的”、“了”的辨析。(掌握)
4.词类小结:词的兼类和活用。(理解)
(三) 短语
1.短语及其分类。(了解)
2.短语的结构类: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助词短语。(掌握)
3.短语的功能类:名词性短语;谓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了解)
4.多义短语。(掌握)
5.短语的分析。(掌握)
(四)单句的句法成分
1.各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了解)
2.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独立语的语义类型。(理解)
3.单句句法成分分析。(掌握)
(五)单句的句型
1.句类(语气分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理解)
2.句型(结构分类):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感叹句、拟声词句)。(理解)
3.几种动词谓语句:“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存现句。(掌握)
4.单句分类及小结。(理解)
(六)检查、修改语病的方法和原则(掌握)
(七)复句
1.复句的概念及单复句的辨析。(理解)
2.复句的意义类型。(掌握)
3.多重复句的分析。(掌握)
4.紧缩句。(了解)
5.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了解)
六、修辞
(一)修辞的概念;修辞与语言三要素的关系(了解)
(二)词语和句式的选用(了解)
(三)常用的修辞格(掌握)
(四)常用的语体类型(掌握)
第二部分: 中国古代 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Ⅰ. . 课程简介
一、内容概述与要求
(一)中国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和宋辽金文学五编。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先秦至宋辽金时代文学发展脉络、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及体式风貌的了解情况、对代表作家创作成就、文学风格及重点作品的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重点是知识要点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各知识点的评价要求,区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了解:要求考生知道有关内容并准确再现;理解:要求考生理解有关知识并加以解释;掌握: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的考试范围为自1917年文学革命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考试内容包括在此期间发生的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艺思潮和在此期间出现的文学社团、文学流派以及所有不同类型作家的创作。主要侧重考查学生以下两方面的能力:(一)全面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系统了解在此期间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二)正确理解、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代表作品,历史地、科学地评价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课程考试总分 200 分,其中中国古代文学部分占 120 分;中国现代文学部分占 80 分。
考试既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题型包括填空、单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II. . 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部分: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一节 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一、上古神话的产生(了解)
二、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了解)
三、上古神话的保存(了解)
第二节 神话的内容及蕴含的民族精神
一、中国神话的内容分类(了解)
二、中国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理解)
三、中国神话的思维特征(理解)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的编集、分类和流传
一、《诗经》的编定(了解)
二、风、雅、颂(理解)
三、汉代传习《诗经》的四家诗(理解)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掌握)
一、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二、《七月》、《关雎》、《氓》、《采薇》等诗歌的题材内容
三、《诗经》的内容和现实精神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
一、赋、比、兴的含义(理解)
二、《诗经》的艺术特点(掌握)
第四节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一、抒情诗的传统(了解)
二、“风雅”精神(理解)
三、比兴的垂范(理解)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一节 先秦散文的兴起
一、散文的源头(了解)
二、记言文之祖:《尚书》(了解)
三、记事简而有法:《春秋》(了解)
第二节 《左传》《国语》的叙事与记言
一、《左传》的成书(了解)
二、《左传》的叙事特征(掌握)
三、《左传》的记言艺术(掌握)
四、《国语》的文学成就(了解)
第三节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一、《战国策》成书及纵横家思想(了解)
二、《战国策》的文学成就(掌握)
三、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了解)
第四章 《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一节 《论语》与《老子》
一、《论语》的文体特征(了解)
二、《老子》的文体特征(了解)
三、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了解)
第二节 《孟子》散文
一、孟子和《孟子》一书(了解)
二、《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三节 《庄子》散文
一、庄子和《庄子》一书(了解)
二、《庄子》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四节 《荀子》与《韩非子》
一、荀子与《荀子》(了解)
二、《荀子》散文的特点(理解)
三、韩非与《韩非子》(了解)
四、《韩非子》的说理特点(理解)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第一节 楚辞和屈原的作品
一、“楚辞”的产生(了解)
二、“楚辞”的含义(理解)
三、《楚辞》的编纂(了解)
四、屈原的生平和思想(了解)
第二节 《离骚》
一、《离骚》的题解与主旨(了解)
二、《离骚》中屈原的“美政”理想(理解)
三、《离骚》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三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一、《九歌》的内容与风格(理解)
二、《九章》的内容与特点(了解)
三、《天问》与《招魂》(了解)
第四节 屈原的地位及屈原之后的楚辞作家
一、屈原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理解)
二、宋玉的作品(了解)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及两汉散文
第一节 《吕氏春秋》与《谏逐客书》
一、《吕氏春秋》的成书及多彩的寓言(了解)
二、李斯与《谏逐客书》(理解)
第二节 西汉散文
一、贾谊的政论文《过秦论》(了解)
二、晁错的《论贵粟疏》(了解)
三、《淮南子》一书(了解)
第三节 东汉散文
一、《汉书》的内容与行文笔法(了解)
二、《吴越春秋》的题材内容与人物刻画(了解)
三、东汉政论散文代表性作品(了解)
第二章 司马迁与《史记》
第一节 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一、鲁迅对《史记》的评价(了解)
二、司马迁的家学渊源与修史动机(了解)
第二节 《史记》的艺术成就
一、《史记》的体例和结构(了解)
二、《史记》的叙事艺术(掌握)
三、《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掌握)
第三节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一、《史记》的地位(了解)
二、《史记》的人文精神(了解)
三、《史记》对后世的影响(理解)
第三章 汉代辞赋
第一节 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一、汉赋分类(了解)
二、骚体赋的含义及代表作家作品(理解)
三、枚乘的《七发》和“七体”(理解)
第二节 司马相如与扬雄的赋
一、司马相如在汉赋创作方面的成就及代表作品(了解)
二、司马相如《上林赋》的内容特点及艺术成就(理解)
三、扬雄的“四大赋”(了解)
第三节 西汉其它赋家的创作
一、东方朔的代表作《答客难》(了解)
二、王褒的《洞箫赋》(了解)
第四节 东汉辞赋
一、班固、张衡的京都赋(了解)
二、述行赋的代表作家作品(了解)
三、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家作品(理解)
第四章 汉代诗歌
第一节 乐府和乐府诗
一、乐府诗的含义(理解)
二、乐府诗的保存(了解)
三、乐府诗的题材内容(了解)
四、乐府诗的叙事艺术(掌握)
第二节 东汉文人五言诗
一、班固、张衡的五言诗(了解)
二、秦嘉的《赠妇诗》三首(了解)
三、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了解)
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
一、《古诗十九首》的创作与保存(理解)
二、《古诗十九首》的题材内容(掌握)
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诗歌和正始诗歌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
一、曹操的文坛领袖地位与乐府诗(了解)
二、曹丕的《燕歌行》(理解)
第二节 曹植
一、曹植诗歌的创作分期及前后期诗歌内容(掌握)
二、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了解)
三、曹植诗歌的特点及后人评价(理解)
第三节 建安七子和蔡琰
一、建安七子(理解)
