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普通高校专科接本科教育考试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试说明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
Ⅰ.课程简介
一、内容概述与要求
考试内容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部分。
绪论部分讲述现代汉语概况,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汉语的概念及七大地域方言。语音部分讲述现代汉语语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较全面牢固地掌握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掌握汉语语音的分析方法以及朗读技巧,具备说好并推广普通话的能力。
文字部分讲述汉字的性质和作用、汉字的构造和形体演变、汉字的整理和规范化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提高分析和正确运用现行汉字的水平。 词汇部分讲述词汇和词汇单位及构词法、词义的性质和构成、义项和义素、语义场,语境、词汇的组成、词汇的发展和规范化等。要求学生掌握词汇学、语义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能够正确辨析和解释词义,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
语法部分讲述词类的划分原则、各类词的特征、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及其类型、分析句子的方法、标点断句的方法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汉语语法体系,掌握用词造句的规律,具备辨别词性、短语和句子类型、析句、造句以及分辨句子正误、改正病句的能力。 修辞部分讲述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常用的修辞格和语体类型。要求学生注意选词造句,恰当地运用修辞格,具备语体意识,改进文风,对语言的运用逐步达到准确、鲜明、精炼、生动、连贯、得体的要求。
对各知识点的评价要求,区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了解:要求考生知道有关内容并准确再现;理解:要求考生理解有关知识并加以解释;掌握: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命题坚持基础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时间 50 分钟,满分 100 分。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改错题、名词解释题、分析题和简述题。
Ⅱ.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
一、绪论
(一)“现代汉语”、“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汉语方言”几个概念。(了解)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过程。(了解)
(三)汉语的国际地位、汉语七大方言的代表话和分布。(了解)
(四)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点。(理解)
二、语音
(一)语音概说
1.语音性质,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理解)
2.语音单位:音素、音节;元音、辅音;声母、韵母、声调。(了解)
3.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和用途,国际音标的制定原则和作用。(了解)
(二)声母、韵母、声调、音节
1.声母的发音特点。(掌握)
2.韵母的分类、十个单元音的发音特点、韵母结构的分析。(掌握)
3.四呼、前响二合元音韵母、后响二合元音韵母、中响三合元音韵母等基本概念。(了解)
4.普通话声调、调值和调类等基本概念、五度标记法。(理解)
5.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普通话音节结构特点、普通话音节的拼写规则。(掌握)
(三)音变
1.上声、“一、不”的变调。(了解)
2. 轻声、儿化的性质和作用。(理解)
3.语气词“啊”的音变。(了解)
(四)朗读和语调、语音规范化(了解)
三、文字
(一)汉字概说
1.汉字的性质。(理解)
2.汉字的特点。(理解)
(二)汉字的形体
1.现行汉字的前身: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以及草书、行书。(了解)
2.现行汉字的形体:楷书和行书;印刷体和手写体。(了解)
(三)汉字的结构
1.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笔画,部件。(了解)
2.笔顺的基本规则。( 掌握)
3.汉字的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掌握)
(四)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了解)
(五)使用规范汉字(掌握)
四、词汇
(一)词汇和词的结构
1.词汇和几种词汇单位。(了解)
2.词的结构
(1)单纯词:联绵词、叠音词 音译外来词。(了解)
(2)合成词:复合式(联合型、偏正型、补充型、动宾型、主谓型);重叠式;附加式。(掌握)
(二)词义的性质和构成
1.词义及其性质。(理解)
2.词义的分类:概念义;色彩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了解)
(三)义项和义素
1.义项的概念及分类;单义词和多义词;同音词。(理解)
2.义素的概念及分析。(了解)
(四)语义场
1.语义场的概念及其种类(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了解)
2.同义义场的概念、同义词的差别和辨析。(掌握)
3.反义义场的类型:互补反义义场、极性反义义场。(了解)
(五)语境和词义
语境和词义:根据语境解释词义;语境使词义单一化、具体化;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 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理解)
(六)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1.基本词汇的特点: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理解)
2.一般词汇的组成: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等。(理解)
(七)熟语: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及其特点。
1.熟语的概念。( 了解)
2.成语的概念及特征。( 了解)
3.谚语的概念。( 了解)
4.惯用语的概念,惯用语与成语的区别。( 了解)
5.歇后语的概念及分类。( 了解)
(八)词汇的发展变化和词汇的规范化
1.词汇的发展变化:新词的产生;旧词的隐退和复出;词义的演变(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理解)
2.词汇的规范化。(理解)
五、语法
(一)语法概说
1.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理解)
2.语法单位和句法成分。(了解)