二、蔡琰的《悲愤诗》(了解)
三、建安风骨的内涵(掌握)
第四节 正始诗歌
一、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理解)
二、嵇康的四言诗(了解)
第二章 两晋诗坛
第一节 太康诗风
一、陆机、潘岳的诗歌(了解)
二、太康诗风(理解)
第二节 左思与刘琨
一、左思咏史诗的渊源与贡献(理解)
二、刘琨的《扶风歌》(了解)
第三节 东晋诗坛
一、王羲之与兰亭唱和(了解)
二、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了解)
第三章 陶渊明
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一、陶渊明的生平、思想(了解)
二、陶渊明的文学创作(理解)
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诗文
一、陶渊明诗歌的题材分类(了解)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题材内容(掌握)
三、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了解)
四、陶渊明的散文、辞赋(了解)
第三节 陶诗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一、苏轼对陶诗的评价(了解)
二、陶诗的艺术特色 (掌握)
三、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理解)
第四章 南北朝诗歌
第一节 谢灵运与鲍照
一、 谢灵运与山水诗的兴盛(理解)
二、元嘉三大家(理解)
三、鲍照的文学成就(理解)
第二节 永明体与齐梁陈诗坛
一、永明体(理解)
二、谢眺对山水诗和新诗体的贡献(掌握)
三、宫体诗(了解)
第三节 庾信与北朝诗歌
一、“温邢”与北朝文学(了解)
二、庾信的文学成就与承前启后的地位(掌握)
第四节 南北朝民歌
一、南朝民歌的保存与特点(理解)
二、抒情长诗《西洲曲》(理解)
三、北朝民歌的保存(了解)
四、《木兰诗》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和散文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
一、魏晋辞赋代表作(了解)
二、南朝骈体赋代表作家作品(了解)
第二节 《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一、《水经注》的文学价值(了解)
二、《洛阳伽蓝记》的内容与特点(了解)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 志怪小说与《搜神记》
一、小说分类(了解)
二、志怪小说的内容(了解)
三、干宝的《搜神记》(了解)
第二节 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一、志人小说分类(了解)
二、《世说新语》的编撰与内容(了解)
三、《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初唐诗歌
第一节 初唐诗坛
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体(理解)
二、“初唐四杰”(理解)
三、文章四友(理解)
四、杜审言和“沈、宋”(了解)
第二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一、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了解)
二、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与地位(理解)
第三节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一、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掌握)
二、刘希夷的代表作《代悲白头翁》。(了解)
第二章 盛唐诗人群体
第一节 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一、山水田园诗的兴盛(理解)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掌握)
三、孟浩然的诗歌特点(掌握)
四、其他山水诗人(了解)
第二节 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
一、豪侠诗人(了解)
二、王昌龄的诗歌创作(了解)
三、王瀚、崔颢、李颀的代表作(了解)
第三节 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
一、边塞诗人(理解)
二、高适的诗歌(了解)
三、岑参的诗歌创作(掌握)
四、“高岑”(理解)
五、王之涣的诗歌(了解)
第三章 李白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
一、李白的思想(了解)
二、李白的人格理想与个性特征(了解)
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与歌行
一、李白的古题乐府的特点与代表作(掌握)
二、李白歌行的代表作及价值(掌握)
第三节 李白的绝句
一、李白绝句的特点(掌握)
二、李白绝句的代表作(了解)
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五节 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一、李白的地位(了解)
二、李白对后世的影响(理解)
第四章 杜甫
第一节 杜甫的生平与思想
一、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了解)
二、杜甫的思想(理解)
第二节 杜甫的诗歌创作
一、杜诗的主要内容及代表作(掌握)
二、杜诗的诗史性质(理解)
三、杜诗的叙事艺术(理解)
第三节 杜甫的律诗
一、以律诗写时事(了解)
二、律诗组诗的代表作(理解)
三、杜甫律诗的艺术技巧(掌握)
第四节 杜诗的艺术风格
一、杜诗风格的多样化(了解)
二、沉郁顿挫 (掌握)
第五节 杜诗的地位与影响
一、杜诗的集大成性(了解)
二、杜甫的影响(理解)
第五章 中唐诗歌
第一节 大历诗歌
一、大历诗风(理解)
二、大历诗风的代表作家(了解)
三、“大历十才子”(了解)
四、顾况和李益的诗歌(了解)
第二节 韩孟诗派
一、韩孟诗派(理解)
二、韩愈的诗歌创作(了解)
三、孟郊的苦吟(了解)
四、李贺诗歌的特色(掌握)
第三节 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
一、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理解)
二、柳宗元的诗歌风貌(了解)
第六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一节 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
一、元白诗派(理解)
二、张籍与王建的通俗化诗风和写实表现(了解)
三、元稹的诗歌创作(了解)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
一、白居易的诗歌主张(理解)
二、白居易的诗歌分类(了解)
三、白居易的讽谕诗(理解)
第三节 白居易的感伤诗与闲适诗
一、《长恨歌》与《琵琶行》(掌握)
二、白居易的闲适诗(理解)
第七章 唐代散文
第一节 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
一、古文运动(理解)
二、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了解)
第二节 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
一、韩、柳在散体文创作上的开拓(理解)
二、韩愈的散文成就(理解)
三、柳宗元的散文成就及山水游记(掌握)
第三节 晚唐古文的衰落与骈文的复兴
一、晚唐小品的基本特点(了解)
二、李商隐等人的骈文(了解)
第八章 唐传奇与变文
第一节 唐传奇
一、唐传奇的概念(理解)
二、唐传奇的发展过程及代表作品(了解)
三、唐传奇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二节 俗讲与变文
一、俗讲(理解)
二、转变与变文(了解)
第九章 晚唐诗歌
第一节 杜牧
一、杜牧的诗歌创作(了解)
二、怀古咏史诗(了解)
三、杜牧诗的艺术特色(理解)
第二节 李商隐
一、李商隐诗歌的内容(了解)
二、李商隐的无题诗(理解)
三、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掌握)
四、李商隐诗歌多义性的形成原因(了解)
五、李商隐对诗歌发展的贡献(了解)
第三节 晚唐其它诗人
一、苦吟诗人(了解)
二、温庭筠、韩偓的诗歌(了解)
第十章 晚唐五代词
第一节 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一、燕乐与词的兴起(了解)
二、敦煌曲子词(了解)
三、早期文人词(了解)
第二节 温庭筠及西蜀花间词人
一、温庭筠词的题材及风格(了解)
二、韦庄的词风(了解)
三、《花间集》(理解)
四、花间词人(了解)
第三节 李煜及其南唐词人
一、冯延巳的词(了解)
二、中主李璟的词(了解)
三、后主李煜词的内容及艺术成就(掌握)
第五编 宋辽金文学
第一章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第一节 宋初文学
一、宋初古文与复古思潮(了解)
二、白体诗人和王禹偁(理解)
三、晚唐体诗人(理解)
四、西昆体(理解)
第二节 欧阳修的诗文创作
一、欧阳修的文坛领袖地位(了解)
二、欧阳修文学革新的主张(了解)
三、欧阳修的散文成就(掌握)
四、欧阳修的诗歌创作(理解)
第三节 梅尧臣与苏舜钦
一、梅尧臣的诗歌成就(理解)
二、苏舜钦的诗歌(了解)
三、梅、欧、苏对宋诗的影响(了解)
第四节 王安石的诗歌与散文
一、王安石的散文特色(了解)
二、王安石的咏史诗(了解)
三、半山体(理解)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的词
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继承与发展
一、“晏欧”(了解)
二、晏殊词的特点(了解)
三、欧阳修词的新变(理解)
第二节 对词境的开拓
一、范仲淹的《渔家傲》(了解)
二、张先词的开拓(理解)
三、王安石的词风(了解)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一、柳永的词史地位(了解)
二、柳永对宋词的全面革新(掌握)
第三章 苏轼
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态度与创作
一、苏轼的思想与人生态度(了解)
二、苏轼的文学创作(了解)
第二节 苏轼的散文
一、苏轼的文道观(了解)
二、苏轼的古文内容及艺术成就(理解)
三、苏轼辞赋的特点及代表作(掌握)
第三节 苏轼的诗歌
一、苏轼诗歌的题材内容(了解)
二、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四节 苏轼的词
一、苏轼诗词一体的词学观(理解)
二、苏轼对词境的开拓(掌握)
三、以诗为词的手法(理解)
四、苏词的风格(理解)
五、苏轼对词的全面革新(掌握)
第五节 苏轼的意义和影响:
一、苏轼的意义(了解)
二、苏门四学士(理解)
三、苏门六君子(了解)
四、苏轼的影响(了解)
第四章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
一、黄庭坚诗歌的题材取向(了解)
二、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点(掌握)
三、“山谷体”(理解)
第二节 陈师道与陈与义
一、陈师道的“后山体”(理解)
二、陈与义的“简斋体”(理解)
第三节 江西诗派及其嬗变
一、江西诗派(理解)
二、“一祖三宗”之说(理解)
三、江西诗派的演变(了解)
第五章 周邦彦及北宋中后期的词坛
第一节 黄庭坚与晁补之
一、黄庭坚的词(了解)
二、晁补之的词及词学理论(了解)
第二节 晏几道
一、晏几道的词作内容(了解)
二、小山词的艺术特色(理解)
第三节 秦观的词
一、秦观词的情韵兼胜(了解)
二、秦观词的艺术特色(掌握)
三、秦观词的地位及影响(了解)
第五节 贺铸的词
一、刚柔并济的奇特个性(了解)
二、豪婉兼备的多样词风(理解)
三、贺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了解)
第六节 周邦彦的词
一、周邦彦词的题材内容(了解)
二、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掌握)
三、周邦彦词的地位和影响(理解)
第六章 李清照及南渡词风的演变
第一节 李清照的词
一、李清照的文学成就(了解)
二、易安词的情感内涵(理解)
三、易安体的艺术特色(掌握)
第二节 朱敦儒
一、朱敦儒的词风演变(了解)
二、朱敦儒词的自传性(理解)
第二节 张元干等人的词
一、张元干词风的转变(了解)
二、李纲、岳飞等人的词(了解)
第七章 陆游及南宋诗歌
第一节 陆游的诗歌
一、中兴四大诗人(理解)
二、陆游的生平及诗歌创作(了解)
三、陆游诗歌诗风演变与题材内容(掌握)
四、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二节 杨万里和范成大
一、杨万里的“诚斋体”(理解)
二、范成大的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理解)
第三节 南宋后期诗歌
一、永嘉四灵(了解)
二、江湖诗派(了解)
三、英雄与遗民诗人(了解)
第八章 辛弃疾及辛派词人
第一节 辛弃疾的人生追求与创作
一、辛弃疾的传奇经历与人生追求(了解)
二、辛弃疾词作的题材内容(了解)
第二节 稼轩词的特色
一、辛弃疾词的词境开拓(掌握)
二、辛词的以文为词(理解)
三、辛词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三节 辛词的地位和影响
一、辛词的地位(了解)
二、辛派词人(了解)
第九章 姜夔及宋末词坛
第一节 姜夔
一、姜夔的生平(了解)
二、姜夔的自度曲(理解)
三、姜夔词的特点及新变(了解)
第二节 吴文英等宋末词人
一、吴文英词的艺术特点(理解)
二、其它词人词作(了解)
三、蒋捷词的别开生面(了解)
第十章 话本小说与金代文学
第一节 话本小说
一、说话四家与话本(理解)
二、小说话本(理解)
三、讲史、说经话本(了解)
第二节 元好问与金代诗歌
一、金代诗歌的发展(了解)
二、元好问的诗歌成就(理解)
三、元好问的诗论(了解)
第三节 诸宫调
一、诸宫调的概念(理解)
二、诸宫调今存作品(了解)
三、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了解)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第一节 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了解)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
二、五四文学革命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背景、重要历史事件。(了解)
(二)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人一系列的理论主张。(了解)
(三)文学革命在创作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
(四)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理解)
第二节 五四文学思潮与论争
(一)与林纾的论争。(了解)
(二)学衡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了解)
(三)甲寅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了解)
第三节 新文学社团流派
(一)1921 年后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及其原因、发展轨迹。(了解)
(二)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的基本情况及创作倾向。(理解)
(三)语丝社、新月社等的基本情况。(了解)
第二章 二十年代小说
第一节 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的小说
一、叶绍钧
(一)叶绍钧创作概况。(了解)
(二)叶绍钧小说的创作风格。(理解)
二、王统照(了解)
(一)王统照小说创作概况。
(二)早年“爱”与“美”的哲理玄想及代表作品。
三、许地山
(一)许地山小说创作概况。(了解)
(二)许地山小说的代表作品及浓郁的异域情调与宗教思辨色彩。(理解)
第二节 冰心与庐隐的问题小说
一、冰心
(一)冰心“爱的哲学”思想。(理解)
(二)冰心早期小说的特点与局限。(了解)
二、庐隐
(一)庐隐小说创作概况及代表作品。(了解)
(二)庐隐小说的艺术特点。(理解)
第三节 乡土小说
(一)“乡土小说”的题材范围和创作方法。(理解)
(二)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了解)
第四节 浪漫抒情小说
一、浪漫抒情小说的特点(理解)
二、郁达夫的浪漫抒情小说
(一)郁达夫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了解)
(二)《沉沦》篇中的“他”的形象。(理解)
(三)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理解)
第三章 鲁迅
第一节 鲁迅的生平与创作道路
一、鲁迅的思想、创作道路(了解)
二、鲁迅创作的基本情况(了解)
第二节 鲁迅的《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
一、《呐喊》、《彷徨》的创作概况(了解)
二、《狂人日记》(理解)
(一)《狂人日记》深刻的思想意义。
(二)《狂人日记》独特的艺术效果。
三、《阿 Q 正传》(掌握)
(一)《阿 Q 正传》的思想内容。
(二)阿 Q 形象。
四、《祝福》、《离婚》、《孔乙己》、《伤逝》、《在酒楼上》、《孤独者》等小说的思想内容及人物形象。(掌握)
五、《故事新编》
(一)《故事新编》的创作概况。(了解)
(二)《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理解)
(三)《故事新编》“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理解)
第四章 20 年代新诗
第一节 20 年代新诗概述
一、初期白话新诗
(一)胡适等人对中国现代新诗的理论建树。(了解)
(二)初期白话诗创作概况。(了解)
(三)《尝试集》及其在现代新诗发展中的地位。(了解)
(四)早期白话新诗的艺术特点。(了解)
二、20 年代的小诗
(一)小诗的概念。(掌握)
(二)小诗的代表诗人及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了解)
(三)湖畔四诗人的小诗。(理解)
三、象征派诗
(一)象征诗派创作特点。(理解)
(二)李金发创作概况。(了解)
四、 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派诗(理解)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的理论主张、美学原则。
第二节 郭沫若
一、郭沫若的生平、思想与创作概况(了解)
二、诗集《女神》(掌握)
(一)《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等名篇评析。
(二)《女神》中的现代自我形象分析。
第三节 闻一多 徐志摩
一、闻一多
(一)闻一多关于新格律诗的理论倡导。(理解)
(二)闻一多诗歌创作概况。(了解)
(三)《死水》篇“三美”理论的出色体现与运用。(掌握)
二、徐志摩
(一)徐志摩创作概况。(了解)
(二)徐志摩诗歌的主要内容。(理解)
(三)徐志摩诗的艺术风格。(理解)
(四)《再别康桥》审美品评。(掌握)
第五章 20 年代散文
第一节 20 年代散文创作概述
一、20 年代散文创作概况。(了解)
(一)《新青年》“随感录”创始的现代杂文。(了解)
(二)语丝社及“语丝文体”。(了解)
(三)冰心散文的风格特色。(了解)
(四)陈西滢及“现代评论”派“闲话”散文。(了解)
第二节 周作人 朱自清
一、周作人
(一)周作人生平及创作概况。(了解)
(二)“美文”概念的提出与散文理论上的贡献。(理解)
(三)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理解)
二、朱自清
(一)朱自清的生平与散文创作概况。(了解)
(二)朱自清抒情散文的艺术特色。(掌握)
第三节 鲁迅的《野草》和《朝花夕拾》
一、《野草》
(一)《野草》的创作背景、主要篇目。(了解)
(二)《野草》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了解)
(三)《秋夜》与“枣树”形象。(理解)
二、《朝花夕拾》(理解)
《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及各类人物形象。
第六章 20 年代话剧
第一节 20 年代话剧概述
一、20 年代现代话剧的基本发展历程。(了解)
二、“社会写实剧”、“爱美剧”、世态讽刺喜剧。(理解)
第二节 田汉
一、田汉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了解)
二、田汉早期浪漫主义剧作特点。(理解)
三、田汉早期剧作的“艺术家”形象系列。(掌握)
第七章 30 年代文学思潮
一.左翼文学运动
(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的基本理论
主张。鲁迅、茅盾同创造社、太阳社的争论。(了解)
(二) “左联”的成立。(掌握)
二、自由主义作家及其文艺观(了解)
三、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了解)
(一)左翼文学与“新月派”的论争。
(二)与“论语派”关于“性灵文学”的论争。
(三)与“京派”的论争。
(四)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
第八章 30 年代小说概述
一、蒋光慈的“普罗小说”(了解)
二.、柔石的小说(了解)
三、丁玲前期小说
(一)丁玲小说创作概况。(了解)
(二)《莎菲女士的日记》的思想内容及莎菲女士形象。(掌握)
四、张天翼的小说创作
(一)张天翼小说的讽刺主题。(了解)
(二)张天翼小说的艺术特点。(了解)
五、萧军、萧红和“东北作家群”
(一)“东北作家群”。(理解)
(二)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理解)
六、京派小说
(一)京派小说创作概况。(了解)
(二)京派小说的审美追求。(理解)
(三)废名小说的艺术特色。(理解)
七、“现代派”(“新感觉派”)小说(理解)
八、张恨水的现代通俗小说
(一)张恨水生平与创作概况。(了解)
(二)《金粉世家》的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理解)
(三)《啼笑因缘》的思想、艺术特点。(掌握)
第九章 茅盾
一、茅盾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了解)