(1)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2)句法成分: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中心语、补语、独立语。
(二)词类
1.词类的划分
(1)划分词类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理解)
(2)词类的划分。(了解)
2.实词
(1)每类实词的主要语法特征。(了解)
(2)辨析词性。(掌握)
3.虚词
(1)介词:语法特征(了解);介词大都由及物动词虚化,注意二者的区别。(掌握)
(2)连词:语法特征(了解);连词、介词用法辨析。(掌握)
(3)助词:语法特征。(了解)
(4)语气词:语法特征(了解);语气词“的”、“了”和助词“的”、“了”的辨析。(掌握)
4.词类小结:词的兼类和活用。(理解)
(三) 短语
1.短语及其分类。(了解)
2.短语的结构类: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联合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助词短语。(掌握)
3.短语的功能类:名词性短语;谓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了解)
4.多义短语。(掌握)
5.短语的分析。(掌握)
(四)单句的句法成分
1.各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了解)
2.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独立语的语义类型。(理解)
3.单句句法成分分析。(掌握)
(五)单句的句型
1.句类(语气分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理解)
2.句型(结构分类):主谓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感叹句、拟声词句)。(理解)
3.几种动词谓语句:“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存现句。(掌握)
4.单句分类及小结。(理解)
(六)检查、修改语病的方法和原则(掌握)
(七)复句
1.复句的概念及单复句的辨析。(理解)
2.复句的意义类型。(掌握)
3.多重复句的分析。(掌握)
4.紧缩句。(了解)
5.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了解)
六、修辞
(一)修辞的概念;修辞与语言三要素的关系(了解)
(二)词语和句式的选用(了解)
(三)常用的修辞格(掌握)
(四)常用的语体类型(掌握)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
Ⅰ.课程简介
一、内容概述与要求
(一)中国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和宋辽金文学五编。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先秦至宋辽金时代文学发展脉络、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及体式风貌的了解情况、对代表作家创作成就、文学风格及重点作品的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重点是知识要点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知识点的评价要求,区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了解:要求考生知道有关内容并准确再现;理解:要求考生理解有关知识并加以解释;掌握: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的考试范围为自1917年文学革命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考试内容包括在此期间发生的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艺思潮和在此期间出现的文学社团、文学流派以及所有不同类型作家的创作。
主要侧重考查学生以下两方面的能力:
(一)全面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系统了解在此期间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
(二)正确理解、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代表作品,历史地、科学地评价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课程考试总分 200 分,其中中国古代文学部分占 120 分;中国现代文学部分占 80 分。
考试既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题型包括填空、单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II.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
中国古代文学部分: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一节 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一、上古神话的产生(了解)
二、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了解)
三、上古神话的保存(了解)
第二节 神话的内容及蕴含的民族精神
一、中国神话的内容分类(了解)
二、中国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理解)
三、中国神话的思维特征(理解)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的编集、分类和流传
一、《诗经》的编定(了解)
二、风、雅、颂(理解)
三、汉代传习《诗经》的四家诗(理解)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掌握)
一、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二、《七月》、《关雎》、《氓》、《采薇》等诗歌的题材内容
三、《诗经》的内容和现实精神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
一、赋、比、兴的含义(理解)
二、《诗经》的艺术特点(掌握)
第四节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一、抒情诗的传统(了解)
二、“风雅”精神(理解)
三、比兴的垂范(理解)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第一节 先秦散文的兴起 一、散文的源头(了解)
二、记言文之祖:《尚书》(了解)
三、记事简而有法:《春秋》(了解)
第二节 《左传》《国语》的叙事与记言
一、《左传》的成书(了解)
二、《左传》的叙事特征(掌握)
三、《左传》的记言艺术(掌握)
四、《国语》的文学成就(了解)
第三节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一、《战国策》成书及纵横家思想(了解)
二、《战国策》的文学成就(掌握)
三、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了解)
第四章 《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一节 《论语》与《老子》
一、《论语》的文体特征(了解)
二、《老子》的文体特征(了解)
三、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了解)