二、《蚀》与《虹》(了解)
(一)《蚀》三部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形象。
(二)《虹》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形象。
三、《子夜》
(一)《子夜》的思想内容。(掌握)
(二)吴荪甫形象。(掌握)
(三)《子夜》的艺术成就。(掌握)
四、《林家铺子》、《春蚕》等短篇小说(了解)
第十章 巴金
一、巴金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了解)
二、《灭亡》和《爱情三部曲》(了解)
三、《激流三部曲》
(一)《激流三部曲》创作概况。(了解)
(二)《家》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掌握)
(三)觉新、觉慧、高老太爷形象意义。(掌握)
四、《憩园》与《寒夜》
(一)《憩园》的题材内容及杨梦痴形象。(理解)
(二)《寒夜》的思想内容及主要人物形象。(理解)
(三)巴金前后期小说艺术风格的变化。(掌握)
第十一章 老舍
一、老舍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了解)
二、《骆驼祥子》(掌握)
(一)《骆驼祥子》三起三落的悲剧故事及主题思想。
(二)祥子、虎妞人物形象分析。
三、《四世同堂》(掌握)
长篇中各类人物形象具有的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审美内容。
第十二章 沈从文
一、沈从文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了解)
二、《边城》
(一)《边城》的思想内容。(理解)
(二)翠翠的形象分析。(掌握)
(三)《边城》的艺术风格。(掌握)
第十三章 30 年代诗歌
一、殷夫的诗歌创作(了解)
二、中国诗歌会(了解)
三、臧克家前期诗歌
(一)臧克家前期诗歌创作概况。(了解)
(二)臧克家诗歌艺术特点。(理解)
四、 戴望舒和现代派诗(了解)
(一)现代诗派创作概况。
(二)戴望舒的诗歌创作概况。
第十四章 30 年代散文
第一节 30 年代散文概述
一、何其芳的抒情散文概况(了解)
二、丰子恺的叙事散文(了解)
三、林语堂的幽默小品及其他创作(了解)
第二节 鲁迅的杂文
(一)鲁迅杂文创作概况。(了解)
(二)鲁迅杂文丰富的思想内容。(了握)
(三)鲁迅杂文的审美特质。(理解)
第十五章 30 年代戏剧
第一节 30 年代戏剧概述
一、30 年代戏剧运动和创作概况(了解)
二、洪深的创作概况(了解)
三、李健吾等作家的剧作
(一)李健吾创作概况。(了解)
(二)李健吾剧作的特点与贡献。(理解)
第二节 曹禺的剧作
一、曹禺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了解)
二、《雷雨》
(一)《雷雨》的主要矛盾冲突及深广的思想内容。(理解)
(二)周朴园形象。(掌握)
(三)繁漪的形象。(掌握)
(四)鲁侍萍、周冲、周萍形象。(理解)
(五)《雷雨》的艺术特色。(理解)
三、《日出》
(一)《日出》“不足者”与“有余者”的基本戏剧冲突。(了解)
(二)陈白露多重复杂的形象特征。(掌握)
(三)《日出》的结构方法。(了解)
四、《原野》(了解)
《原野》的题材、主要人物形象,以及《原野》中的表现主义手法。
五、《北京人》
(一)《北京人》的主题。(理解)
(二)愫方形象。(理解)
(三)各类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象征意蕴。(了解)
六、曹禺剧作的艺术成就与贡献(了解)
第十六章 40 年代文学思潮
一、战争时空下的文学格局和文学进程(了解)
二、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毛泽东的《讲话》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背景。(了解)
(二)《讲话》的主要内容。(理解)
第十七章 国统区与沦陷区的小说
一、张天翼与讽刺暴露小说
(一)张天翼小说创作概况。(了解)
(二)华威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
二、沙汀、艾芜和社会分析小说(了解)
三、路翎
(一)路翎小说创作概况(了解)
(二)《财主底儿女们》众多的人物形象、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理解)
四、钱钟书
(一)钱钟书创作概况。(了解)
(二)长篇小说《围城》的思想意蕴。(理解)
(三)方鸿渐形象。(掌握)
(四)《围城》的艺术特色。(理解)
五、徐讦、无名氏与现代罗曼司(了解)
六、张爱玲与上海沦陷文学
(一)张爱玲小说创作概况。(了解)
(二)张爱玲小说的题材内容、艺术特色。(理解)
(三)曹七巧形象。(掌握)
第十八章 解放区小说
一、赵树理小说
(一)赵树理的生平和创作概况。(了解)
(二)赵树理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掌握)
二、孙犁的短篇小说
(一)孙犁的小说创作概况。(了解)
(二)孙犁小说独特的美学追求、鲜明的艺术风格。(理解)
三、丁玲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了解)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题材内容及主要人物形象。
四、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了解)
《暴风骤雨》的题材内容及主要人物形象。
第十九章 四十年代诗歌
第一节 国统区诗歌
一、民族的战歌——田间、光未然(了解)
二、沉思的诗——冯至(了解)
三、讽刺的诗——袁水拍与臧克家
(一)国统区讽刺暴露文学创作概况。(了解)
(二)《马凡陀的山歌》(了解)
四、艾青的诗
(一)艾青的创作历程及其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了解)
(二)艾青诗歌的主导意象和基本主题。(掌握)
(三)艾青诗歌的艺术成就。(掌握)
五、“七月派”与“九叶派”的诗
(一)“七月派”(理解)
(二)“九叶派”(理解)
第二节 解放区诗歌
一、解放区群众性诗歌创作活动与晋察冀诗人群(了解)
二、《王贵与李香香》和《漳河水》等民歌体叙事诗(了解)
第二十章 四十年代戏剧
第一节 国统区戏剧
一、抗战初期的抗敌宣传剧(了解)
二、夏衍
(一)夏衍创作概况。(了解)
(二)《上海屋檐下》的基本情节及主要人物。(理解)
(三)夏衍剧作独特的风格。(了解)
三、于伶、吴祖光(了解)
四、 郭沫若等的历史剧
(一)郭沫若等的历史剧创作概况。(了解)
(二)郭沫若本时期历史剧的主要特征。(理解)
(三)《屈原》中的屈原形象。(掌握)
五、陈白尘和讽刺喜剧创作潮。(了解)
第二节 解放区戏剧
一、新秧歌剧和传统戏曲改革(了解)
二、《白毛女》与其他新歌剧(了解)
《白毛女》的艺术成就。(理解)
第二十一章 四十年代散文
一、报告文学的繁荣(了解)
二、《鲁迅风》杂文(了解)
以上就是2022年河北专接本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试大纲,如需了解更多关于河北专接本的考试资讯,请持续关注公众号:河北专接本网,我们将会第一时间发布最新考试信息!
本文地址: https://www.51jieben.com/syllabus/8600.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精小通所有,欢迎分享本文给你的同学,转载请保留出处!
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升本科教育考试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试说明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
Ⅰ. . 课程简介
一、内容概述与要求
考试内容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部分。
绪论部分讲述现代汉语概况,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汉语的概念及七大地域方言。语音部分讲述现代汉语语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较全面牢固地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掌握汉语语音的分析方法以及朗读技巧,具备说好并推广普通话的能力。
文字部分讲述汉字的性质和作用、汉字的构造和形体演变、汉字的整理和规范化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提高分析和正确运用现行汉字的水平。
词汇部分讲述词汇和词汇单位及构词法、词义的性质和构成、义项和义素、语义场,语境、词汇的组成、词汇的发展和规范化等。要求学生掌握词汇学、语义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能够正确辨析和解释词义,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
语法部分讲述词类的划分原则、各类词的特征、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及其类型、分析句子的方法、标点断句的方法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汉语语法体系,掌握用词造句的规律,具备辨别词性、短语和句子类型、析句、造句以及分辨句子正误、改正病句的能力。
修辞部分讲述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常用的修辞格和语体类型。要求学生注意选词造句,恰当地运用修辞格,具备语体意识,改进文风,对语言的运用逐步达到准确、鲜明、精炼、生动、连贯、得体的要求。
对各知识点的评价要求,区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了解:要求考生知道有关内容并准确再现;理解:要求考生理解有关知识并加以解释;掌握: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命题坚持基础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时间 50 分钟,满分 100 分。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改错题、名词解释题、分析题和简述题。
Ⅱ. . 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
一、绪论
(一)“现代汉语”、“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汉语方言”几个概念。(了解)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过程。(了解)
(三)汉语的国际地位、汉语七大方言的代表话和分布。(了解)
(四)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点。(理解)
二、语音
(一)语音概说
1.语音性质,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理解)
2.语音单位:音素、音节;元音、辅音;声母、韵母、声调。(了解)
3.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和用途,国际音标的制定原则和作用。(了解)
(二)声母、韵母、声调、音节
1.声母的发音特点。(掌握)
2.韵母的分类、十个单元音的发音特点、韵母结构的分析。(掌握)
3.四呼、前响二合元音韵母、后响二合元音韵母、中响三合元音韵母等基本概念。(了解)
4.普通话声调、调值和调类等基本概念、五度标记法。(理解)
5.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普通话音节结构特点、普通话音节的拼写规则。(掌握)
(三)音变
1.上声、“一、不”的变调。(了解)
2. 轻声、儿化的性质和作用。(理解)
3.语气词“啊”的音变。(了解)
(四)朗读和语调、语音规范化(了解)
三、文字
(一)汉字概说
1.汉字的性质。(理解)
2.汉字的特点。(理解)
(二)汉字的形体
1.现行汉字的前身: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了解)
2.现行汉字的形体:楷书和行书;印刷体和手写体。(了解)
(三)汉字的结构
1.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笔画,部件。(了解)
2.笔顺的基本规则。(掌握)
3.汉字的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掌握)
(四)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了解)
(五)使用规范汉字(掌握)
四、词汇
(一)词汇和词的结构
1.词汇和几种词汇单位。(了解)
2.词的结构
(1)单纯词:联绵词、叠音词 音译外来词。(了解)
(2)合成词:复合式(联合型、偏正型、补充型、动宾型、主谓型);重叠式;附加式。(掌握)
(二)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1.词义及其性质。(理解)
2.词义的分类:概念义;色彩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了解)
(三)义项和义素
1.义项的概念及分类;单义词和多义词;同音词。(理解)
2.义素的概念及分析。(了解)
(四)语义场
1.语义场的概念及其种类(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了解)
2.同义义场的概念、同义词的差别和辨析。(掌握)
3.反义义场的类型:互补反义义场、极性反义义场。(了解)
(五)语境和词义
语境和词义:根据语境解释词义;语境使词义单一化、具体化;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理解)
(六)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1.基本词汇的特点: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理解)
2.一般词汇的组成: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等。(理解)
(七)熟语: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及其特点。
1.熟语的概念。(了解)
2.成语的概念及特征。(了解)
3.谚语的概念。(了解)
4.惯用语的概念,惯用语与成语的区别。(了解)
5.歇后语的概念及分类。(了解)
(八)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1.词汇的发展变化:新词的产生;旧词的隐退和复出;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理解)
2.词汇的规范化。(理解)
五、语法
(一)语法概说
1.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理解)
2.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了解)
(1)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2)句法成分: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中心语、补语、独立语。
(二)词类
1.词类的划分
(1)划分词类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理解)
(2)词类的划分。(了解)
2.实词
(1)每类实词的主要语法特征。(了解)
(2)辨析词性。(掌握)
3.虚词
(1)介词:语法特征(了解);介词大都由及物动词虚化,注意二者的区别。(掌握)
(2)连词:语法特征(了解);连词、介词用法辨析。(掌握)
(3)助词:语法特征。(了解)
(4)语气词:语法特征(了解);语气词“的”、“了”和助词“的”、“了”的辨析。(掌握)
4.词类小结:词的兼类和活用。(理解)
(三) 短语
1.短语及其分类。(了解)
2.短语的结构类: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助词短语。(掌握)
3.短语的功能类:名词性短语;谓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了解)
4.多义短语。(掌握)
5.短语的分析。(掌握)
(四)单句的句法成分
1.各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了解)
2.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独立语的语义类型。(理解)
3.单句句法成分分析。(掌握)
(五)单句的句型
1.句类(语气分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理解)
2.句型(结构分类):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感叹句、拟声词句)。(理解)
3.几种动词谓语句:“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存现句。(掌握)
4.单句分类及小结。(理解)
(六)检查、修改语病的方法和原则(掌握)
(七)复句
1.复句的概念及单复句的辨析。(理解)
2.复句的意义类型。(掌握)
3.多重复句的分析。(掌握)
4.紧缩句。(了解)
5.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了解)
六、修辞
(一)修辞的概念;修辞与语言三要素的关系(了解)
(二)词语和句式的选用(了解)
(三)常用的修辞格(掌握)
(四)常用的语体类型(掌握)
第二部分: 中国古代 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Ⅰ. . 课程简介
一、内容概述与要求
(一)中国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和宋辽金文学五编。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先秦至宋辽金时代文学发展脉络、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及体式风貌的了解情况、对代表作家创作成就、文学风格及重点作品的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重点是知识要点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各知识点的评价要求,区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了解:要求考生知道有关内容并准确再现;理解:要求考生理解有关知识并加以解释;掌握: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的考试范围为自1917年文学革命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考试内容包括在此期间发生的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艺思潮和在此期间出现的文学社团、文学流派以及所有不同类型作家的创作。主要侧重考查学生以下两方面的能力:(一)全面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系统了解在此期间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二)正确理解、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代表作品,历史地、科学地评价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课程考试总分 200 分,其中中国古代文学部分占 120 分;中国现代文学部分占 80 分。
考试既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题型包括填空、单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II. . 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部分: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一节 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一、上古神话的产生(了解)
二、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了解)
三、上古神话的保存(了解)
第二节 神话的内容及蕴含的民族精神
一、中国神话的内容分类(了解)
二、中国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理解)
三、中国神话的思维特征(理解)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的编集、分类和流传
一、《诗经》的编定(了解)
二、风、雅、颂(理解)
三、汉代传习《诗经》的四家诗(理解)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掌握)
一、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二、《七月》、《关雎》、《氓》、《采薇》等诗歌的题材内容
三、《诗经》的内容和现实精神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
一、赋、比、兴的含义(理解)
二、《诗经》的艺术特点(掌握)
第四节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一、抒情诗的传统(了解)
二、“风雅”精神(理解)
三、比兴的垂范(理解)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一节 先秦散文的兴起
一、散文的源头(了解)
二、记言文之祖:《尚书》(了解)
三、记事简而有法:《春秋》(了解)
第二节 《左传》《国语》的叙事与记言
一、《左传》的成书(了解)
二、《左传》的叙事特征(掌握)
三、《左传》的记言艺术(掌握)
四、《国语》的文学成就(了解)
第三节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一、《战国策》成书及纵横家思想(了解)
二、《战国策》的文学成就(掌握)
三、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了解)
第四章 《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一节 《论语》与《老子》
一、《论语》的文体特征(了解)
二、《老子》的文体特征(了解)
三、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了解)