第二节 《孟子》散文
一、孟子和《孟子》一书(了解)
二、《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三节 《庄子》散文
一、庄子和《庄子》一书(了解)
二、《庄子》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四节 《荀子》与《韩非子》
一、荀子与《荀子》(了解)
二、《荀子》散文的特点(理解)
三、韩非与《韩非子》(了解)
四、《韩非子》的说理特点(理解)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第一节 楚辞和屈原的作品
一、“楚辞”的产生(了解)
二、“楚辞”的含义(理解)
三、《楚辞》的编纂(了解)
四、屈原的生平和思想(了解)
第二节 《离骚》
一、《离骚》的题解与主旨(了解)
二、《离骚》中屈原的“美政”理想(理解)
三、《离骚》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三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一、《九歌》的内容与风格(理解)
二、《九章》的内容与特点(了解)
三、《天问》与《招魂》(了解)
第四节 屈原的地位及屈原之后的楚辞作家
一、屈原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理解)
二、宋玉的作品(了解)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及两汉散文
第一节 《吕氏春秋》与《谏逐客书》
一、《吕氏春秋》的成书及多彩的寓言(了解)
二、李斯与《谏逐客书》(理解)
第二节 西汉散文
一、贾谊的政论文《过秦论》(了解)
二、晁错的《论贵粟疏》(了解)
三、《淮南子》一书(了解)
第三节 东汉散文
一、《汉书》的内容与行文笔法(了解)
二、《吴越春秋》的题材内容与人物刻画(了解)
三、东汉政论散文代表性作品(了解)
第二章 司马迁与《史记》
第一节 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一、鲁迅对《史记》的评价(了解)
二、司马迁的家学渊源与修史动机(了解)
第二节 《史记》的艺术成就
一、《史记》的体例和结构(了解)
二、《史记》的叙事艺术(掌握)
三、《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掌握)
第三节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一、《史记》的地位(了解)
二、《史记》的人文精神(了解)
三、《史记》对后世的影响(理解)
第三章 汉代辞赋
第一节 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一、汉赋分类(了解)
二、骚体赋的含义及代表作家作品(理解)
三、枚乘的《七发》和“七体”(理解)
第二节 司马相如与扬雄的赋
一、司马相如在汉赋创作方面的成就及代表作品(了解)
二、司马相如《上林赋》的内容特点及艺术成就(理解)
三、扬雄的“四大赋”(了解)
第三节 西汉其它赋家的创作
一、东方朔的代表作《答客难》(了解)
二、王褒的《洞箫赋》(了解)
第四节 东汉辞赋
一、班固、张衡的京都赋(了解)
二、述行赋的代表作家作品(了解)
三、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家作品(理解)
第四章 汉代诗歌
第一节 乐府和乐府诗
一、乐府诗的含义(理解)
二、乐府诗的保存(了解)
三、乐府诗的题材内容(了解)
四、乐府诗的叙事艺术(掌握)
第二节 东汉文人五言诗
一、班固、张衡的五言诗(了解)
二、秦嘉的《赠妇诗》三首(了解)
三、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了解)
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
一、《古诗十九首》的创作与保存(理解)
二、《古诗十九首》的题材内容(掌握)
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诗歌和正始诗歌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
一、曹操的文坛领袖地位与乐府诗(了解)
二、曹丕的《燕歌行》(理解)
第二节 曹植
一、曹植诗歌的创作分期及前后期诗歌内容(掌握)
二、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了解)
三、曹植诗歌的特点及后人评价(理解)
第三节 建安七子和蔡琰
一、建安七子(理解)
二、蔡琰的《悲愤诗》(了解)
三、建安风骨的内涵(掌握)
第四节 正始诗歌
一、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理解)
二、嵇康的四言诗(了解)
第二章 两晋诗坛
第一节 太康诗风
一、陆机、潘岳的诗歌(了解)
二、太康诗风(理解)
第二节 左思与刘琨
一、左思咏史诗的渊源与贡献(理解)
二、刘琨的《扶风歌》(了解)
第三节 东晋诗坛
一、王羲之与兰亭唱和(了解)
二、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了解)
第三章 陶渊明
第一节 陶渊明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一、陶渊明的生平、思想(了解)
二、陶渊明的文学创作(理解)
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诗文
一、陶渊明诗歌的题材分类(了解)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题材内容(掌握)
三、陶渊明的咏怀、咏史诗(了解)
四、陶渊明的散文、辞赋(了解)
第三节 陶诗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一、苏轼对陶诗的评价(了解)
二、陶诗的艺术特色 (掌握)
三、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理解)
第四章 南北朝诗歌
第一节 谢灵运与鲍照
一、 谢灵运与山水诗的兴盛(理解)
二、元嘉三大家(理解)
三、鲍照的文学成就(理解)
第二节 永明体与齐梁陈诗坛
一、永明体(理解)
二、谢眺对山水诗和新诗体的贡献(掌握)
三、宫体诗(了解)
第三节 庾信与北朝诗歌
一、“温邢”与北朝文学(了解)
二、庾信的文学成就与承前启后的地位(掌握)
第四节 南北朝民歌
一、南朝民歌的保存与特点(理解)
二、抒情长诗《西洲曲》(理解)
三、北朝民歌的保存(了解)
四、《木兰诗》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和散文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辞赋、骈文
一、魏晋辞赋代表作(了解)
二、南朝骈体赋代表作家作品(了解)
第二节 《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一、《水经注》的文学价值(了解)
二、《洛阳伽蓝记》的内容与特点(了解)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 志怪小说与《搜神记》
一、小说分类(了解)
二、志怪小说的内容(了解)
三、干宝的《搜神记》(了解)
第二节 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一、志人小说分类(了解)
二、《世说新语》的编撰与内容(了解)
三、《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掌握)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初唐诗歌
第一节 初唐诗坛
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体(理解)
二、“初唐四杰”(理解)
三、文章四友(理解)
四、