第二节 《孟子》散文
一、孟子和《孟子》一书(了解)
二、《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三节 《庄子》散文
一、庄子和《庄子》一书(了解)
二、《庄子》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四节 《荀子》与《韩非子》
一、荀子与《荀子》(了解)
二、《荀子》散文的特点(理解)
三、韩非与《韩非子》(了解)
四、《韩非子》的说理特点(理解)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第一节 楚辞和屈原的作品
一、“楚辞”的产生(了解)
二、“楚辞”的含义(理解)
三、《楚辞》的编纂(了解)
四、屈原的生平和思想(了解)
第二节 《离骚》
一、《离骚》的题解与主旨(了解)
二、《离骚》中屈原的“美政”理想(理解)
三、《离骚》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三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一、《九歌》的内容与风格(理解)
二、《九章》的内容与特点(了解)
三、《天问》与《招魂》(了解)
第四节 屈原的地位及屈原之后的楚辞作家
一、屈原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理解)
二、宋玉的作品(了解)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及两汉散文
第一节 《吕氏春秋》与《谏逐客书》
一、《吕氏春秋》的成书及多彩的寓言(了解)
二、李斯与《谏逐客书》(理解)
第二节 西汉散文
一、贾谊的政论文《过秦论》(了解)
二、晁错的《论贵粟疏》(了解)
三、《淮南子》一书(了解)
第三节 东汉散文
一、《汉书》的内容与行文笔法(了解)
二、《吴越春秋》的题材内容与人物刻画(了解)
三、东汉政论散文代表性作品(了解)
第二章 司马迁与《史记》
第一节 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一、鲁迅对《史记》的评价(了解)
二、司马迁的家学渊源与修史动机(了解)
第二节 《史记》的艺术成就
一、《史记》的体例和结构(了解)
二、《史记》的叙事艺术(掌握)
三、《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掌握)
第三节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一、《史记》的地位(了解)
二、《史记》的人文精神(了解)
三、《史记》对后世的影响(理解)
第三章 汉代辞赋
第一节 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一、汉赋分类(了解)
二、骚体赋的含义及代表作家作品(理解)
三、枚乘的《七发》和“七体”(理解)
第二节 司马相如与扬雄的赋
一、司马相如在汉赋创作方面的成就及代表作品(了解)
二、司马相如《上林赋》的内容特点及艺术成就(理解)
三、扬雄的“四大赋”(了解)
第三节 西汉其它赋家的创作
一、东方朔的代表作《答客难》(了解)
二、王褒的《洞箫赋》(了解)
第四节 东汉辞赋
一、班固、张衡的京都赋(了解)
二、述行赋的代表作家作品(了解)
三、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家作品(理解)
第四章 汉代诗歌
第一节 乐府和乐府诗
一、乐府诗的含义(理解)
二、乐府诗的保存(了解)
三、乐府诗的题材内容(了解)
四、乐府诗的叙事艺术(掌握)
第二节 东汉文人五言诗
一、班固、张衡的五言诗(了解)
二、秦嘉的《赠妇诗》三首(了解)
三、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了解)
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
一、《古诗十九首》的创作与保存(理解)
二、《古诗十九首》的题材内容(掌握)
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诗歌和正始诗歌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
一、曹操的文坛领袖地位与乐府诗(了解)
二、曹丕的《燕歌行》(理解)
第二节 曹植
一、曹植诗歌的创作分期及前后期诗歌内容(掌握)
二、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了解)
三、曹植诗歌的特点及后人评价(理解)
第三节 建安七子和蔡琰
一、建安七子(理解)
二、蔡琰的《悲愤诗》(了解)
三、建安风骨的内涵(掌握)
第四节 正始诗歌
一、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理解)
二、嵇康的四言诗(了解)
第二章 两晋诗坛
第一节 太康诗风
一、陆机、潘岳的诗歌(了解)
二、太康诗风(理解)
第二节 左思与刘琨
一、左思咏史诗的渊源与贡献(理解)
二、刘琨的《扶风歌》(了解)
第三节 东晋诗坛
一、王羲之与兰亭唱和(了解)
二、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了解)
第三章 陶渊明
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一、陶渊明的生平、思想(了解)
二、陶渊明的文学创作(理解)
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诗文
一、陶渊明诗歌的题材分类(了解)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题材内容(掌握)
三、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了解)
四、陶渊明的散文、辞赋(了解)
第三节 陶诗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一、苏轼对陶诗的评价(了解)
二、陶诗的艺术特色 (掌握)
三、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理解)
第四章 南北朝诗歌
第一节 谢灵运与鲍照
一、 谢灵运与山水诗的兴盛(理解)
二、元嘉三大家(理解)
三、鲍照的文学成就(理解)
第二节 永明体与齐梁陈诗坛
一、永明体(理解)
二、谢眺对山水诗和新诗体的贡献(掌握)
三、宫体诗(了解)
第三节 庾信与北朝诗歌
一、“温邢”与北朝文学(了解)
二、庾信的文学成就与承前启后的地位(掌握)
第四节 南北朝民歌
一、南朝民歌的保存与特点(理解)
二、抒情长诗《西洲曲》(理解)
三、北朝民歌的保存(了解)
四、《木兰诗》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和散文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
一、魏晋辞赋代表作(了解)
二、南朝骈体赋代表作家作品(了解)
第二节 《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一、《水经注》的文学价值(了解)
二、《洛阳伽蓝记》的内容与特点(了解)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 志怪小说与《搜神记》
一、小说分类(了解)
二、志怪小说的内容(了解)
三、干宝的《搜神记》(了解)
第二节 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一、志人小说分类(了解)
二、《世说新语》的编撰与内容(了解)
三、《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初唐诗歌
第一节 初唐诗坛
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体(理解)
二、“初唐四杰”(理解)
三、文章四友(理解)
四、杜审言和“沈、宋”(了解)
第二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一、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了解)
二、陈子昂的诗歌创作与地位(理解)
第三节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一、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掌握)
二、刘希夷的代表作《代悲白头翁》。(了解)
第二章 盛唐诗人群体
第一节 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一、山水田园诗的兴盛(理解)
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成就(掌握)
三、孟浩然的诗歌特点(掌握)
四、其他山水诗人(了解)
第二节 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
一、豪侠诗人(了解)
二、王昌龄的诗歌创作(了解)
三、王瀚、崔颢、李颀的代表作(了解)
第三节 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
一、边塞诗人(理解)
二、高适的诗歌(了解)
三、岑参的诗歌创作(掌握)
四、“高岑”(理解)
五、王之涣的诗歌(了解)
第三章 李白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
一、李白的思想(了解)
二、李白的人格理想与个性特征(了解)
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与歌行
一、李白的古题乐府的特点与代表作(掌握)
二、李白歌行的代表作及价值(掌握)
第三节 李白的绝句
一、李白绝句的特点(掌握)
二、李白绝句的代表作(了解)
第四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五节 李白的地位与影响
一、李白的地位(了解)
二、李白对后世的影响(理解)
第四章 杜甫
第一节 杜甫的生平与思想
一、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了解)
二、杜甫的思想(理解)
第二节 杜甫的诗歌创作
一、杜诗的主要内容及代表作(掌握)
二、杜诗的诗史性质(理解)
三、杜诗的叙事艺术(理解)
第三节 杜甫的律诗
一、以律诗写时事(了解)
二、律诗组诗的代表作(理解)
三、杜甫律诗的艺术技巧(掌握)
第四节 杜诗的艺术风格
一、杜诗风格的多样化(了解)
二、沉郁顿挫 (掌握)
第五节 杜诗的地位与影响
一、杜诗的集大成性(了解)
二、杜甫的影响(理解)
第五章 中唐诗歌
第一节 大历诗歌
一、大历诗风(理解)
二、大历诗风的代表作家(了解)
三、“大历十才子”(了解)
四、顾况和李益的诗歌(了解)
第二节 韩孟诗派
一、韩孟诗派(理解)
二、韩愈的诗歌创作(了解)
三、孟郊的苦吟(了解)
四、李贺诗歌的特色(掌握)
第三节 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
一、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理解)
二、柳宗元的诗歌风貌(了解)
第六章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第一节 唐代中期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诗歌创作
一、元白诗派(理解)
二、张籍与王建的通俗化诗风和写实表现(了解)
三、元稹的诗歌创作(了解)
第二节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
一、白居易的诗歌主张(理解)
二、白居易的诗歌分类(了解)
三、白居易的讽谕诗(理解)
第三节 白居易的感伤诗与闲适诗
一、《长恨歌》与《琵琶行》(掌握)
二、白居易的闲适诗(理解)
第七章 唐代散文
第一节 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
一、古文运动(理解)
二、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了解)
第二节 韩、柳散文的艺术成就
一、韩、柳在散体文创作上的开拓(理解)
二、韩愈的散文成就(理解)
三、柳宗元的散文成就及山水游记(掌握)
第三节 晚唐古文的衰落与骈文的复兴
一、晚唐小品的基本特点(了解)
二、李商隐等人的骈文(了解)
第八章 唐传奇与变文
第一节 唐传奇
一、唐传奇的概念(理解)
二、唐传奇的发展过程及代表作品(了解)
三、唐传奇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二节 俗讲与变文
一、俗讲(理解)
二、转变与变文(了解)
第九章 晚唐诗歌
第一节 杜牧
一、杜牧的诗歌创作(了解)
二、怀古咏史诗(了解)
三、杜牧诗的艺术特色(理解)
第二节 李商隐
一、李商隐诗歌的内容(了解)
二、李商隐的无题诗(理解)
三、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掌握)
四、李商隐诗歌多义性的形成原因(了解)
五、李商隐对诗歌发展的贡献(了解)
第三节 晚唐其它诗人
一、苦吟诗人(了解)
二、温庭筠、韩偓的诗歌(了解)
第十章 晚唐五代词
第一节 燕乐的兴起及词的起源
一、燕乐与词的兴起(了解)
二、敦煌曲子词(了解)
三、早期文人词(了解)
第二节 温庭筠及西蜀花间词人
一、温庭筠词的题材及风格(了解)
二、韦庄的词风(了解)
三、《花间集》(理解)
四、花间词人(了解)
第三节 李煜及其南唐词人
一、冯延巳的词(了解)
二、中主李璟的词(了解)
三、后主李煜词的内容及艺术成就(掌握)
第五编 宋辽金文学
第一章 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第一节 宋初文学
一、宋初古文与复古思潮(了解)
二、白体诗人和王禹偁(理解)
三、晚唐体诗人(理解)
四、西昆体(理解)
第二节 欧阳修的诗文创作
一、欧阳修的文坛领袖地位(了解)
二、欧阳修文学革新的主张(了解)
三、欧阳修的散文成就(掌握)
四、欧阳修的诗歌创作(理解)
第三节 梅尧臣与苏舜钦
一、梅尧臣的诗歌成就(理解)
二、苏舜钦的诗歌(了解)
三、梅、欧、苏对宋诗的影响(了解)
第四节 王安石的诗歌与散文
一、王安石的散文特色(了解)
二、王安石的咏史诗(了解)
三、半山体(理解)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的词
第一节 对五代词风的继承与发展
一、“晏欧”(了解)
二、晏殊词的特点(了解)
三、欧阳修词的新变(理解)
第二节 对词境的开拓
一、范仲淹的《渔家傲》(了解)
二、张先词的开拓(理解)
三、王安石的词风(了解)
第三节 柳永词的新变
一、柳永的词史地位(了解)
二、柳永对宋词的全面革新(掌握)
第三章 苏轼
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态度与创作
一、苏轼的思想与人生态度(了解)
二、苏轼的文学创作(了解)
第二节 苏轼的散文
一、苏轼的文道观(了解)
二、苏轼的古文内容及艺术成就(理解)
三、苏轼辞赋的特点及代表作(掌握)
第三节 苏轼的诗歌
一、苏轼诗歌的题材内容(了解)
二、苏轼诗歌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四节 苏轼的词
一、苏轼诗词一体的词学观(理解)
二、苏轼对词境的开拓(掌握)
三、以诗为词的手法(理解)
四、苏词的风格(理解)
五、苏轼对词的全面革新(掌握)
第五节 苏轼的意义和影响:
一、苏轼的意义(了解)
二、苏门四学士(理解)
三、苏门六君子(了解)
四、苏轼的影响(了解)
第四章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
一、黄庭坚诗歌的题材取向(了解)
二、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点(掌握)
三、“山谷体”(理解)
第二节 陈师道与陈与义
一、陈师道的“后山体”(理解)
二、陈与义的“简斋体”(理解)
第三节 江西诗派及其嬗变
一、江西诗派(理解)
二、“一祖三宗”之说(理解)
三、江西诗派的演变(了解)
第五章 周邦彦及北宋中后期的词坛
第一节 黄庭坚与晁补之
一、黄庭坚的词(了解)
二、晁补之的词及词学理论(了解)
第二节 晏几道
一、晏几道的词作内容(了解)
二、小山词的艺术特色(理解)
第三节 秦观的词
一、秦观词的情韵兼胜(了解)
二、秦观词的艺术特色(掌握)
三、秦观词的地位及影响(了解)
第五节 贺铸的词
一、刚柔并济的奇特个性(了解)
二、豪婉兼备的多样词风(理解)
三、贺铸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了解)
第六节 周邦彦的词
一、周邦彦词的题材内容(了解)
二、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掌握)
三、周邦彦词的地位和影响(理解)
第六章 李清照及南渡词风的演变
第一节 李清照的词
一、李清照的文学成就(了解)
二、易安词的情感内涵(理解)
三、易安体的艺术特色(掌握)
第二节 朱敦儒
一、朱敦儒的词风演变(了解)
二、朱敦儒词的自传性(理解)
第二节 张元干等人的词
一、张元干词风的转变(了解)
二、李纲、岳飞等人的词(了解)
第七章 陆游及南宋诗歌
第一节 陆游的诗歌
一、中兴四大诗人(理解)
二、陆游的生平及诗歌创作(了解)
三、陆游诗歌诗风演变与题材内容(掌握)
四、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二节 杨万里和范成大
一、杨万里的“诚斋体”(理解)
二、范成大的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理解)
第三节 南宋后期诗歌
一、永嘉四灵(了解)
二、江湖诗派(了解)
三、英雄与遗民诗人(了解)
第八章 辛弃疾及辛派词人
第一节 辛弃疾的人生追求与创作
一、辛弃疾的传奇经历与人生追求(了解)
二、辛弃疾词作的题材内容(了解)
第二节 稼轩词的特色
一、辛弃疾词的词境开拓(掌握)
二、辛词的以文为词(理解)
三、辛词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三节 辛词的地位和影响
一、辛词的地位(了解)
二、辛派词人(了解)
第九章 姜夔及宋末词坛
第一节 姜夔
一、姜夔的生平(了解)
二、姜夔的自度曲(理解)
三、姜夔词的特点及新变(了解)
第二节 吴文英等宋末词人
一、吴文英词的艺术特点(理解)
二、其它词人词作(了解)
三、蒋捷词的别开生面(了解)
第十章 话本小说与金代文学
第一节 话本小说
一、说话四家与话本(理解)
二、小说话本(理解)
三、讲史、说经话本(了解)
第二节 元好问与金代诗歌
一、金代诗歌的发展(了解)
二、元好问的诗歌成就(理解)
三、元好问的诗论(了解)
第三节 诸宫调
一、诸宫调的概念(理解)
二、诸宫调今存作品(了解)
三、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了解)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
第一节 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了解)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
二、五四文学革命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背景、重要历史事件。(了解)
(二)胡适、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等人一系列的理论主张。(了解)
(三)文学革命在创作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
(四)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理解)
第二节 五四文学思潮与论争
(一)与林纾的论争。(了解)
(二)学衡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了解)
(三)甲寅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了解)
第三节 新文学社团流派
(一)1921 年后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及其原因、发展轨迹。(了解)
(二)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的基本情况及创作倾向。(理解)
(三)语丝社、新月社等的基本情况。(了解)
第二章 二十年代小说
第一节 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的小说
一、叶绍钧
(一)叶绍钧创作概况。(了解)
(二)叶绍钧小说的创作风格。(理解)
二、王统照(了解)
(一)王统照小说创作概况。
(二)早年“爱”与“美”的哲理玄想及代表作品。
三、许地山
(一)许地山小说创作概况。(了解)
(二)许地山小说的代表作品及浓郁的异域情调与宗教思辨色彩。(理解)
第二节 冰心与庐隐的问题小说
一、冰心
(一)冰心“爱的哲学”思想。(理解)
(二)冰心早期小说的特点与局限。(了解)
二、庐隐
(一)庐隐小说创作概况及代表作品。(了解)
(二)庐隐小说的艺术特点。(理解)
第三节 乡土小说
(一)“乡土小说”的题材范围和创作方法。(理解)
(二)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了解)
第四节 浪漫抒情小说
一、浪漫抒情小说的特点(理解)
二、郁达夫的浪漫抒情小说
(一)郁达夫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了解)
(二)《沉沦》篇中的“他”的形象。(理解)
(三)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理解)
第三章 鲁迅
第一节 鲁迅的生平与创作道路
一、鲁迅的思想、创作道路(了解)
二、鲁迅创作的基本情况(了解)
第二节 鲁迅的《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
一、《呐喊》、《彷徨》的创作概况(了解)
二、《狂人日记》(理解)
(一)《狂人日记》深刻的思想意义。
(二)《狂人日记》独特的艺术效果。
三、《阿 Q 正传》(掌握)
(一)《阿 Q 正传》的思想内容。
(二)阿 Q 形象。
四、《祝福》、《离婚》、《孔乙己》、《伤逝》、《在酒楼上》、《孤独者》等小说的思想内容及人物形象。(掌握)
五、《故事新编》
(一)《故事新编》的创作概况。(了解)
(二)《故事新编》的思想内容。(理解)
(三)《故事新编》“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理解)
第四章 20 年代新诗
第一节 20 年代新诗概述
一、初期白话新诗
(一)胡适等人对中国现代新诗的理论建树。(了解)
(二)初期白话诗创作概况。(了解)
(三)《尝试集》及其在现代新诗发展中的地位。(了解)
(四)早期白话新诗的艺术特点。(了解)
二、20 年代的小诗
(一)小诗的概念。(掌握)
(二)小诗的代表诗人及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了解)
(三)湖畔四诗人的小诗。(理解)
三、象征派诗
(一)象征诗派创作特点。(理解)
(二)李金发创作概况。(了解)
四、 闻一多、徐志摩与新月派诗(理解)
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派的理论主张、美学原则。
第二节 郭沫若
一、郭沫若的生平、思想与创作概况(了解)
二、诗集《女神》(掌握)
(一)《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等名篇评析。
(二)《女神》中的现代自我形象分析。
第三节 闻一多 徐志摩
一、闻一多
(一)闻一多关于新格律诗的理论倡导。(理解)
(二)闻一多诗歌创作概况。(了解)
(三)《死水》篇“三美”理论的出色体现与运用。(掌握)
二、徐志摩
(一)徐志摩创作概况。(了解)
(二)徐志摩诗歌的主要内容。(理解)
(三)徐志摩诗的艺术风格。(理解)
(四)《再别康桥》审美品评。(掌握)
第五章 20 年代散文
第一节 20 年代散文创作概述
一、20 年代散文创作概况。(了解)
(一)《新青年》“随感录”创始的现代杂文。(了解)
(二)语丝社及“语丝文体”。(了解)
(三)冰心散文的风格特色。(了解)
(四)陈西滢及“现代评论”派“闲话”散文。(了解)
第二节 周作人 朱自清
一、周作人
(一)周作人生平及创作概况。(了解)
(二)“美文”概念的提出与散文理论上的贡献。(理解)
(三)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理解)
二、朱自清
(一)朱自清的生平与散文创作概况。(了解)
(二)朱自清抒情散文的艺术特色。(掌握)
第三节 鲁迅的《野草》和《朝花夕拾》
一、《野草》
(一)《野草》的创作背景、主要篇目。(了解)
(二)《野草》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了解)
(三)《秋夜》与“枣树”形象。(理解)
二、《朝花夕拾》(理解)
《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及各类人物形象。
第六章 20 年代话剧
第一节 20 年代话剧概述
一、20 年代现代话剧的基本发展历程。(了解)
二、“社会写实剧”、“爱美剧”、世态讽刺喜剧。(理解)
第二节 田汉
一、田汉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了解)
二、田汉早期浪漫主义剧作特点。(理解)
三、田汉早期剧作的“艺术家”形象系列。(掌握)
第七章 30 年代文学思潮
一.左翼文学运动
(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的基本理论
主张。鲁迅、茅盾同创造社、太阳社的争论。(了解)
(二) “左联”的成立。(掌握)
二、自由主义作家及其文艺观(了解)
三、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了解)
(一)左翼文学与“新月派”的论争。
(二)与“论语派”关于“性灵文学”的论争。
(三)与“京派”的论争。
(四)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
第八章 30 年代小说概述
一、蒋光慈的“普罗小说”(了解)
二.、柔石的小说(了解)
三、丁玲前期小说
(一)丁玲小说创作概况。(了解)
(二)《莎菲女士的日记》的思想内容及莎菲女士形象。(掌握)
四、张天翼的小说创作
(一)张天翼小说的讽刺主题。(了解)
(二)张天翼小说的艺术特点。(了解)
五、萧军、萧红和“东北作家群”
(一)“东北作家群”。(理解)
(二)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理解)
六、京派小说
(一)京派小说创作概况。(了解)
(二)京派小说的审美追求。(理解)
(三)废名小说的艺术特色。(理解)
七、“现代派”(“新感觉派”)小说(理解)
八、张恨水的现代通俗小说
(一)张恨水生平与创作概况。(了解)
(二)《金粉世家》的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理解)
(三)《啼笑因缘》的思想、艺术特点。(掌握)
第九章 茅盾
一、茅盾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了解)
二、《蚀》与《虹》(了解)
(一)《蚀》三部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形象。
(二)《虹》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人物形象。
三、《子夜》
(一)《子夜》的思想内容。(掌握)
(二)吴荪甫形象。(掌握)
(三)《子夜》的艺术成就。(掌握)
四、《林家铺子》、《春蚕》等短篇小说(了解)
第十章 巴金
一、巴金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了解)
二、《灭亡》和《爱情三部曲》(了解)
三、《激流三部曲》
(一)《激流三部曲》创作概况。(了解)
(二)《家》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掌握)
(三)觉新、觉慧、高老太爷形象意义。(掌握)
四、《憩园》与《寒夜》
(一)《憩园》的题材内容及杨梦痴形象。(理解)
(二)《寒夜》的思想内容及主要人物形象。(理解)
(三)巴金前后期小说艺术风格的变化。(掌握)
第十一章 老舍
一、老舍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了解)
二、《骆驼祥子》(掌握)
(一)《骆驼祥子》三起三落的悲剧故事及主题思想。
(二)祥子、虎妞人物形象分析。
三、《四世同堂》(掌握)
长篇中各类人物形象具有的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审美内容。
第十二章 沈从文
一、沈从文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了解)
二、《边城》
(一)《边城》的思想内容。(理解)
(二)翠翠的形象分析。(掌握)
(三)《边城》的艺术风格。(掌握)
第十三章 30 年代诗歌
一、殷夫的诗歌创作(了解)
二、中国诗歌会(了解)
三、臧克家前期诗歌
(一)臧克家前期诗歌创作概况。(了解)
(二)臧克家诗歌艺术特点。(理解)
四、 戴望舒和现代派诗(了解)
(一)现代诗派创作概况。
(二)戴望舒的诗歌创作概况。
第十四章 30 年代散文
第一节 30 年代散文概述
一、何其芳的抒情散文概况(了解)
二、丰子恺的叙事散文(了解)
三、林语堂的幽默小品及其他创作(了解)
第二节 鲁迅的杂文
(一)鲁迅杂文创作概况。(了解)
(二)鲁迅杂文丰富的思想内容。(了握)
(三)鲁迅杂文的审美特质。(理解)
第十五章 30 年代戏剧
第一节 30 年代戏剧概述
一、30 年代戏剧运动和创作概况(了解)
二、洪深的创作概况(了解)
三、李健吾等作家的剧作
(一)李健吾创作概况。(了解)
(二)李健吾剧作的特点与贡献。(理解)
第二节 曹禺的剧作
一、曹禺的生平与创作概况(了解)
二、《雷雨》
(一)《雷雨》的主要矛盾冲突及深广的思想内容。(理解)
(二)周朴园形象。(掌握)
(三)繁漪的形象。(掌握)
(四)鲁侍萍、周冲、周萍形象。(理解)
(五)《雷雨》的艺术特色。(理解)
三、《日出》
(一)《日出》“不足者”与“有余者”的基本戏剧冲突。(了解)
(二)陈白露多重复杂的形象特征。(掌握)
(三)《日出》的结构方法。(了解)
四、《原野》(了解)
《原野》的题材、主要人物形象,以及《原野》中的表现主义手法。
五、《北京人》
(一)《北京人》的主题。(理解)
(二)愫方形象。(理解)
(三)各类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象征意蕴。(了解)
六、曹禺剧作的艺术成就与贡献(了解)
第十六章 40 年代文学思潮
一、战争时空下的文学格局和文学进程(了解)
二、延安文艺座谈会与毛泽东的《讲话》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历史背景。(了解)
(二)《讲话》的主要内容。(理解)
第十七章 国统区与沦陷区的小说
一、张天翼与讽刺暴露小说
(一)张天翼小说创作概况。(了解)
(二)华威形象的典型意义。(理解)
二、沙汀、艾芜和社会分析小说(了解)
三、路翎
(一)路翎小说创作概况(了解)
(二)《财主底儿女们》众多的人物形象、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理解)
四、钱钟书
(一)钱钟书创作概况。(了解)
(二)长篇小说《围城》的思想意蕴。(理解)
(三)方鸿渐形象。(掌握)
(四)《围城》的艺术特色。(理解)
五、徐讦、无名氏与现代罗曼司(了解)
六、张爱玲与上海沦陷文学
(一)张爱玲小说创作概况。(了解)
(二)张爱玲小说的题材内容、艺术特色。(理解)
(三)曹七巧形象。(掌握)
第十八章 解放区小说
一、赵树理小说
(一)赵树理的生平和创作概况。(了解)
(二)赵树理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掌握)
二、孙犁的短篇小说
(一)孙犁的小说创作概况。(了解)
(二)孙犁小说独特的美学追求、鲜明的艺术风格。(理解)
三、丁玲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了解)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题材内容及主要人物形象。
四、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了解)
《暴风骤雨》的题材内容及主要人物形象。
第十九章 四十年代诗歌
第一节 国统区诗歌
一、民族的战歌——田间、光未然(了解)
二、沉思的诗——冯至(了解)
三、讽刺的诗——袁水拍与臧克家
(一)国统区讽刺暴露文学创作概况。(了解)
(二)《马凡陀的山歌》(了解)
四、艾青的诗
(一)艾青的创作历程及其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了解)
(二)艾青诗歌的主导意象和基本主题。(掌握)
(三)艾青诗歌的艺术成就。(掌握)
五、“七月派”与“九叶派”的诗
(一)“七月派”(理解)
(二)“九叶派”(理解)
第二节 解放区诗歌
一、解放区群众性诗歌创作活动与晋察冀诗人群(了解)
二、《王贵与李香香》和《漳河水》等民歌体叙事诗(了解)
第二十章 四十年代戏剧
第一节 国统区戏剧
一、抗战初期的抗敌宣传剧(了解)
二、夏衍
(一)夏衍创作概况。(了解)
(二)《上海屋檐下》的基本情节及主要人物。(理解)
(三)夏衍剧作独特的风格。(了解)
三、于伶、吴祖光(了解)
四、 郭沫若等的历史剧
(一)郭沫若等的历史剧创作概况。(了解)
(二)郭沫若本时期历史剧的主要特征。(理解)
(三)《屈原》中的屈原形象。(掌握)
五、陈白尘和讽刺喜剧创作潮。(了解)
第二节 解放区戏剧
一、新秧歌剧和传统戏曲改革(了解)
二、《白毛女》与其他新歌剧(了解)
《白毛女》的艺术成就。(理解)
第二十一章 四十年代散文
一、报告文学的繁荣(了解)
二、《鲁迅风》杂文(了解)
以上就是2022年河北专接本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试大纲,如需了解更多关于河北专接本的考试资讯,请持续关注公众号:河北专接本网,我们将会第一时间发布最新考试信息!
本文地址: https://www.51jieben.com/syllabus/8600.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精小通所有,欢迎分享本文给你的同学,转载请保留出处!
2024/12/21
2024/12/20
2024/12/19
2024/12/19
2024/12/19
2024/12/18
2024/12/17
2024/12/17
2024/12/17
2024/12/17
2018/11/29
2019/12/04
2018/11/29
2019/12/04
2018/11/29
2018/05/11
2020/01/10
2022/03/04
2019/12/04
201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